《沙市中学报》第179期
发表: 2018-11-29 16:30:25    浏览: 11191 次
  1版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在庆祝沙市中学建校77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熊礼才

  今天的习坎园喜气洋洋,高朋满座。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祝沙市中学建校77周年。躬逢盛世,期遇良辰,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湖北省沙市中学向为学校竭诚奉献的教职员工,向广大校友们,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位家长,各界朋友,表达最衷心的感谢!

  历史是过往,是回忆,更是根脉与灵魂。每逢校庆日,我总是心潮澎湃。回望沙市中学77年的历史,我们感谢那些学高望重的前辈们,他们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开创了沙市中学厚泽绵长的千秋基业;我们感谢一代又一代的习坎园丁,他们焚膏继晷,敬业乐群,演绎了沙市中学上下求索的峥嵘岁月;我们感谢一届又一届锐意进取的习坎学子,他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谱写了沙市中学黄钟大吕的昂扬乐章。正是这一辈又一辈的习坎人,我们才有了如今让人歆羡的历史画卷:全国首批重点中学、湖北省第一所示范学校,2次荣获国务院嘉奖令,7次得到部委表彰……这些响当当的荣誉不仅是历史给我们的馈赠,更是历史给我们的鞭策:在这悠悠历史中我们将会刻上怎样的名字,留下怎样的足迹£

  2018年,是沙市中学的丰收年:高考成绩再刷新高,比赛竞技捷报频传,教学比武勇为人先,学科活动精彩纷呈……全国生物竞赛金牌,全国物理竞赛、化学竞赛、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全国财经素质大赛一等奖,全省特色学校体育运动会金牌……伴着这些骄人的成绩,张锐麒、王雨晴、马小凯、钟陈名枫、陈天宇、韩雨辰、曹柳柳等佼佼者也不再仅仅只是父母口中、同学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是骄傲的沙市中学历史的谱写者、创造者。他们,也正是你们这一代习坎人的骄傲,是你们身边的具体可感的楷模,他们用自己的青春风采,为今天的习坎园增添了一道道生机勃勃的景观,也揭示了习坎园之所以长盛不衰、人才辈出的奥秘所在。

  可正如歌中唱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都经历了别人不曾经历的种种。马小凯也曾有过竞赛内容一大半听不懂,也曾用“我才高一”来宽慰自己;黄映舟也曾面临竞赛就是一个无法填满的“无底洞”,有无数次,拖着着疲倦的身躯,想要退出比赛;钟陈名枫也曾害怕功亏一篑,害怕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陈天宇也曾

  有过用一天时间解一道题的令人崩溃的时刻……但是困难与折磨于人而言,是一把打向胚料的锤,打掉的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是锋利的钢刀。

  于是我们欣然看到:魏韫豪为了攻克化学实验,穿着厚重的实验服,在没有空调的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别人做一遍,他做两遍;看到谢森宇一本一本地翻,一字一字地啃,一题一题地刷;看到黄映舟除了上午在学校上课,每天在家还要自学6个小时的化学;看到操场上曹柳柳同学日复一日的大运动量训练,看到她咬牙奔跑的身影……

  于是我们欣然听到王雨晴说:“我不是人们口中的天才,也不是传说中阅书无数的学霸学神,更不是清心寡欲的得道者,我只是万千学子中普通但一直坚持的那一个。”听到魏韫豪说:“山的后面还是山,战胜了失败去迎接另一个失败,经历化学竞赛的人,定能走出灵魂的荒凉。”听到谢森宇说:“知识如大地无极,只有不停地走,没有不走而停。”听到张锐麒说:“习坎,承载着泪水,又浸透了壮志,风风雨雨,跌跌撞撞,在跌倒中,在泥沼里,我们爬起,我们成熟。”

  什么是习坎精神£这就是习坎精神!她不仅仅藏在周易的坎卦里,也不仅仅摆在校史馆的陈列室里,更不仅仅只是印在同学们的习坎战斗服上,她在你们的每一次的孤独彷徨里,在你们每一点的咬牙坚持里,在你们每一天的挑灯夜战里,在你们每一声欢呼雀跃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亦有一代人的奋斗。今天,沙市中学正处在教育发展改革的新时期,也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上。李大钊先生曾说过:“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既然历史已经把新高考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上,我们唯有继续弘扬“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习坎精神,矢志不移地坚持“一切为了师生的全面、充分、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定“创建和谐校园,打造全省一流重点高中”的办学目标,坚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让更多的沙中学子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老师们,同学们,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今天的你我,就是习坎美景的描绘者,就是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者。让我们借77周年校庆的强劲东风,在教育改革的碧海蓝天处,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习坎精神薪火相续 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兰 亭

  沙市中学隆重举行庆祝建校77周年暨习坎系列奖学金颁奖活动

  七十七载光阴荏苒;七十七载薪火相传;七十七载春风化雨;七十七载孜孜不倦;荣辱与共的习坎人;用青春、汗水和生命;谱写光荣的诗篇;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弦歌不断,传承创新;沧桑砥砺,桃李芬芳。11月19日,艳阳高照,金风送爽,沙市中学迎来建校七十七周年,学校本着庄重热烈、简朴务实的原则,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

  学校东大门摆放了一株株傲然绽放的菊花,上书“1941-2018”,高挂红色条幅的气球随风飘动,渲染出浓浓的喜庆气氛。

  上午8点,庆祝湖北省沙市中学建校77周年大会暨习坎系列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学校艺术报告厅举行,熊礼才等全体校领导、校友代表、家长代表、师生代表共1200余人出席了大会。

  伴随着学生齐唱的《习坎,永恒之光》,庆祝湖北省沙市中学建校77周年暨习坎系列奖学金颁奖大会隆重开幕。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熊礼才上台热情致辞,他代表全校3千余名师生员工,向谱写了沙市中学令人歆羡的历史画卷的学高望重的前辈们,焚膏继晷、敬业乐群习坎园丁和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的习坎学子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回顾了一年来学校在高考、学科竞赛、素质教育等多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他表示,今天的沙市中学正处在教育发展改革的新时期,学校将继续弘扬习坎精神,矢志不移地坚持“一切为了师生的全面、充分、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定“创建和谐校园,打造全省一流重点高中”的办学目标,坚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让更多的沙中学子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全体与会人员观看了学校年度纪录片《盛学兴校 立德树人》,该片展示了办学环境提档升级的新校园,记录了一年来全体师生脚踏实地、恪尽职守,顺利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奋斗历程。

  沙市中学老三届校友代表、武昌理工学院顾问、《足迹--沙市中学老三届文集》编委会主任万启国教授上台发表演讲,他追溯了老三届校友们在磨难中矢志不渝地追求进步、砥砺前行的经历和在沙市中学受到的良好教育;他期盼学弟学妹们坚守信仰,沿着党所指引的正确方向,把沙市中学作为争取最美好未来的人生基石,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奔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庆祝仪式上,熊礼才校长向特意为本次校庆而编辑出版《足迹--沙市中学老三届文集》的编委会成员颁发了“特别贡献奖”。此书由沙市中学 108名师生合著,共288篇作品,这是中国老三届中学生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第一部文集。

