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第189期
发表: 2019-11-01 06:45:34 浏览: 13641 次
1版
编者按:九月以来,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党委书记上党课”就是其中一项。熊礼才同志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号召全体干部、党员紧扣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共同谱写时代教育新篇章。
不忘初心办教育 立德树人谱新篇
熊礼才
开展“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活动,是今年5月31日习总书记第一次向全党发出的号召。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来第一次明确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我们党的十九的报告的主题思想,应该说主题教育学习也是紧密围绕这一个中心展开的。
从九月份开始,我市教育系统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考虑到学校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把它安排在每周一的政治学习时间来进行。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化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思想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要求我们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建功立业有担当,为民分忧解难题,廉洁自律做表率,这五个方面也是我们总的学习目标。
学校党委对学习做了系统安排,今天学校把学习资料人手一本发下来,我们除了集中学习,还要自主学习。大家工作比较忙,但学习的过程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这是学校党委对每个党员提出的明确要求。
我今天的学习体会分成这样几个部分。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现实的必然选择。
这里涉及两个概念。第一是我们的发展阶段是新时代,而新时代肯定是相对于过去的旧时代而言的;第二个是我们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上午的干部会上,黄主任有一个很好的提法:我们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歪路和邪路。那么我们的社会现实是一种什么样的现实,这个新时代又新在何处£在党的十九的报告之中,习总书记用很大的篇幅予以阐释。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做了系统的介绍,要求我们建立“四个自信”,道路上、制度上、理论上、文化上一定要有我们的自信,同时提出了“四个伟大”,即我们的奋斗,必须要进行伟大的斗争,必须要建设伟大的工程,必须要推进伟大的事业,也必须要有伟大的梦想。
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史,不能不提及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二十多年,是毛泽东思想照耀我们前行。这之后,是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应运而生。这三位领导人构成了一脉相承的三个阶段: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直到今天习近平同志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两个百年的梦想,要让中国强起来。任何一个伟大的工程都需要一个伟大的领袖,习近平同志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伟大领袖。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推陈出新。
党的十九大从多个侧面勾勒出了中国发展的蓝图和方向,而这些蓝图和方向在毛泽东时代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并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人民立场、文化建设、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思想观点,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丰富与发展,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今年茅盾文学奖有部小说《北上》,它反应出辛亥革命直到今天的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讲述了我们的寻根之旅,讲述了中国繁荣昌盛的历程。而在这个历程中的最核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建立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对毛泽东同志强调的文艺创作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立场的进一步发展。
七十周年的阅兵仪式上,最后一个方阵展示的就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巨大的变化:青山绿水、农村振兴、精准扶贫、从严治党……这些思想和毛泽东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
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推陈出新,是因为中国现在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上,对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从严治党,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我们的事业,为了“两个百年”宏伟目标的实现。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指南。
中央去年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把教育摆在了国家建设首要的位置。习总书记在会上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总书记提出了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是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这都是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的提法。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我们从哪里来汲取营养立德树人£还是要回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这就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近两年的高考成绩已经不向学校公布,其目的就在于淡化成绩,做到以德育人,以德化人,不断提高学校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育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如何培养呢£首先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上下功夫。这是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来的。目前教育部所有文件的出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形式的变化都是围绕这一个目标展开的。
正如教育部长陈宝生同志说,要用教育体系的制度支撑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如何把它变成制度支撑呢£首先要加强思想上的建设。我们目前把思政建设提到了相当高的高度,还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作为教育人,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培养人才。
四、作为教育人,我们要在学习中坚持问题导向。
在工作中,我们一直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无论是党委会还是校长办公会,或是干部会议,我们都要谈问题。我们提到这些问题时,不是含蓄的,而是刺刀见红的。我们通过这些方式,将学习入脑入心,通过学习来查改问题,提高认识。以问题为导向,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党员同志的要求。
同志们,学校工作特点鲜明,我们工作繁重而光荣,但我们这个群体尤其不能忽略了思想的学习与改造。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需要我们全党上下凝心聚力,同时对学校而言,学校在这一轮发展过程中,如何抓住改革的契机,如何实现观念的转变,如何培养党员的担当,也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每个人都要克服麻痹情绪,懈怠情绪,把各项工作回归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上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共勉!
