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文摘》第29期]谨防教师子女教育的误区
作者/来源: 杨彩云(山东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发表: 2010-12-25 22:23:15 浏览: 7313 次
一般看来,身为教师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现实中教师教育不好自己子女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值得每一位作教师的家长好好思考。究其原因,除教师子女自身及外在环境的影响外,教师家长自身对子女教育思想上不经意的失误,也是造成教师对子女教育失败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观察了解,教师在教育自己子女时容易步入以下几个误区:
一、轻视型。这主要表现在中高层次的教师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这种思想倾向,一方面使较高层次的教师自恃站在教育的更高点上,忽视了子女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他们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容易表露出一种漠视的态度,这种态度一旦被自己的子女感受到,就会直接导致孩子对自己老师所授知识、所讲道理持怀疑态度。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自制力最差的时期,倘在这一阶段的校园生活中没有一定权威的信仰支持,极容易形成不良学习、生活习惯,甚至偏离人生的正确方向。一些教师在子女早期教育失败后即使作出再大的努力往往也无力回天。可见,教师对自己子女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基础教育时期子女教师的充分尊重是非常必要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的教育。”作为教师,更应明白这一点。
二、挑剔型。由于教师对本行业较为熟悉,对自己子女的教育百般挑剔,尤其是一些在教育界思想前卫、略有成绩的教师更容易对自己子女的教师吹毛求疵。这种挑剔如果发生在同子女的言谈之中,则容易使不够成熟的孩子不自觉地对老师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最终削减自己孩子在校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
三、超前型。有些父母想急于尝试一些新的做法,经常会作出不切实际拔苗助长的事情。这种做法虽然短时间内可能出现一些好的效果,也许还可以满足一阵虚荣心,殊不知这种不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最终会造成教育不当甚至酿造出苦果。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中国以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念,把小孩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也能做,所以五、六岁的小孩就要他读《大学》、《中庸》。”这种情况发生在教师家长身上的可能性最大。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都会违背儿童的天性,最终只会事与愿违。
四、照顾型。不少教师看到自己孩子的老师曾是自己的学生,就萌生了得到照顾的想法。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学业辅导,或是派个班干部的头衔,在有些家长看来都是轻而易举理所当然的事情,殊不知这些好心的照顾起到的却是适得其反的效果:由于老师的无形照顾使学生产生了优越感,容易掩盖缺点和不足;由于老师的特殊照顾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一旦脱离这个环境就会因“失宠”而导致心理失衡。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他们最懂得也最需要平等,任何的特殊对待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职业病型。身为教师的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极容易受教师角色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不分场合地以教师的身份和口吻教训自己的孩子,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缺乏感情而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教育的失效甚至失败。现代社会越来越表现为价值取向的多元复杂性,对自己子女的言谈举止毫无区分地一律以教师的视角进行评判本身就不科学,加之在孩子的眼里他们更看重的是那一份亲情,作为教师的父母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极容易导致情感的疏离和教育的失效。还有的教师由于工作的忙碌无暇顾及家庭,有时甚至让他们的子女觉得自己的父母爱学生胜过了爱自己,这种奉献精神当然可佳,但这对自己子女的教育肯定是不利的。
总之,作为教师的父母教育子女,是教育大范畴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领域,最熟悉的往往容易成为最陌生的,正是由于教师对自己子女、对教育爱得太深,也极容易导致对自己子女伤得最深。作为教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应努力争取避免不经意之间产生的上述不良倾向,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扬长避短,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问题
作为教师,存在着多种角色,在学校是一名教师,在家庭是一位父母,在社会是一名公民。但是由于教师特殊的职业,一般说来,其角色转换比较困难,因为教师这种职业在学生中最具有权威性,所以,在家里也经常是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对待子女也经常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性,这样,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教育状况,教师子女在学校受老师的管理,在家中依然和学校一样受着父母的管理,容易形成一种逆反心理。
二、目标期待意识过高
教师接触的学生最多,各种各样的学生对教师的心理影响很大,尤其是班级中成绩好的学生,每个班级总会有一些智力水平很高的学生,他们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就能够理解教师的意图,这些学生是教师最喜爱的学生,因而,我们的教师总是将自己的子女同那些智力水平高的学生相比较,要求自己的子女也能够和他们一样,但往往事与愿违,所以教师在自己子女的教育上经常有一种失落感,而期待越高,越有失落感,所以在这样的心理的教育下,对子女的教育是很难成功的。
三、教师的工作压力太重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下,教师的心理压力太重。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学生睡觉还要到学生宿舍维持纪律,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外,还有着巨大的无形的分数压力。一天干下来腰酸背疼,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忙于自己的子女,更别说什么学习和品德的教育了。而且,即使能够挤出一点时间来关心子女,由于平时的工作太累,工作时没有什么好心情,所以就会在子女身上泄愤。
四、教师子女的教育环境问题
作为教师子女,生活在学校的教师圈子,首先对教师非常熟悉,平时有的教师经常和教师子女开玩笑,所以,教师的子女一般不怕教师,即使在课堂上,他们所面对的教师依然是一位好朋友,所以课堂的学习效率往往不高,作业如果不做,一般说来也很少受到批评,其次,作为任课教师,如果班级中有同校教师的子女,他们在犯错误时,因为顾及同事的面子,往往是不加以批评。最后,由于教师整天忙于学生的学习,顾及不到自己的子女,所以有不少教师子女对教师的观感并不是很好的,他们的理想很多不是想做教师。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教师子女,经常会发生各种偏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我想应该值得我们同行们的深思。
一、良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不少教师的子女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并不是很好的,要知道,一种习惯的形成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长期养成的。所以,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多关心自己的子女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经常和他们交流,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尤其是在子女初中时,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快的时期,而这时也是我们教师正年富力强的时期,所以在忙于工作的同时,更需要我们关心自己的子女。
二、给子女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教师子女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学校的教育环境影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给自己的子女一个良好的环境。从教育的环境角度来说,学校应该是最好的环境,但是,作为教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子女正确对待同校的教师的问题,因为教师子女对教师的认识有时存在着偏差,认为同校的教师和自己的父母是好朋友,不会对自己有过分的批评和过分的要求,因而在学校里从来不怕教师,甚至不听教师的话,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多加教育。
三、学会角色的及时转换
教师可能是目前我国最辛苦的职业之一,除了正常的上班外,还有很大的心理压力,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教师的心理需要调整,但这种调整不应该在子女身上进行,教师在班级,在学校应该是一位教师,但在家庭应该是一个好的父亲母亲,回到家庭后,我们应该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将工作的压力放下来,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不能用课堂上的口吻,更不能动不动就对自己的子女拳脚相加。
四、以平常心态对待子女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但是,我们对待自己的子女应该承认他们目前的现实,对他们的期望值不能太高,要知道,一个班级中四五十位学生中才有一个各方面都表现好的学生,而我们的子女只有一个,所以,不能给子女过多的学习压力,也不能将自己的子女和班级中的最好的学生相比较,因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所以,我们用一颗正常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子女,在孩子成绩下降后,不能有过多的指责,而应该更多地帮助他找出原因,帮助他们掌握解题的方法。
据一项社会调查,教师子女的成才率要低于其他行业,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孩子自小的优越感造成经受挫折能力差,在中小学,父母是老师的孩子在伙伴们眼里还是令人羡慕的。2.家长的要求严格,正面教导过多,造成孩子惧怕过失,循规蹈矩的多,缺乏开拓意识。3.身为教师,也就注定了奉献,走过一段社会之路,往往四顾茫然,因此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压力过大,结果适得其反。
(《教师博览》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