  大会宣读了沙市中学2018奖学金表彰决定,并为获奖学生颁奖,其中有刘创奖学金、荆圃奖学金、学良奖学金、王川奖学金、813奖学金。共有近200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受到校友们提供的奖学金资助。

  庆典仪式上,还有“爷爷奶奶” 辈校友以及习坎艺术团带来的文艺演出。

  庆祝暨颁奖大会之后,举行了校史馆启用仪式。校史馆设在习坎楼,该楼由一批不忘桑梓、眷念母校的校友捐资,在沙市中学新校区重建,象征沙市中学文化之魂“习坎”绵亘久远,薪火相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熊礼才和校友代表、华讯方舟集团副总裁项俊辉先生共同为沙市中学校史馆揭牌,沙市中学建校77周年庆祝活动圆满结束。

  沙市中学2018年教学业绩盘点

  1、4月15日,我校学生在第33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李思卓)、三等奖4项。

  2、我校王梓依、张静、刘灵均三名同学在第四届“课堂内外杯”财经素养大赛中成功晋级到复赛。

  3、5月18日,我校2016级的余舒瑾、陈姝婧两位同学顺利通过2018新加坡SM2项目面试,她们将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或南洋理工大学并享受全额奖学金。

  4、在第十七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复赛中,我校有80名同学获得华中赛区的奖项,其中一等奖37人,二等奖21人,三等奖22人。

  5、6月10日,2018年湖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选拔赛在荆州举行,我校8组队员参加了竞赛,4名同学获奖。

  6、6月12日,在201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沙市中学选手再获优异成绩。彭思淇、马小凯、李步云、赵嘉棋、郭雄敏、雷逸霄、解馨迪等7名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 包揽了荆州市生物竞赛的全国一等奖。

  7、6月23日,我省2018年高考成绩公布。荆州理科第一名是我校1502班张锐麒,695分;荆州市文科第一名是我校1517班王雨晴,665分。

  8、8月20日,201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决赛闭幕,沙市中学马小凯同学获得金牌并保送北大。

  9、8月,我校学生曹柳柳获湖北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女子100米和200米双项冠军。

  10、9月12日,在2017年第十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沙市中学孙雨声同学获“地球小博士”荣誉称号(全国仅100名),另有21名学生获一等奖、15名学生获二等奖、16名学生获三等奖。

  11、9月17日至21日,在荆州市第五届运动会青少年类田径比赛中,我校田径队共获15枚金牌,并破两项运动会记录。

  12、9月29日,第35届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湖北赛区)复赛成绩公布,沙市中学学生1603班的钟陈名枫和1602班的张尧昊取获颁湖北省赛区一等奖。

  13、沙市中学1702班黄映舟、1602班沈静远、1601班谢森宇、1602班魏韫豪、1602班徐鸿基获得2018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湖北赛区)一等奖。

  14、在第十五届省运会举办的青少年类田径比赛中,高二(17)班曹柳柳获得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田径比赛女子青年组100米、200米冠军,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高三(15)班邓佳宾获得青少年田径比赛男子甲组标枪比赛季军。

  15、我校高三(18)韩班雨晨同学在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全省仅3名),危若冰获二等奖,高瑾纯、李卓然、邓梓林获三等奖。

  16、2016级陈天宇获得2018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湖北赛区)一等奖。

  2版

  第43届湘鄂边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授课心得集萃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沙市中学英语组 李品霞

  初到岳阳县一中,便是晚间的师生见面会,内心不免忐忑。虽然在磨课期间,甚至是驱车途中都反复预想过见面的情形,但一进入1714班教室,自己就露出笨拙的“本相”,教师“威仪”尽毁,不过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笑了,笑声爽朗,笑声里透着活泼的气息。那一刻,我知道这是我喜欢的班级。那么就放下包袱吧, JUST BE YOURSELF!接下来和这些充满活力与热情的少年们熟悉课程步骤,填写预习学案。他们创造性地将自己平时积累的词汇、句式应用到课堂任务之中,求新求异的精神让人赞叹!第二天录播室赛课,当第一声问候语得到同学们热情响亮的回应、明亮的笑容时,我知道这个课堂可以放心地交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I learned the value of hard work by working hard.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45分钟的课堂,准备过程将近一个月。教材不同,教法有异。Task 这个课型凸显的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容量大。配备的课时是两个课时,而赛课要求是一个课时,那么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加工,删减整合。除此以外,比赛课需要有创新的成分,结构上不能创新,那就从材料上着手。特别感谢高一(3)班赵科杨、刘家豪同学,高一(12)班任沐希、黄冠语同学帮助录制视频。流利的英文、大方的仪态彰显沙中学子风采。蒋芳菲、刘家豪、周晟阳同学的作文及书写赢得岳阳县一中1714班同学们的啧啧赞叹!

  Three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在漫长的磨课过程中,英语组全组老师,肖述友、唐年新、关信章等领导,听课评课录课,都给予了积极地指导。在课的结构设计上,具有多年评委经验的吴本萍校长强调结构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百川归海,所有的活动必须为教学目的服务,强调落实务实;另外,结合英语学科素养要求,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英语教研组组长毛悦老师在高三繁忙的工作中,安排时间来听课,在做课件、写教案、做学案上给予了细致耐心的指导。具有丰富赛课经验的高一教研组长陈蓓老师在课件效果调试,赛前心理辅导上给与了莫大的帮助。张媛媛、周玲老师整整一个月听课数遍,整个比赛过程中的细节都帮忙把控,温暖笑容振奋人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经验丰富的前辈,实力雄厚的精英骨干,才思敏捷的教学新秀,活泼可爱的学生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给予我源源动力!If you want to be the best, learn from the best! 有幸遇到优秀的你们!

  一节好课 七件小事 多处深情

  沙市中学物理组 曹 芳

  接到去“湘鄂”参加班会课赛课活动通知,回忆自然地把我拉回了2005年5月,我以青年物理教师的身份第一次参加了“湘鄂”物理课赛课活动,一晃时间过去了十多年。那时,我连PPT的使用都不太娴熟,更不知什么是课堂生成,而现在,在习坎园生活了15年的“年轻班主任”,又再次与它相遇。

  一开始,我也是想拒绝的。一是因为班主任工作琐碎,实在腾不出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二是自己缺乏参加赛课活动该有的激情。既来之,则安之。安安静静接受,却不曾想到,等待我的是“高中,你好!”这个无比巨大的课题,仅有的两年班会活动课经验实在帮不上太大的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最终能呈现出来一节“好课”,在接下来的准备中我做了这样的七件小事:

  第一件事:初拟教学目标

  “高中,你好!”这个课题的拟定学校,一定是考虑到了新高考的新形势,我也隐约嗅到了高中生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于是马不停蹄分别从指导老师李艳、心理老师王里和沙市中学的图书馆中借来并看完了6本关于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书。从书里发现了一个心理学探究实验,先是启发了我个人,并最终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收获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第二件事:初探学情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情,我分别在1801班和1816班布置了“高中,你好!”的话题作文,经高伦强老师的友情批阅,我对学生情况有了初步了解:面对新高考很迷茫,关于自主学习以及自我探索无措,对丰富的生命价值缺乏探寻,这些都需要老师对他们引导和规划。我也惊喜的得到了来自1801班傅泽同学的一首原创诗歌,对创设教学情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件事:初破教学重难点