沙市中学参与的湖北省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研究结题
本报讯(记者 李燕成)10月20日,经由湖北省教科院基教所所长杨国金、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友元、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靖国平、湖北省校长协会秘书长袁先潋等专家、教授组成的课题评审团的现场评审,沙市中学参与的《高中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课题顺利结题。该项课题为荆州市教育局申报并获批的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重大招标课题《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与管理改革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
在结题会上,评审专家高度肯定沙市中学的课题研究,认为研究过程扎实,案例丰富,成果突出,可操作性强,并建议后期进行区域推广。该项课题研究历时两年,由沙市中学熊礼才校长主持,课题立足校情,围绕学生全面、充分、主动、和谐发展的需要,从课程科目和课程层次的可选择性入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一体两翼五系”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了校本教材20多本,其中,《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和《高考英语高分作文攻略》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熊礼才校长的文章《新时代高中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于《湖北教育》发表。2019年5月,沙市中学2018级28门校本课程开课,10月,2019级31门校本课程开课。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应对新高考、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后期沙市中学将进一步深化该项课题研究,拓宽校本课程领域,优化实施过程,丰富评价手段,推广研究成果,让校本课程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助推器,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沙市中学2019年9月、10月大事记
1、9月2日,我校隆重举行2019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
2、9月5日,党委书记、校长熊礼才专程来到龚场镇五星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3、9月9日,我校启动"为教师亮灯"活动。
4、9月9日,我校各支部组织开展了九月主题党日活动。
5、9月10日,市委书记何光中一行到校慰问沙市中学教职员工。
6、9月10日,我校隆重召开庆祝第35个教师节暨系列表彰大会。
7、9月16日上午,中共湖北省沙市中学委员会在七楼会议室召开了2019年下半年党建、纪检监察、意识形态工作会。
8、9月,我校选派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戴永平同志赴监利县龚场镇五星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进驻贫困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9、9月16日,我校受邀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学工处主任李雪冰赴上海参加了活动。
10、9月20日,党委书记、校长熊礼才赴监利县龚场镇五星村调研扶贫攻坚工作并看望了我校和荆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派驻该村的扶贫工作队队员。
11、9月23日,沙市中学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荆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施小峰为我校全体教职工做报告。
12、9月28日,沙市中学老三届校友回母校举行“双七十庆典”。
13、9月29日,沙市中学用组字方式向祖国告白并拉开秋季运动会序幕。
14、9月30日,沙市中学工会举行"歌唱祖国"教工合唱比赛。
15、9月30日,沙市中学举行文艺汇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16、10月国庆期间,9606班校友返校庆祝毕业20周年,为母校捐赠两棵金桂;9103班的同学们也返校举行了毕业25周年聚会。
17、10月10日,沙市中学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18、10月11日,我校工会组织退休教职工畅游荆州园博园。
19、10月,从全国最具含金量的学科奥赛中纷纷传来喜讯,沙市中学参赛学子取得喜人成绩,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列全市前列,处于领先水平。
20、10月13日,我校青年教师开展交通文明劝导活动。
21、10月14日,我校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十月主题党日活动。
22、10月15日,沙市中学举行了2019级学生校本课程评审会。
23、10月17日,全国第六个“扶贫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熊礼才带领校办主任黄祥洲、工会副主席李坪与扶贫工作队一起开展了结对帮扶干部入户走访慰问活动。
24、10月20日,我校师生积极参加2019荆州国际马拉松赛。
25、10月24日,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靖春元一行来我校检查指导科技教育工作。
26、10月,我校青年教师陈露讲授的《农业中气候要素的改造》荣获湖北省一等奖,并入围“湖北好课堂”精品课例。在湖北省第十四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暨第十届全国教育技术论文省级评选中,孙旭波老师的论文《试探诱导在跨栏跑教学心理训练中的应用》和王祎豪老师的论文《抛锚式教学提升信息素养的研究》分别获得省一等奖。
27、10月25日,沙市中学2019级校本课程开课。
28、10月27日,沙市中学代表队以四战全胜的战绩获得2019年荆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锦标赛暨荆州市体育特色项目学冠军。