  为解决高一新生困惑这一教学重难点,我初设为由高二学长学姐来答疑解惑更为妥帖。于是我在高二年级做了一个“高中生活专访”问卷,并挑选1718班周文琪同学的问卷进行了视频采访,制作成了师生访谈小视频,虽因考虑最终的上课学生为岳阳一中学生,舍弃了使用该视频,但是我本人get了使用手机剪切视频的小技能。

  第四件事:再破教学重难点

  在网上观看了大量的相关视频,节选了一段俞敏洪在开学第一课上关于奋斗的演讲视频。用俞敏洪人生导师般的演讲,解决同学们的疑惑。

  完成以上四件事后,课堂的结构基本成型:原创诗歌引入课题--高中,你好!,心理学探究实验--确立目标的重要性,观看俞敏洪奋斗视频--破除疑难明白“目标加努力才叫奋斗”。磨课中得到老师们的听课反馈:个人语言虽富有激情,但是语言过于理性干瘪,缺乏感染力;课堂生成很少。

  第五件事:丰富教学语言,增强感染力

  这15年的时间一直在让物理课的语言尽量简洁精炼,突然让我上一节几乎45分钟都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班会活动课,确实有点为难。为优化和丰富语言,与高二语文组的老师们沟通多次,肖静老师针对我的教学设计写了适合我个人教学风格的衔接语言并提出了许多理科教师很少采用的专业性的建议--板块式教学,我受益良多。

  第六件事:打磨细节,彰显教师个人风格

  虽是一节班会课,它也可以有物理教师的设计特色。在网上购买了教学磁贴,自制了时间轴,通过“时刻”和“时间”这两个前位物理学概念形象直观地突破了本节班会活动课中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新概念教学。

  第七件事:多次摸索,终破教学重难点

  在磨课过程中,老师们有很多奇思妙想。肖静老师在听课后给我了市面上流行“答案茶”和“占卜茶”的课堂活动设计灵感,经过我的多次加工用在了破除学生疑难的教学环节,我设计成了将沙市中学学生疑难的“问题漂流瓶”带去岳阳一中,岳阳一中学生的“答疑解惑锦囊袋”带回沙市中学,除了使课堂小组交流讨论的问题更为集中,也使课题最终升华到“合作交流共享,共抒湘鄂深情”的层次。

  一节好课的共性:从开始打磨到最后呈现,已然是“面目全非”。

  评委最终评价:曹芳老师的课宛如一曲优美的交响乐,而她本人有着指挥家般强大的课堂驾驭能力。

  我个人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除有6本生涯规划书,更有来自沙市中学各处的深情。

  矢志不渝 砥砺前行

  沙市中学物理组 彭博

  30多天的反复打磨,3个小时忐忑不安的车程,30分钟的课堂实验探究,3分钟的合影留念,这就是我参加的的湘鄂边青年教师比武活动。

  “一个没有经受磨砺的人是不可能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个没有优良心理素质的人,是不可能经受起漫长人生路上的各种压力和考验的”,就像面粉要揉成具有韧性和柔性的面团,放上水后捏,捏一遍两遍不行,再捏再揉,捏上百遍,揉上千遍,它就不散且具有韧性了。

  当我接到湘鄂边比赛的通知,内心是五味杂陈,既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也有感于在刚开学阶段,各项工作还在起步,难以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但静心而想,年轻就是资本,就是要接受挑战和迎接机遇。

  于是,在那一个月里,我尽力使自己全身心钻到磨课中,安排好班级年级工作,一有空,就坐下来琢磨这节课的框架怎么搭建,有哪些亮点。“力的合成”是一节实验探究课,如何根植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原型的实验设计£为此我将资料查阅了一叠,优质课视频看了不少,逢组里的老师就上前请教,睡前再回想当天的磨课有什么不足,可以怎样改进。有时碰到一个关键点需要突破,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当然还有集体攻坚克难,组内老师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支持,正是在团队力量和个人意志的共同作用下,巧妙地将分组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探究,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教学设计日臻完善。这样,我踏上湘鄂边之旅,登上自我展示的舞台。虽对结果有些遗憾,但在磨课过程中体会颇多,有感于此,下面我谈谈对教师成长的体会和认识。

  做一个有教学机智的老师。公开课也许会发生突发意外,此时,需要我们先调整心态,不把意外当成阻碍和挑战,而把其视作成就自己的阶梯,顺势而上,坚信可以摆平。内心的淡定,从行为上表现为从容,在镇定之后,迅速地搜索解决方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不露痕迹地平稳过渡。

  做一个富有勇气的老师。部分老师遇上调研课、比赛课和交流展示活动,唯恐避之不及。课堂之于老师,犹如舞台之于演员,一个教师,对课堂应该有着一种展示的冲动和欲望,有此情结,教学才会给人以美感和幸福感。有人说,上糟了,不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我认为,缺少的就是展示自我缺陷的勇气。一个人只有袒露自己丑陋的一面,袒露自己有缺陷的一面,袒露自己不成熟的一面,别人才能真切地看到你需要雕琢、修正的地方,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进步。要知道,掩饰缺点,恰恰是在不经意中大量地繁殖缺点。

  做一个踏地而行的老师。一个有奋斗感的老师,一定是个踏地而行的老师;一个踏地而行的老师,一定是个愿意把教育小事做好的老师。教育无所谓惊天动地。一次简短平和的谈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一个期望、一个微笑,其间饱含着教师浓浓的真情,把小事琢磨透,处理好,就是教育艺术。学生上课走神,是因为他以前的知识脱节了,无法听懂而不听£是因为他遇到了伤心事、烦恼事而无法静下心来听£是因为他早就预习到了,早就懂了而真的没必要听£还是因为从来就不喜欢这门功课£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是因为教学进度太慢,引不起他思维的快乐£还是因为教师的某个不经意的动作或话语刺伤他的自尊,以此来反抗£能这样思考和实践的老师,才是真正地在做教育科研。

  我愿与君共勉,请从眼前的安逸、享受中走出来吧。你享受了眼前,便不能享受将来;你怕吃苦,到头来吃一辈子的苦。将来回过头看自己那段奋斗的岁月,你会发现,那段吃苦的日子,才是人生最有滋味的日子。远处的灯亮了,照亮了前行的路,感谢一路上有你们的陪伴和激励,不忘初心,哪怕风雨兼程。

  完善自我 做最好的自己

  沙市中学数学组 时舜

  亲身经历了一次讲课比赛,才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上好一堂课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许多方面都是值得雕琢的,在磨课过程中收获的东西也是沉甸甸的。