29、10月25日,我校“习坎讲坛”邀请了湖北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专家顾问陈焱光老师举行了“弘扬宪法精神,成为合格公民”的讲座。
30、10月,我校荣获“”2019年全国后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熊礼才、李德植荣获“后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版
沙市中学青年教师阅读会获奖征文选粹
“大小孩”读书
沙市中学政治组 李燕成
世人皆知读书的重要性,类似“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句子耳熟能详。关于读书的好处,我也不再赘述,可是又有几人真正做到沉下心来好好的阅读一本书呢£至少自己没有做到,实在惭愧。
其实,沉下心来读书能很好地反映一个人的心境,不骄不躁,不慌不忙,泰然自若……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此为人间四美。通过读书,体会繁华浮躁的喧嚣中难得的悠然,细细回味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的宁静,又有扶摇直上逍遥万里的酣畅。有人说人生的成就,多在于业余对于生活的积累,我想说人生的境界,多在于平日对文字的体味。朱自清先生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浓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
可是,真的静不下心来……真的看不下去……哎,如此感叹的人可不少,甚至很多。其实人们在感慨如此的时候就像是对周围所有事情都充满兴趣,唯独对读书抓狂的小孩子,那就采取对小孩子有效的方法来对付这些“大小孩”吧。一般小孩子不愿意做某些事,但是这些事对小孩子的发展又有益的时候,大人就会糖果加棍棒,对小孩进行威逼利诱,最后如愿。我觉得学校的读书会活动就是比较深层次的“威逼利诱”。
作为成年人,特别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此阶段追求的是被尊重。当学校说,青年教师需要通过读书阅读来增加知识储备和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时候,青年教师就开心地买了一本书。当学校说每位青年教师要通过读书会写读书心得并一个接着一个上台展示的时候,能不写心得或者上台展示吗£貌似不可以,毕竟学校领导在那儿看着呢,于是青年教师们便“被逼”着开始啃自己买的书本,只是可能这会儿不如买书时的愉悦。至于上台后的表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后赢得大家的喝彩。在这种复杂心理的交织下,翻了一页又一页,突然发现,这书还挺有意思的……而且为了写成原创的读书心得,对书本的内容还下了一番功夫进行分析,以至于很久之后,仍然对该书有着不一样的情愫。
也许,这只是我杜撰的读书心路历程,但其实不难发现,就算是成年人,也需要外在的约束机制,这股无形的力量可能一开始让我们不情不愿,可是最后却逼迫我们前进,如果你接受这种“逼迫”,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
有人说读书本应该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冲动,却无奈地变成了完成任务的过程。我倒不这么认为,发自内心也好,被迫完成也罢,都是读书嘛,既然自我要求的机制没有成行,那外在的约束机制何尝不是一种补救呢,所以何必在乎读书的形式问题£
人生乐趣在读书,“被迫”读书也是一种乐趣。读好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潇洒达观的境界。
读书的漫步时光
沙市中学数学组 陈婷
转眼间,三个月的读书交流会悄然落下帷幕,从吃货生物到浪潮之巅,从生命无畏到梦入红楼,从鲁迅先生至数学之美……太多的太多,读书汲取知识,读书而会友,三个月的读书盛宴,意犹未尽,一场享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千古词人苏东坡有诗曰: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由此可见,书的好处有多大。多读书,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还可以修身养性。书读得多了,自然就会领悟人生的真谛,懂得品味生活的美好。沉浸在淡淡的墨香中,去享受陶潜“采菊东篱下”的悠闲自在,去领略李太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豪迈清高,去欣赏李易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纯洁烂漫,去学习陆放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情怀。我们惊叹于生命的神奇,感悟于黑洞的魅力,迷失在数字的海洋,沉浸在历史的清香中,流连在科技的浪潮里,越发深入,越发豁达。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读书交流会活动最大的好处在于大家可以进行思想的碰撞。本来只是一个人看的书,但是分享给25个人,自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书中知识,倾听的人或许也会在交流的过程中爱上一本书。读书,本就是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要多读书,读好书。教师传播的是知识,也是在传播做人的道理,也肩负着教给学生生存的责任。从事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光荣的、艰巨的使命,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至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感谢这次活动,让我能够逼自己一把,拿起属于自己的专业书,进入数学的世界里,探寻数字大厦的奥秘;感谢这次活动,让我能够在工作之余,沉下心来,捧一本《数学思想史》,看近千年数学蜕变,感受三次数学危机带来的美丽。世界很美好,读书很美好。
读书让人不孤单
沙市中学地理组 石 倩