  一、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内容的载体,是思想的体现,必须要认真解读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分析教材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案。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还记得上完第一次课的时候,数学组的老师们就我这节课的框架开始讨论,虽然各个老师都给出了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也分享了如果自己去上这堂课会怎样构思,但是最终还是以我的为主,在我的结构上进行改进、优化,并告诉我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上课的风格,可以借鉴别人的但是不能抄袭,只有是自己的东西才能上得流畅,就像我们经常跟学生说一样,抄别的人永远是别人的,只有自己做了才是你自己的。因此备课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三、充分的预设。肖主任说重要定理的发现和推导最好由学生去完成。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即使有些定理是经过几代人才发现并证明的,可能我们知道学生很难总结出来,但是我们仍要积极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次教学设计中,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去充分讨论,并从中总结出本节课的定理。但是好的问题需要对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准确的把握,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可能回答做好充分的预设,做好这些工作才能设置恰当的问题。

  四、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教学过程的设计多么的精妙,预设多么充分,但终究只是纸上谈兵。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映和回答总是和你的预设有偏差,这时候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从一个问题转化成另一个问题,问题和引导必须要有层次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和精神状态。

  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及时的评价反馈,回答正确的给出表扬,回答错误的鼓励他继续思考,这样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让课堂成为师生讨论的课堂,而不是老师一个人的演讲。

  参加这样的比赛,也让我看到了其他优秀教师的精彩表演,坚定了我以后努力的方向,相信以后的工作中,我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微频道 教育

  引领学生看世界 是学校教育本职

  来源:中国教育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信息社会,这种抬眼看世界、心中有家国的情怀,依然需要代代传承下去。尤其是在应试倾向较为明显的地区,引导学生跳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狭隘视野,转而关注社会发展、国家动态乃至国际格局,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之所以说引领师生关注天下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因为未来考试评价方向是考察学生书本之外的综合素质、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还因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已经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现实之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在竞争中把握主动、取得先机,与其说是比拼教育改革的力度和优质教育的多寡,不如说取决于一代青少年的知识力与创造力。

  而且,教育发展往往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社会变革倒逼教育必须通过改革来迎接挑战、培育新人。学生如果不了解包括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方面的变迁,教育便谈不上引领时代发展,学校教育也难说让人民满意。同时也要看到,师生都有看世界的习惯、两耳要闻窗外事的意识,也是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之于教师,此举能将教育与时政、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给学生更积极的影响,乃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之于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心中有国际格局,有助于尽快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学与用的结合,少走人生弯路。

  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使命。伟大使命的实现靠学识、毅力,更要靠开阔的视野、积极的价值观,以及内心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引导学生多关注世界,使其养成良好的观察意识和探究习惯,具备初步的理解与研究社会问题、国家问题的素养。校长和老师可以亲自作时事报告来达成这一目标。当前许多中小学管理者比较繁忙,但无论如何要每学期抽出一定时间,跟学生讲讲时事,聊聊新知,让他们更了解脚下这块大地正在发生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学生将来会成为什么,毕竟此种示范本身就是一种活生生的教育素材,具有非常明显的教育效力。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吸引家长参与其中,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相对而言效果更为明显,更有助于学生向外看世界习惯的养成。

  引领师生看世界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除了为学生作报告,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各种与社会发展有关的研究性课题,或者引导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时事小论文竞赛活动、利用班会课开展各种主题等活动,倡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关注民生问题。笔者所在的学校,教学楼大厅的大屏幕一直滚动播放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大厅展板、食堂电子显示屏等也不断更新国内外知识,打通了学生及时、直观、关注国家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了课堂教育与时事教育无缝衔接。

  学校管理者的心胸格局影响着老师和学生的视野与观念,背后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的办学特色直接相关。进入互联网时代,引领学生看世界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本职工作,成为校长心中常抓不懈的教育内容,唯此才能不愧于教育人,不愧于时代。

  (作者系辽宁省鞍山市高新区实验学校校长)

  3版

  习坎涓涓 育我深深

  沙市中学退休教师 萧前栋

  和三中老三届(66、67、68届)不同,我自称是个老四届,因我是三中65年高中毕业生。高考未被大学录取,后留校当老师,做班主任,一直在校任教,2001年按政策内退,2007年正式退休,我在三中学习和工作了40年。

  三中对我的影响太大,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实在是太多,他们的情怀、才华和风骨总让人难以忘怀,其中我敬重的李植兆校长和樊克老师,对我一生影响甚大,虽他们早已故去,但他们亲身演绎了习坎精神,是他们告诉我该怎样安身立命、处世为人。

  李植兆老校长是一个南下干部,曾两次出任沙市三中校长。他与人为善,人缘关系好,常常一脸笑,但不怒自威。我读高中时他还教过我们的政治课,他的丰富经历和睿智见解常让我们年轻学生着迷;打起篮球比赛,他又是一个场上有效攻防的组织者。

  沙市三中1963年修建新的教学大楼时正是李植兆任校长,记得当时张体学省长批评这是在大搞楼堂馆所。李校长是一面陈述修建的理由,一面又再三作检讨。几番周折终于可以继续修建了,但只能建三层。李校长又力主把地基打好,以备将来再加建一层。到了1993年,教学大楼又加修了一层,地基稳稳的。这个教学大楼五十多年来,一直是沙市三中最主要的建筑物,万千学生在这里完成学业,走向祖国四方!有幸的是,我们是最先使用新教学楼的那批学生。

  我和李植兆校长及这座教学楼还有一段特殊的经历。1965年高考,我按政策未被录取,去向何处是一片茫然,情绪沮丧得很。后来暑假接到通知:李校长找我谈话。在三楼我们教室门前的走廊上,李校长和我凭栏聊天。我是惴惴不安的,李校长是习习清风。他勉励我不要垂头丧气,谈了很多暖我心窝子的话。最后他问我,愿不愿意留校工作,完全是一个长者在对一个小子嘘寒问暖。我心头一热,眼前一亮,忙答应“愿意、愿意”。李校长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要我以后好好学习好好干,下楼时我的脚步也显得分外轻松了。1965年8月中,我就开始了在三中工作的生涯。

  李植兆校长让我体会到,一个人有力量干大事时,就要有见识,有担当;而对弱者对小人物,要多一点雪中送炭。我是受益者,我也努力作过效仿。

  2011年初,我在深圳突然得到消息,我敬重的老校长李植兆恩师病逝了。我急嘱家乡友人代为叩首致悼,次日晨又上莲花山北望遥祭。思及提携之情,又不能灵前执弟子礼,我不觉泪涌。那天是2011年2月 19日,时新正十七,我写了一首诗,叫“寄思恩师”: 刚度元宵节过完,清晨又上莲花山。霏霏细雨湿衣袖,霭霭层云锁日关。漫步林丘闻鸟啼,沉吟字句惹情潸。恩师已化烟灰去,长忆提携寄怆然。

  恩师离开我们已经七年了。我还记得,以前每次见到他,他总是笑呵呵地问我,你还好吧,你家小邓还好吧,萧宽也大啦,好,好!……呜呼,我心痛!

  樊克老教师出身为自由职业者,历史清白,在讲究家庭出身的那个年代,在老知识分子当中,这真算得是上好的成分档案了。听说沙市解放,樊克老师就是被选派参加军政民三结合、接管市教育局、并筹办教育系统教师工会的教师代表。按理说樊克老师会一路仕途,可他后来从局里分到沙市三中教书了。这一教书就是一辈子,直至老死三中。

  读书时樊克老师没有直接授过我的课,后来我留校了,虽和樊克老师同教研组,但没同过备课组。樊克老师为人正直,“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一口普通话字正腔圆,演戏“抓壮丁”里的王保长出了大名。后来居然有人说他演得这么像,推断他以前一定当过伪保长,要清理阶级队伍,审查他的历史。樊老师人称樊观点,意即“观点多,新颖,敢想敢说”,有很多的传说故事。我以前耳闻不少,后来是直接目睹。那是让人刻骨铭心、永久难忘的。

  1966年文革开始了,学校批判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一次在习坎楼大会议室开批判会,一个积极分子老师发言结束时呼了一句口号,社会主义万岁!谁知会一结束,会场外便被人贴了大字报,说他是打着红旗反红旗。因为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万岁了还怎么实现共产主义£诡异之风让人特别敏感和紧张。

  回到教研组讨论,议论纷纷。樊克老师隔着办公桌坐在我的斜对面,慷慨陈词。他说这是故意歪曲本意,攻击一点,不及其余。樊老师一说,就口无遮拦了。他说,谈到万岁,这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过去喊皇帝万岁万万岁,哪个皇帝万岁啦£现在我们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这本身就不科学,不合逻辑。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说明马列主义就不能万岁。毛泽东思想还要发展,当然也不能万岁。毛主席个人就更不能万岁了。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领导我们建立共产主义的。共产主义实现了,阶级就不存在了,哪里还有什么阶级政党呢£所以共产党也不能万岁。至于人们喊万岁,是人们的热爱和歌颂……樊老师讲的慷慨陈词,我们听的又惊又怕。我看见听众中已有交头接耳,不一会就有人出去了。等教研组会结束,语文组窗外的墙脚下,就已经刷上了斗大字的“把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三反分子樊克揪出来示众”的标语。樊克老师就这样挺身一跃,跳进了学校的大牛鬼蛇神棚。

  校牛鬼蛇神们那时在校进行劳动监督改造。一次樊克老师和另一个女老师在厨房择菜,不知是女老师眼近视没看到,还是被人捉弄,一监督小将抓住一条大青虫,恶言训斥那女老师居心不良,硬逼着那女老师把青虫吃下去。女老师委屈、恶心、百般无奈,一旁的樊克老师看不过去,一声断喝,拿来,我吃!于是就抓过那蠕动的大青虫,一口吃了下去。凛然和侠义就这样传说开了。

  又一次在大会议室里开教职工大会,校办工厂的负责人发言,说到在校办工厂接受监督改造的牛鬼蛇神们的表现时,最先表扬了樊克老师,说他认罪态度好,干活效果好,积极主动接受改造……谁知话没说完,樊克老师就站起来说,我不认为我有罪,我不是在接受改造,我这样干是在为社会作贡献。会场发言者尴尬了一会儿,才又转了话题说下去。

  樊克老师1973年被送去劳教两年,理由仍是老罪名。回来后发配到学校农场干活,那都是1975、1976年了。后来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学校又要他出来辅导参考的学生,还对他说是要戴罪立功。转眼到了1978年,学校第一次大民主选举教研组长,大组选两名、小组选一名。民主选举要求当场唱票,票多者当选。语文组是学校第一大组。我记得清清楚楚,还是在习坎楼下那语文教研组大办公室,樊克老师坐在一组办公桌的端头,我坐在他的侧面一两米的地方,有人问在场的人都可以提名吗£主持人给予了肯定答复。最后无记名投票、唱票、统票、当场公布票数。结果,樊克老师以无争议的多数票当选了!我只见樊克老师额头枕着双手,伏在办公桌面上,一动也不动,一动也不动!办公室里响起了不停的掌声。没有人说话,只有不停的掌声。几十年里,我每和人讲起这个场面,总是喉头发哽,眼角噙泪。即使我今天写到这一段文字,仍然是情不能已。这是人心对樊克老师的判定打分啊。

  退休后的樊克老师1986年去世了,他最后的辞世真是平静安详得非同一般。他躺在校宿舍一楼客厅的竹躺椅上,面前的方凳上摆着一盘准备煮的饺子,离他不远的蜂窝煤炉子上一个钢精锅还烧着水,电视机里正播放着新闻联播。樊克老师就这样很安静地辞世了,之前没一点征兆,没麻烦和拖累任何人。人们惊诧之余,纷纷为他守灵。大家由衷议论,寿终正寝如此安详是他自己修来的福分。我曾为樊克老师撰写过一副寄托哀思的挽联,其它词句都忘记了,唯有两句始终忘不掉,那就是“死的潇洒,活的自在”。

  樊克老师没有教过我,平时也没有特别的交往。可他的言行举止深深影响了我,他告诉我们,什么叫良知,什么叫情怀,什么叫风骨。人总是有顺境逆境的,我们该怎样保持善良的本心,磊落地活着。我始终忘不了他的执着,坦荡,和那一股子浩然之气!

  我自认为也是一个老习坎人。

  2001年12月,我写了一篇文章《习坎楼得名之我见》,献给母校建校六十周年。这篇文章当时就刊登在沙市三中校报上,后来又收录在学校网站,也被众多校友传看过。

  2011年11月,我参加了三中建校七十周年校庆,也填过一首《水调歌头·校庆》词,词编在我印的《自在人吟自在诗》的诗集中。

  水调歌头·校庆

  教育千秋业,薪火代相传。沙头楼建习坎,名校壮山川。滋养荆花楚木,繁茂玉兰银杏,郁郁水杉参。多少风骚客,翘首把君看。

  旗欢也,人乐也,笑粲然。工农兵学商政,聚庆酒尤酣。千万修为俊彦,七十世尊华诞,扬子起波澜。一部杏坛史,再向岳峰攀!

  三中习坎楼还有很多的人物和故事,还有很多的风华和经典,还有待老教师与老学生们去回忆和讲述。把这些记录下来、整理出来,那对习坎传统、对三中校史,不啻是一件大功德事啊。基于这点,我奉献了以上的这些文字。我深爱着我的母校--沙市三中!

  这辈子,咱就进三中出三中再进三中

  沙市中学退休教师 黄发桂

  时光荏苒,转眼已奔古稀。如果有人问我:“时间都去哪儿啦£”我的回答很简单:这辈子,咱就在进三中、出三中、再进三中里度过。一晃,就是35 年了!

  最欣慰的招工运

  我第一次进三中是1965 年。作为68 届的毕业生,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去到农村修地球,这是出三中。后来招工,由于父亲的所谓历史问题,我几次招工无果。最后遇上教育系统招人,条件没招工的严苛,于是乎我算是捡了皮包,非常高兴地进了师范,成了工农兵学员。恰恰喜逢“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拼学习讲成绩,1972年毕业时只有中专学历的我因为成绩优秀,被分配到了三中,这是又进三中。在那个不能自由选择职业的年代,我幸运地从事了我从小就向往并且一生都钟爱的工作,当上了老师,还是在自己的母校,湖北省顶级中学--沙市三中。至今我仍然对那次决定我职业生涯的招工感激涕零!