伏尔泰有言:“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当下世事纷扰,心灵被诸多束缚。人们似乎都习惯着忙于工作,忙于奔波,穿梭于各式各样的场合,疲于应付各种情形,鲜有时间静下心来去看看书,充实自己的灵魂,沉淀自己。总有人会说“我每天这么忙,哪有时间去看书”。但相对于我们动荡的近代社会来说,那个年代的大文豪、文学巨匠都能在动乱的社会中挤出时间看书,我们身处如今这个祥和的时代其实更应该适合读书。不是么£我想那只是我们的心浮躁了,懒得静心,懒得思考,懒得去沉淀而已。身体和灵魂,总归得有一个是在路上!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因岁月带给我们的经历不断地雕琢着我们,所以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书,我们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时,读书又影响着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
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每位老师既可以陶醉于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想,也可以享受作为倾听者的喜悦。毕文清老师对《诗经》中女子的形象的分析解读,我记得很有诗意的一句话:“‘风’里的女子是美丽的,她们的美貌和美丽的春天可以联系起来,是自然清纯的,如‘桃之夭夭’‘颜如舜华’”。仔细想想确实很贴切,让我对《诗经》又多了另一重的理解。又如范晓婧老师对于书的另一种见解:“我想,我们的阅读也应该坚持本心,哪怕,这颗心与作者的意图不尽一致;哪怕,对文本的解读被指为误读,也可以,而且应该细心保留。等到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之后,再捧出这本书。”见解独到让我觉得耳目一新。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很多,不再赘述。总之,分享是一种稀缺的可贵的品质,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我想,岁月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深陷岁月的泥淖中却停止了成长。而所谓成长,不过是不断地与自己达成和解的过程。读书却总是有一种力量,让人不觉得孤单,那是内心深处与他人的对话,与世界的对话,更是与自己的对话!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沙市中学心理咨询室 王里
我的指导老师经常和我讲 “如果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因此,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潭水”。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而书本是最好的老师,读书是最大的乐趣。
自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展以来,我在不知不觉中已读过许多书籍,并写出了读书心得体会,现在驻足回首,感慨良多。
首先,真实地感受到鲁迅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的含义: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自己平常总是感觉很忙,但却说不来都忙了些什么。如果不是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我可能到现在也没读完一本书,也不会有机会和其他老师们一起分享读书心得。
其次,感受到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以前也读过不少书,但都是随着自己的喜好选择书籍,更谈不上用笔记录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学校的读书活动要求大家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我就需要对自己要读的书进行慎重选择。再次,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指导意义很大,我读的《掌控谈话》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谈判知识,说到底也就是通过沟通来达到目的。你一生中能获得什么成就,其实是看你能够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或者和别人一起能够得到什么。无论在哪种关系中,双方的分歧和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懂得如何在充满分歧和冲突的情况下得到所求,同时还不会造成损害性的后果,就变得十分关键。
最后,在这次读书活动我最大的收获是聆听了十几位青年老师的读书报告,每位老师风格不一,各有特色,使我仿佛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也让我感受到各个学科的专业魅力。彭博老师精致的教学课件,杨玉婷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黄嘉懿老师幽默的语言,周敏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以及还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举止大方,都让我学到了很多。
我觉得一名老师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就越生动,而学生的思维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师。教师在不断学习和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同时才能更加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制定学习计划、实施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与学生实际的相贴合的对策。总之,教师永远没有理由停止学习或放松学习,而学习就正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实现。
这次读书活动让我发现自己身上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升自己:
第一、不管有没有学校要求,要坚持每月读一本好书,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活到老学到老的思维深入内心;
第二、把自己从书籍中体会到的优良品德贯彻到工作和生活中,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三、平常也要多读一些专业书籍、时事文章类的东西,可以使自己的知识面更为广阔。学习要成为一种习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能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为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努力。