  最开心的工作乐

  由于那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我原来读书不多,知识很少,业务能力差。但在三中,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当学生,跟着听课,跟着做作业。很多我崇拜的人既是我的同事,又是我的恩师。“文革”结束 后,有了各种学习进修的机会,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只有一碗水的我却能担起一桶水的责任、一直教高三毕业班的原因吧。

  回想起在三中的这35个春夏秋冬,虽然也有不如意,也有艰难困苦,但开心快乐绝对是主流。我不奢求政治上的进步,只愿能心旷神怡地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倾尽所学;我不求先进模范,只想学生天天向上,成人成才……跟领导一切的工人阶级比起来,当老师的最大优势是工作每天都有新的内容,不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成不变。我也乐在其中,得其所哉!

  最芬芳的桃李香

  做老师最得意的事莫过于桃李满天下。我教了一辈子的书,当了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当初的树苗都已长成参天大树,分布在国内国外的各个领域,有教授、作家,有专家、学者,有老总老板,有领导干部,有艺术家,设计师,有医生,记者,有警察、军官及各行各业的精英。除了这些出类拔萃的中流砥柱,最让我开心的是我的孝顺儿子也是我的得意门生,是最大最甜最让我享受的桃李之一。现在出去游玩,有人接待;有了不懂的问题,有人咨询;有了难事,有人帮忙;还有已经退休了的,可以陪着我玩,陪着我乐……

  最惬意的夕阳红

  感恩孙女来到人世,我辞去了学校的返聘,离开了钟爱一生的讲台。除了享受天伦之乐,做好“照孙办”的工作外,最惬意的就是“世界那么大,风景那么美,可以去看看”。这些年来,国内的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及港澳台,除了两个自治区和一个省,其它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上班时教的是英语,到国外也能大致自由行,去了美国、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梵蒂冈等,还跟团去了俄罗斯、泰国,后来又到过日本、韩国、越南、柬埔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今后的目标还有非洲、大洋洲等。我就是想趁着腿脚还利落,能够跑得动,多看一些风景,多听一些故事,多见一些人物,多拍一些照片,多存一些记忆……

  难忘,我的母亲沙市三中

  沙市中学退休教师 刘绍政

  一九五三年初春,我和母亲来到沙市中学,和兄嫂一起生活。一晃六十五过去了。我在沙市中学成长、工作,直至退休,是个实打实的沙中人。正是:一辈“沙中”一生情,永远都是“沙中”人。

  回首往事,颇多感慨。

  沙市中学上世纪五十年代改名为“湖北省沙市市第三中学”。学校老校区原来是沙市名流童家亮的私人府邸,名叫“童家花园”。“花园”名副其实。这里花开四季,草木葱茏,十分漂亮。实为当时沙市之少见。春天,迎春花香,桃李芬芳;秋天,各种菊花竞放,美不胜收;冬日,腊梅争俏,傲雪迎春……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一九六二年,我们几个小伙伴都以不错的成绩考入了沙市三中,从此,人生掀开了新的一页。

  就在这片乐土上,我和一群小伙伴们度过了难忘的青少年时代。那时,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一样。放学后,小伙伴们在校园里捉蟋蟀,拾蝉蜕,网蜻蜓;用自制的小弹弓打小鸟;还在五星花坛小鱼池中钓鱼。傍晚,捉迷藏,打陀螺,玩官兵捉强盗,追逐嬉戏。冬天,那时,冬天的雪都很大,我们打雪仗,自制小雪橇滑雪,敲凌钩子。可谓天真无邪,童真稚趣,生活美满,往往乐而忘归……

  想当初,学习虽然紧张,但并不感到有太大的压力。因为课外活动丰富多采,文体生活充满乐趣。那时,我们好像比现在的学生更充满理想,更有激情,更有自信。

  沙市三中五十年代初被教育部定为全国200所重点中学之一。以后,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关怀支持下,特别是在全校教师和各届同学的齐心努力下,不断进步,年年发展,铸就了不同时期的辉煌。校友们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职业,都为是沙市三中的毕业生而自豪和骄傲。

  确实,沙市中学的老师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感到肩负重任而诲人不倦呕心沥血。沙市中学的学子以“受荆楚良师而受之”倍觉荣幸而孜孜以求,刻苦努力。

  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沙市中学半个多世纪以来为祖国培养了大量雄怀壮志、意志弥坚、脚踏实地的有理想、有文化的、扎根于社会各个岗位的优秀劳动者。他们虽然是普通一兵,但却终生奋斗、拼搏,他们不愧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基石、共和国的脊梁。

  当然,母校也涌现了许许多多出类拔萃的人才,其中不乏高层管理者,如省(长)部级领导,市长、书记、国企总裁和颇有成就的私企老板;有将军、战斗英雄、人民安全的保护神;有作家、诗人、著名词曲创作者;有省、市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辛勤的园丁、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还有歌唱家、摄影大师和影视著名演员……总之,人才辈出。

  尤值骄傲的是,沙市中学还走出了五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样全国中学中是少有的。

  保守估计,从沙市中学走出的莘莘学子中,最少有数千名教授、专家、博士和硕士。他们遍布大江南北、全球各地。他们心中永远都有母校情节。

  真可谓:风水宝地沙三中,不拘一格出人才。

  骄傲啊,沙市中学!自豪啊,我的母亲!

  最后,送诸位校友:

  念深情

  有幸相识习坎园,共绘蓝图展画卷。

  孜孜以求学文化,谆谆教诲润心田。

  朝夕相处情意深,岁逾古稀仍惦念。

  相聚携手抒胸怀,友情长存天地间。

  4版

  沙市中学老三届文集《足迹》文选

  桑榆豪情荡新风

  熊礼才

  《足迹--沙市中学老三届文集》序言

  校园文化是学校品质的具体呈现,是学校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学校继往开来的根脉所在。从这层意义上来看,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并不为过。

  文化的高度决定学校的高度,学校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文化所带来的自由境界。77年的如歌岁月,一代代习坎人在实践中孜孜以求,不断践行、不断丰富着属于自己的学校文化,那就是“习坎”文化。我们认为,习坎文化赋予沙市中学的:一是上善若水、砥砺德行的修养和品质;二是克难履艰、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气度。作为沙市中学的基因图谱,习坎文化屡经时代风雨的洗礼而传承绵延不辍。纵观沙市中学77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发展好的时期,都是文化传承做得比较到位的时期。这种文化基因在老三届同学们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承继。

  在薪火相传、代际交替的学子中,毕业于“文化大革命”中1966年、1967年、1968年的沙市中学初中、高中学生,不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毕业后“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历史给予了这批同学艰巨的考验,也淬炼出无数担当历史重任的人才。编撰《沙市中学老三届校友文集》不仅是这一代人的一次青春的回望,更是他们在履行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从而使这项工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沙市中学老三届文集》编委会集中了优秀的校友团队和专业的编辑团队,他们热诚如昨,永葆初心。大家秉承一腔热血做这项事业,做得很辛苦,很艰难,但是意义重大。因为他们相信,沙市中学的文化基因是他们共同的红色记忆,也是他们与学校不老的缘分,而维护并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一定能保存下他们珍贵的青春图腾,也一定能酿造出更浓更醇的精神佳酿。

  文集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反映当年沙市中学老三届校友的独特生活和体验,真实动人地展示了他们的理想与求索、痛苦与欢乐,深情地礼赞他们在那段特殊岁月和特别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文章风格多样,但都真切感人,都有着丰富的人生内涵,为后人提供了种种有益的启示。捧读篇篇美文,就是捧着一颗颗滚烫的心,就是经历了一场独特的人生洗礼,就是体验着他们奋然向前的力量之源!

  已至桑榆别样红,豪情依旧荡新风。老三届校友们离开沙市中学已经50个年头了,他们以此书献给同学和母校,也是献给所有习坎师生的十分珍贵的礼物。

  期盼老三届校友们永葆青春!

  期盼习坎文化不断结出丰硕的果实!

  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母校

  第一天进三中

  沙市中学6402班 万启国

  1964年8月24日下午,万里长江激流滚滚。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鸣响,我搭乘的“沙宜班”小火轮便顺利地抵达了位于长江北岸的沙市港。

  当我这个年仅十五岁、身高一米五六的乡巴佬走出船舱,踩过跳板,沿江边的斜坡,登上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洋码头”时,仿佛来到了一个神话般的世界!

  只见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在斜阳下神气活现地耸立着;那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船舶停满了港湾;岸边,卸煤的传送带呼呼不停地转动着,电动机的马达发出刺耳的轰鸣;汗流浃背的装卸工人们,一边搬扛着货物,一边依哟依哟地哼着动听而又有节奏的号子……

  繁忙的码头上,旅客们一拨又一拨地流动着。没有公共汽车,只见一辆接一辆的洋包车(人力三轮车)被主人拉着,一边摇晃着铜铃发出“叮铃铃”的声响,一边在人群中穿梭似地奔跑……

  比我矮一头的兄长当年正在荆州楚剧艺校读书。他帮我挑着行李,离开码头,拾级而上,翻过江堤,再顺坡而下,我们便进入了人群熙攘、商铺林立、五光十色的中山路。

  兄弟俩在街道上缓缓步行,满心的喜悦和新鲜感使我们忘却了暑热和疲劳。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终于走到“大湾”,再往北下坡转道,顺着新沙路西侧的一条小街,拐进去不远,便是我心目中的圣殿一一沙市第三中学!

  我胸中洋溢着“状元及第”的情怀,踌躇满志地跨进校门一一那可是我憧憬已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摇篮”啊!

  那一刹那,我忘记了裤兜里只有区区的二十几块钱。那还是我整整一个暑假,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五里开外的建筑工地上做泥瓦小工的工钱,加上有时到内河的堤埂上用小铁铲铲一种专用于喂马的“絆筋草”所卖得的毛毛钱!

  我家很穷。父亲解放前做苦力受伤吐了血,年轻时便丧失了劳动力,现在全靠母亲一个人在镇上的小店上班,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八口人,六个孩子中有五个读着书。所以,我的学费全靠我自己挣。

  煞风景的事接着就来了。当我昂首挺胸,虎气生生地在昔日的“童家花园”、如今的三中校园里大步流星时,猛然觉得脚下不对劲。低头一看,发现我的那双新布鞋,竟然已经被刚才的洋马路给磨穿了鞋底,只见那衬垫的蒲叶衬垫(因家里缺布料,便用蒲草蓆夹在鞋底中间作垫层,然后用索线纳底)正像刺猬似地四面张开来,我顿时一阵心烧、脸红……打从那天起,我便心疼地将母亲千辛万苦地在豆油灯下为我赶做的这双布鞋洗净、晒干、包好,存放进木箱里,换上了我自己跟着父亲学习编织的草鞋。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自嘲地在心里笑起来。那天夜晚,我躺在寝室高低铺的硬床板上,惬意地做了一个甜甜的梦……梦里,我遇见了一千来年前曾经住寒窑刻苦读书后来成为北宋一代名相的吕蒙正, 还梦见若干年后,我骑着高头大马,沐着春风细雨,正向京城行进!

  我醒后还再清楚不过地记得,那匹高头大马是停在学校正门口的。我从三中校园一步一步稳沉地走出来,走到大门口,抓住缰绳,飞身跨上马鞍,举臂扬鞭,“啪!”地一声,那马就催开四蹄,踏踏地向前奔驰起来!

  我还记得,当我英姿勃发地踏上马蹬时,身高竟然长到一米七二了……

  啊,我的三中,沙三中,沙巿三中!

  沙市三中老三届李世英同学的故事

  让鸳鸯飞向五湖四海

  沙市中学6632班 沈邦俊

  在母校 77 周年华诞之际,为了汇集老三届学子以实际行动奉献社会、服务祖国和人民作为感念师恩、回报母校的丰硕成果,我作为老三届的一员,开始了对全国劳动模范李世英的追踪寻访。

  揭开尘封的历史,重温劳模的事迹,40 年后再写明星校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的难题就是当事人远离家乡去北京了。

  8 月 23 日,酷暑高温之下,我终于找到了当年李世英先进事迹的首写者、原沙市市床单总厂与李世英同龄同班的工人,后调市委政研室的龚安丽,告诉我:“70 年代纺织工人特别辛苦,6 天一转三班倒,每个班上 8 小时,厂房、设备等硬件差。在‘抓革命,促生产’ 背景下,工人们上班要完成生产任务,下班还要政治学习。”如此艰苦条件下,李世英从成千上万个纺织工人中胜出的确不易!

  8 月 25 日,当年床总第二位全国劳动模范冯文红说:“80 年代纺织工人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工人们执行新的出勤制度:两天早班,两天中班,两天夜班后,休息两天。新厂房宽敞明亮,企业引进了 8 个国家的现代化设备,减轻了劳动强度。1981 年,我初中毕

  业后 15 岁进厂,李大姐的精神激励我,她还将技术传授给我,让我也创造了万条床单无疵布的佳绩。”

  1968 届初一(4)班李世英同学,1969 年下乡,1970 年返城招工进了沙市床单总厂,分配到织布车间干挡车工。“工业学大庆”的岁月,工人们自觉加班成常态,有时,赶突击任务,姐妹们结成对子 24 小时连轴转;有时受风寒感冒发烧,腰酸腿软,依然带病坚持上班。为了超额完成任务,总是提前半小时就到岗抢着先做好接车的清洁工作,吃饭时也是争分夺秒,每次总是要挤出一刻钟来提前开车。上万个日日夜夜,无论是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我们总是披星戴月,精神抖擞,睁大眼睛捉疵点,一丝不苟跑巡回,精心织好每一寸布,在艰苦的生产一线,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满腔热忱。