书卷静谧 我自安然
沙市中学英语组 张媛媛
有人说,从拥有一本书的那一刻起,哪怕还没翻过,就已经觉得它以某种方式改变了生活,改变了我们。读书的妙处不言而喻,读书的乐趣自然也是回味无穷。翻阅一本好书,好似重逢一位故友,仍然是熟悉的文字飞舞,却幻化成意犹未尽的别有洞天。
我幼时倒还真称得上爱读书,时常是一把方凳搬来,小小的身影端坐着,安安静静地,恣意徜徉在横平竖直的方块之间。后来,即使学业渐重,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还会忙里偷闲,翻翻书成了我减压的绝妙之法。再后来,从一方象牙塔转入另一方象牙塔,从学生变成老师,读书却是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越来越习惯快节奏的信息输入,越来越依赖片段式的知识获取,自以为是在积极地响应新媒体时代,却是慢慢地察觉到自己越来越心浮气躁。某一日,望见书架上闲置已久的书,心中幡然顿悟,隐隐有些惭愧,我的老朋友啊,这些日子,怠慢你们了!
9月份的时候,学校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倡导青年教师一人一书,一书一感。3个月,3个小组,25名青年教师,25份读书分享,切入25个不同的思维维度。是读书中对本心的坚守,是《诗经》中绰约的女子倩影,是漫漫长河中的数学之趣,是精英人士的生活感悟……不管是舞动的汉字还是跳跃的字母,不论是教育上的侃侃而谈还是科普类的知识分享,都是我们这群青年教师们对文字的深思和反馈,对思想的提炼和重塑。每一次分享会都是一次曼妙的精神体验,借他人之言,了解不曾涉猎的大千世界。
林语堂先生曾说,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就时间、空间而言简直就是被监禁于周遭的环境中。他的生活完全公式化,只看得到他生活环境中发生的事情,他无法逃脱这个监狱。但当他拿起一本书,他立刻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时代,讨论一个从未想过的问题。老先生的话不无道理,纷繁世界中,很多问题都来源于读书不多却想得太多。读书越多,见识越广,才会越懂得自己的无知,少一些戾气,多一份沉淀。对于每个内心还藏有诗和远方的人而言,读书不是一场刻意的修行,只是一个常规的行为动作,是我们或许可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的秘密之钥。
读书之乐本应自然而然,是什么让我渐渐失了读书的自觉£但愿日后,我不会时常自问自己这个问题。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字于人的沉淀是悄然而悠远的,惟愿自己能继续保持这重拾的读书初心,将阅读变成习惯,在俗世的横冲直撞中独享一方宁静的安然之地。
书香致远 墨卷至恒
沙市中学地理组 张祥文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不读书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也更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的确如此,读书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青年教师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典专著的引领。但是,在大学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教材教辅,我阅读的其它书籍较少,即使像微信读书这样快餐式的电子阅读也很难保证时间。
因此我常常用周围读书风气不那么浓烈作为借口来安慰自己,但我也深知学校有许多真正的读书人,这些老师头脑清醒,能独处,总会利用一切机会充实自我;他们有见解,有智慧,即使面临巨大的压力,也能从容应对,在困难的环境下展现职业境界。他们的“业余”总是与读书有关,他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安静地读书,用阅读把自己引入澄明之境。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越来越感觉到读书的重要性。学生从师而学,不就是学我们怎么读书的吗£他们会关注教师的智慧,关注教师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毫无疑问,他们也会观察教师的学习姿态。学生看不到教师读书的样子,只看到教师终日忙忙碌碌,听到教师一味地告诫学生刻苦,也许他很难领略“学习”的趣味,并认为学习是件苦事,从而对教育产生误解,同时对教师职业也会敬而远之。
因此,学校开展的青年教师读书活动,不再是任务,而是成为帮助自我提升的捷径。三次圆满的交流活动,25位青年教师各谈所学,分享感悟,让我在短时间收获了不同专业的教育教学思想、工作中的心得与反思,并且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憧憬和规划。
一、阅读是一种态度
无论是优美的诗歌,还是有趣的小说,甚至是我们认为最晦涩难懂的物理、数学,只要用心领悟,品味其思想内涵,总能领略到其中的美妙。教师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职业,教师的专业阅读是职业需求,贯穿整个职业阶段,读书是教师提高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所以,阅读是一种积极的职业态度。
二、阅读是一种智慧
部分老师将自己的阅读文献与兴趣爱好联系起来,如《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跑步圣经》《掌控谈判》等等,在阅读的同时还能获得兴趣之外理论层面的更高提升。另外还有一部分老师,如《我的功利化阅读实践与体会》《我读<56号教师>有感》《<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等等,把阅读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增强理论知识水平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三、阅读更是一种境界
一名教师的教育视野,应当大于专业需求,因此,教师也需要与本专业有些距离的阅读爱好。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成为能读各种书的人,这样“教”便富有了智慧。一“专”之外,“杂”一些有益,如同尝百味、不偏食。
以书为伴 且行且歌
沙市中学语文组 范晓婧
“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好读书者不以忙闲作辍。”张潮在《幽梦影》中如是说。
于是,在那些忙里偷闲的时光罅隙里,我们各自开始了以书为伴的旅程;于是,在以书会友的读书交流会上,我们体验到了生活之外的别样世界:我们在无穷无尽的数字中感叹自身的渺小,在变动不居的宇宙中感受奇妙的平衡。我们穿越到溱洧之滨,与风中的女子共度这重复的奇幻人生;我们重回风云岁月,和鲁迅畅想那“永别了,武器”的和平年代。我们忽而来到原始森林,只想和黑猩猩一起做个有修养的吃货;忽而走向生命尽头,在尝遍离散悲喜之后终于无忧无怖、无畏无惧。我们的大脑飞速运转,让自己的思想在经典中奔跑;我们的视线投向浪潮之巅,随时光的洪流奋勇向前……
是的,书籍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力量,拿起一本书,就等于经历一段人生;而由25段书中人生汇聚而成的读书交流,让我们看到25个不同的平行世界。正如清初文学家余怀在为张潮《幽梦影》作序时说的那样:“余穷经读史之余,好览稗官小说,自唐以来不下数百种。不但可以备考遗志,亦可以增长意识。如游名山大川者,必探断崖绝壑;玩乔松古柏者,必采秀草幽花。使耳目一新,襟情怡宕。”
当然,书籍的魅力还不止于此:读书别贤愚--“凡智愚无他,在读书与不读书。”读书有疗效--“开篇喜自得,一读疗沉疴。”读书美容颜--“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古人以或庄重或诙谐的语言,向我们反复诉说着读书的意义。
那么,我们该怎样读书,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读书价值最大化呢£
不妨向前人学习:
东坡在《又答王庠书》中提出“八面受敌”法,提倡一书多读,每一读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研究:“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比如他读《汉书》,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方可谓熟识。
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也。”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这也是“知行合一”的又一注解。
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的。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约5万字。若每日熟读300字,三年半可读完;若每日背诵150字,七年可熟背。“虽书卷浩繁,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就是说日积月累的功效。
私以为,读书并不是一件多么高大上的事,它不需要我们正襟危坐、沐浴焚香之后再进行。它应当是你发自内心的强烈需求,是我们生活甚至生存的一部分。一件事情,如果你真的热爱它,其实,不是你去选择接近它,而是,它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召唤力,让你即使渐行渐远,也终会被吸附到它那里。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将“读书”这件小事“生活化”而非“任务化”。在读书交流会期间,读书也许是一个任务;当交流会成为过去,读书应当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任务会结束,而生活不会结束。
所以,在这里,我们不谈坚持,不谈自制、不谈时间管理,它们太刻意、太用力--但凡“用力”之处,终有“力竭”之时。我们要做的,是把读书变成一种缺失性需要--它如水、如光、如空气;如食、如饮、如呼吸。所以,不用纠结读哪一本书,也不要期待选对了书就让你走上人生巅峰。放开视野,敞开怀抱,尽管读你所爱吧。如果还不能接受理论,那就去读故事;如果暂时无感于大部头,那就去读短平快。只要一直在阅读,就如同一直在行走。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多了解了一点点生活之外的世界,不就是一种成功么£
十四年前的高三,我在老校区的逸夫楼复习备考,语文练习册上有一道语用题,要求用“斗室”“灯火”“读书”写一段话,我把它写在了日记本上。十四年后的今日,因着读书交流会,我又想起了它。这一次,我想把它深深印刻在心里:
在落雨的晚上,独居斗室。
点一盏孤灯,泡一壶清茶。
品茗,读书。
暗夜因静谧而变得温情,
灯火因孤独而显得高贵。
3版
2019年奥赛成绩喜人
近日,从全国最具含金量的学科奥赛中纷纷传来喜讯,沙市中学参赛学子取得喜人成绩,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列全市前列,处于领先水平。
6月27日,中国动物学会公布201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获奖学生名单。沙市中学高三(4)班的魏陈正树、高三(1)班的王澄宇和张明鸣等3名同学荣获省赛区一等奖,其中,魏陈正树以全省第六的成绩获得参加全国生物学竞赛湖北省队选拔的资格。
9月21日,2019年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考试结束,湖北省共有73人获得省赛区一等奖,荆州市有2人,沙市中学高三(2)班的代魏竞就是其中之一。
10月10日,中国化学会公布各省市2019年第33届化学初赛一等奖获奖名单。在第33届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荆州市共有2人进入湖北省72名省赛区一等奖名单,全部为沙市中学学生,他们是高三(2)班的黄映舟和沈颜。其中,黄映舟同学表现突出,综合成绩排在第5名,进入省集训队。值得注意的是该生在高二年级就参加了第32届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省赛区一等奖。本次参赛,成绩更上层楼,目前已经与北大签约,明年高考北大将为他提供优惠录取条件。目前黄映舟仍在向化学奥赛金牌挺进。
10月15日,2019年第35届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湖北赛区)结果揭晓,沙市中学三(1)的严贤哲同学不畏强手,刻苦钻研,认真训练,不负众望,勇夺省赛区一等奖。
众多学子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沙市中学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与学校大力推进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研、教学方式转型,积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不开的。下一阶段,学校将以贯彻落实国家、省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精神为契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关键能力,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课程选择和成才通道。