  苦练技术,精益求精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平凡的三尺弄档要干出与众不同的业绩,没有过硬的技术、吃苦的精神、惊人的毅力,只能是纸上谈兵。李世英全凭着自己对技术锲而不舍的钻研和操作技能的体验和艰辛努力,她反复苦练“开车、打结、巡回”操作。她远学纺织标兵郝建秀,近学沙市一棉劳模李光珍,苦练“单打结”基本功。“单打结”说易行难,要想得心应手,非得流血淌汗。按照部颁规定:挡车工每分钟要打 30 个结才算及格,要求结子小而牢。为练就过硬的技术和灵巧的双手,除了钻研理论外,上班时她虚心学习老师傅们的每一个微小动作,弄明白其中奥妙,下班后将纱线带回家中练习,严格要求自己,规定每天业余时间打结一千个,还请家人当测评员,李世英时常从傍晚练到凌晨,手指上勒出一道道血痕也全然不顾。

  天道酬勤。她终于练成了“眼疾、手灵、脚快”的绝活,一分钟能打出近 50 个结头。春夏秋冬,在轰鸣的织布机与金梭彩线交织中实现人生“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与时俱进的李世英每个班巡回的路程都在 30 华里以上。一般工人看 4 台织机,她看 6 台,每天织出 60 条床单,如果因故产生微小疵点,也利用下班后休息时去成品车间修补。总之,那个年代,企业号召工人阶级要当好主人翁,特别强调要寸纱不落地,勤俭办企业,提倡“ 优质高产创新”,每个工人都是比学赶帮,真是热火朝天。那个火红的年代,造就英雄模范人物。那一年,当李世英率先实现万条床单无疵布的目标时,厂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及工人代表们敲锣打鼓,将大红喜报送到她朝夕相伴的机台,此时,她热泪盈眶,感慨万端……

  在那你追我赶、全体员工劳动竞赛、争相立功的热潮中,李世英十几年如一日,和姐妹们如同天上的织女下凡,结成一帮一,一对红,24 小时接力运转,用青春与汗水精心织出了上亿条中国名牌“鸳鸯”床单,畅销国内外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那些年中,国际国内,五洲四海,千万对情侣喜结良缘时,他们的最大愿望,就是新婚洞房的婚床上,一定要有象征着爱情美满,鸳鸯比翼齐飞的“鸳鸯牌”床单。

  情系鸳鸯,走向全国

  1976 年冬,不同凡响的李世英出席了全市先代会并作了典型发言。1977 年,她中学同班同学,后来担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的李洪波采写了长篇通讯《大干社会主义的女闯将》,《湖北日报》《沙市日报》一篇篇专访争相报道……她的动人事迹传遍了四面八方。

  李世英,上世纪 70 年代中国纺织工业的一面旗帜、全国劳动者的优秀代表,艰苦岗位上织出万条床单无疵布的骄人业绩,她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奉献,理所当然地受到全厂职工的高度赞扬,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喜爱与欢迎。

  1976 年 6 月,李世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1979 年9 月,国务院授予她“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1982 年,是她人生最辉煌的岁月,这个普通劳动人民的女儿,

  光荣当选为党的 12 大代表,她幸福地来到天安门广场,来到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与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全中国优秀的共产党员代表们兴聚一堂,共商党和国家的大事,从此, 她更加坚定了终身为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奋斗的决心和理想!

  一马当先,万马奔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世英的先进 事迹曾经激励影响了几代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力拼搏,在那英雄辈出年代,仅沙市床单总厂就脱颖而出了李世英、冯文红、王艳三名全国劳模;80 年代沙市棉纺织厂挡车工吴金玉也实现了万米无疵布好成绩;沙市一棉江先凤创造了“中指绕导纱钩法”……如同“鸳鸯”床单一样,闻名世界的“荆江牌”热水瓶、活力 28、“沙松牌”电冰箱、“沙东”洗衣机、国家质量金奖“摇臂钻床”等一大批享誉全中国的优质产品,让当年的明星城沙市市一飞冲天,名震华夏,辉煌世界!

  光阴荏苒,韶华如水。如今,时代的步伐飞速向前。尽管人们的价值观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改变,人们追求的目标已经更加五光十色,但是,人们愈来愈发现,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过去那种无私奉献和忠诚职守的劳模精神,仍然是中国人民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那是一个时代的坐标!那是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最光辉灿烂而且战无不胜的历史阶段!

  只有像当年的李世英、冯文红、王艳那样,永葆青春,永不褪色,不忘使命,为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做出伟大的劳动,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习坎精神颂

  沙市中学6202班 萧前栋

  欢天喜地小阳春,三中校庆彩缤纷。

  大书喜寿垂青史,历经前贤耀黉门。

  德如上善朝东海,行更自强铸毅魂。

  一曲高歌歌习坎,探骊揽月最精神!

  注:草书七十七,形如喜字,故有喜寿之谓

  也。三中校训“上善若水,自强不息”,培养成

  就了万千学生。母校校庆之际,谨以此志贺。

  贺《足迹》发行

  沙市中学6406班 熊和平

  沙中校友编文选,处处山河起和 音。

  绝后空前老三届,诗骚厚谊见丹心。

  注:①和 ,(hè) 呼应、应和的意思。

  七律·贺《足迹》出版

  沙市中学6501班 李序玖

  半世沧桑半世情,撷来丽藻送兰馨。

  摛霞舒翠开生面,饮露怀珠敢履新。

  一竖一横神韵外,足音雅誉共流莺。

  格高裕后魂之美,习坎光前耀古今。

  微频道 读书

  让我们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弗吉尼亚·伍尔芙

  我从未崩溃瓦解,因为我从来不曾完好无缺。--安迪·沃霍尔

  人生的重大决定,是由心规划的,像一道预先计算好的框架,等待着你的星座运行。如期待改变我们的命运,请首先改变心的轨迹。--毕淑敏

  永远原谅敌人,没有什么能比这个让他们更恼火。--王尔德

  我内心深处有一汪永恒的热流,就像温泉的底部,我一直希望来一次一劳永逸的喷发,于是我就能变成一个不同的人。--蒙克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莫泊桑

  我从童年的方向,看到的永远是你的背影,沿着通向君主的道路,你放牧乌云和羊群。雄辩的风带来洪水,胡同的逻辑深入人心,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北岛

  无论什么事,鞠躬尽瘁,均有限度,只能做到这样,如果还不够好,也只得作罢,怎可任人搓圆揉扁,尊严荡然无存。量力而为最好。--亦舒

  以前爱看的节目,现在不爱看了;以前崇拜的偶像,现在不崇拜了,可能表示我们的人生迈向了新阶段。曾经迷倒你的,那些人的魅力或智慧,都只是你人生的阶梯,你一旦踩过它而往上,回头看时,你会诧异那阶梯既不亮眼,也不崇高了,因为你已越过它。--蔡康永

  记忆有三种面孔,你的一面,我的一面,和最真实的一面。--罗伯特·埃文斯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余华

  奇怪的是,不知为什么,在我小的时候,我极力装得象个大人;而当我已经不再是小孩的时候,我又希望像个孩子。--列夫·托尔斯泰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木心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杨绛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叶芝

  要学会维持你的快乐,不断地感恩,不断地将脸朝向有光的地方。时间长了,你自然学会了和喜悦相处的诀窍。希望你一站出来,就让人能从你身上看到生命的光彩。--毕淑敏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尔泰

  在婚姻面前,爱情太渺小,真正的阻力并非他人的压力和低看,那是流淌在骨子里的基因,敏感,脆弱。--亦舒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陪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

  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