奇迹源于每一次的坚持
1702班 黄映舟
完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需要做什么£
一切。
放弃所有的节假日,尽可能利用剩余的时间,想办法看完看不完的书,抓住每一次机遇,每一步都做正确的决定,才会在最终换来一丝的可能性。
刚进入高中时,我总在做一个白日梦:有一天我会突然变得智力超群,所有的竞赛题都能轻松解决,接着我横扫各路高手,冲进国家队,走向人生巅峰。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都没有任何变聪明的感觉,也许渐变是以可逆的方式进行的。
32届国初,我很幸运的拿到了一等奖。可那一点点的自以为是却被残酷的现实击的粉碎。我太弱了,拿奖仅仅是因为运气,走马观花的学了一年,根本上不了台面。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被问到:基础有机的课后习题写完了吗£我一时语塞。从那之后,打好基础成为了脑中挥之不去的话语,于是我定下了一个学期内把基础书籍认真学一遍的计划。那段时间,周日的晚上是最难熬的,看着枯燥难懂的习题,难免会想偷一下懒,可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无非导致第二天的后悔罢了。不再划水之后,我越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愚蠢,前一整年的学习只是流于表面,追求所谓“效率”,庆幸自己及时认识到了这一点。我拖着自己完成了计划并写完了习题集,当时的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自信了许多,对一月份在武汉的培训充满了信心。
然而这并不能让我变强,或者说,这还远远不够。在省内的大佬面前,我什么都不是,更别提省外的了。考试时每张卷子只能骗个一二十分,没有一题能给出完整的解答。我很诧异,为什么啊£我分明已如此勤奋,为何还是没有还手之力£我甚至对难题产生了极大的恐惧,认为自己一定不行。接着春节后赶去衡水中学参加北大举办的春季联赛初试,我仍然只能骗分,结果不出意料地很难看,我甚至没资格参加复试。
边缘学校的学生就应该进不了省队吗£我们两年的拼尽全力就只能讨到清北的20分优惠吗£况且我还不一定拿得到。我开始渐渐认同这一点,逐渐陷入焦虑,竞赛和高考都无心处理。我不知道未来等着我的是什么,我担心最后竞赛高考双失利,我想要放弃了。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每走一步都会瞻前顾后,害怕自己失足落入深渊,万劫不复。四月份在长沙的培训,价格不菲,我有些迟疑,愈发焦虑。投入的人力、财力是否值得£是否会有满意的结果£这次培训参不参加£我几乎崩溃。幸好此时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与鼓励,我才最终决定向前走。又看完几本书后,我来到长沙,结识了全国各地的大神。我培训时的同桌,高中接触化学竞赛,第一年便进入省队,在决赛中获得了一枚银牌,与清华大学签订了优录协议。和他相比,我的一等奖又算得了什么呢£差距摆在眼前,我只能尽力追赶,前几次考试,我只能勉强达到平均分。
几天后转机到了,应该说,两年竞赛生涯的转机到了,一次考试我竟考入了前十名。每天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总结分析每一张试卷,与大佬交流做题技巧,我极力提升自己,最后一次考试再次名列前茅。这突如其来的曙光向我释放了一个信号:我所做的是正确的。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距33届国初仅剩四个月,可我还剩下十多本书未看。我告诉自己:必须创造奇迹!于是我一本一本的啃,力求一遍领会大意,最终我竟然完成了!7月份的刷题班培训,我终于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期间好消息传来,因持有初赛一等奖,我获得了北大春季联赛的复试资格,于是中断培训火速赶往北京,意外地拿到了北大考试的一等奖。培训结束后,查漏补缺的同时,国初逐渐逼近,最终的挑战也来了。考前那天晚上,我居然失眠了,沮丧、懊恼蜂拥而至:两年的拼搏要因为今晚而付诸东流吗£我受了这么多苦,付出了这么多心血……不会的,我还没有输!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
初赛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我平静了许多。过去这一年,生命在持续燃烧,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被苦难磨练的意志和学到的知识已成为我最宝贵的财富。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希望后继者们能被我的经历所触动,未来需要靠你们的双手去争取。愿你们的努力酿成美酒!
附:个人竞赛学习计划
2018年 10~11月 《基础有机化学》
12月 《无机化学》(武大)
2019年 1月 《无机化学》(科大)
2月 《结构化学基础》 《art》
3月 《中级有机化学》 《中级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上)
4月 《元素化学》(中)
5~6月 《元素化学》(下) 《高等无机结构化学》 《切断法》 《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 《March高等有机化学》 《人名反应》 《战略》 《策略与控制》 《有机合成进阶》
7月 《Clayden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化学中的多面体》
8月 复习
一路坚持,你就是英雄
1702班 沈颜
随着2019年湖北省省选的结束,我的两年的竞赛生涯也画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从第一次初赛失利无缘春季联赛,到这一次无缘省队,我最终未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所幸的是我获得了省区一等奖,比起那些同样奋斗了两年,结果 没有的到一等奖的同学,我是幸运的。因此,我想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经历,给高一高二的化竞生提一些建议。 第一,要明确目标,充满信心。特别是能力强的同学要把目标定在省队。从2020年开始,湖北省会取消省选考试,直接取初赛前13名左右作为省队。这对竞赛资源尤其是实验资源远不如武汉的我们,绝对是个好消息。我们学校有很多学长初赛在前十名,却因省选未能进入省队的例子。但现在我们只需全身心投入初赛就能进入省队,这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过于低估自己。 第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化学竞赛的知识点有很多,我们要看的书不下十本。做好笔记,定期复习,重看课本就显得异常关键。其实,对化学竞赛而言,你看的书越多,了解的物质、反应越多,做题就会越轻松。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因此就把化学竞赛当成了知识背诵。真正的初赛题是很有逻辑性的,完全可以在对所考物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推理得出。书上的经典结构反应肯定要记忆,但那些偏,怪的东西不必可以去记忆,只需多看理解即可。 第三,应排除杂念,肯花时间。这对于高二的竞赛生很重要。大部分自习课要花在竞赛上。到了高二下学期,对那些有能力的同学,要尽可能早点停课,全身心投入竞赛。有机会就要外出培训,看到自己和其他学校学生的差距,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化学竞赛能力的提升不在于刷题,而在于自己知识的积累,对知识的正确理解。看书不会马上提高考试成绩,但时间久后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不要急功近利,吝啬在看书上花的时间。 第四,注意休息。学竞赛是一个很累的过程,特别是停课后,学着学着想睡觉很正常,这时就在桌子上趴上十几分钟,回复精神后再全身心学习,要保证学习效率。 最后,希望每一位还在拼搏的化学竞赛生都能在之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管你们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你们能一路坚持下来,你们就是英雄。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1702班 代魏竞
两年前的那个暑假,我怀着好奇和一丝畏惧,踏入了物竞教室,从此开始了两年的竞赛生涯。
从开始的懵懂无知,仅凭对物理的一丝好感就选择了物理竞赛,被三角函数方程折磨,被巨大的计算量吓到,到两年后熟练地积分、解微分方程,物竞给我带来无数挑战的同时,也让我收获颇丰。
两年的学习使我初步了解了普通物理的皮毛,一座宏伟的物理学大厦呈现在我眼前。它宏大又无所不及的理论让我叹为观止:从微观到宏观,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跨越36个数量级;从物质粒子到空间结构,它深刻的内涵使我沉醉其中。同样引人入胜的还有跌宕起伏的物理学史:四百年前,一个个天才为探寻自然界的规律前赴后继,用三百年一砖一瓦建造出经典物理学大厦;一百年前,大厦被两朵乌云遮住,在新发现中轰然倒地,又在一批天才的努力下在烈火中被重建……物理学的魅力吸引着我不断探索,入之愈深,其见愈奇。
怀着对物理学的热爱和进入省队的理想,我走上了竞赛这条路,把每一个周日下午和寒暑假都投入在竞赛上。
可竞赛是残酷的。高一时我只学了黑白皮,许多内容都没理解透彻,高数训练得也少。高二上学期,刚学完一轮我就开始写《专题精编》。在基础知识根本不牢固时选择这本难题集,使得我的进度异常缓慢,花了一整个学期都没将其写完。等到高二下开始一个多月后,我才完整地把书刷完,同时恶补了高数。这时我才意识到之前的一步棋错得有多离谱。残局无法逆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补完程书后我意识到知识储备仍然不够,又花了两个月把赵凯华的新概念物理、中科大的教材读了一遍,但其中很多内容都难以理解,尤其是波动光学。没有办法,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读。到了七月,我把题选和难题集萃刷完了,以为自己总算把浪费的时间补回来了一部分。到了国子学的刷题班,第一场考试就将一盆冰水泼在我脸上。我和顶尖的高一选手还有巨大差距。我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自己到现在还是这么差£付出的这么多到底值不值£可我知道,这只能怪我自己不够努力,没有足够的忧患意识让我保持紧张,怪我下错了关键的几步棋。最终,在九月的复赛中在提心吊胆担心自己究竟有无省一时,一切最初美好的幻想都碎成了渣。
努力了两年,结果却是这般不如人意。尽管如此,我并不后悔。选择竞赛,最初的动力不是想得奖,是对心之所向的追求,渴望更深入地学习物理。我仍清楚的记得高一学习新知识时的喜悦,为几道题苦思冥想,承受常规学习的压力,换来的茅塞顿开的欣喜。竞赛带给我的绝不止一张奖状,它更带给了我刻苦钻研的精神、能力的提升和一段宝贵的追梦经历。
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太多的帮助,我的教练宋老师,班主任杜老师和各科老师,给了我理解和支持,我的物竞伙伴们和我并肩作战,感谢你们!
愿以后的物竞同学们能一步一个脚印,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记数竞带给我的一切
1701班 严贤哲
书山有路,唯以勤为径;学海无涯,但求苦作舟。
从两年前的暑假开始,数学竞赛便成了我高中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如今终到采撷果实之时,回望这两年来我与数学竞赛的点点滴滴,有乐趣,亦有遗憾;有困难,亦有希望;有高光十分,亦有沉沦时刻;有笑,亦有泪。
省一等奖的成绩的确见证了我两年来的付出,但投身数学竞赛给我带来的成长却不止如此。
于他人休息之时在竞赛题中遨游或是搁浅,是竞赛学子的常态,竞赛最早带给我的,就是学会更好地利用时间,更用心地钻研题目,换句话说,竞赛教会了我专注。今年暑假,我进入了为期两个月的停课冲刺阶段,每天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是竞赛教会了我自律。曾几何时,我的竞赛成绩“居下不高”,惨不忍睹,“听课如梦游,写题似升仙”,竞赛使我在一次次的挫败中学会不畏艰难,永不放弃。
三角、圆幂、相似,几何用丰富的图形变换迷惑眼球;费马、欧拉、佩尔,数论用玄幻高深的定理使人疯狂;无论是均值、柯西、排序、赫尔德等各种各样灵活多变的不等式,还是棋盘、握手、交通路线、操作博弈等看似眼熟实则相去甚远的组合模型,数学竞赛不断用各种既深奥又有趣的题目“折磨”我。事实上,数学竞赛带给我最多的还是长期以来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热爱,它坚定了我在大学继续研究数学的想法。
虽然回归常规课程已有一段时间,但现在想来,我在四楼对面的竞赛教室的点点滴滴仍然清晰可见。我还记得数竞开学第一天还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后来渐渐熟悉起来,我还记得最开始学习数论时的茫然和一段时间后的略懂大义,我还记得考前两个月停课时一开始极度不适应到后来享受其中;当然,我永远记得高二第一次考试的“惨烈”成绩以及今年9月8日上午八点坐在考场内我的内心所想和那之后四个多小时绞尽脑汁的思考。竞赛为我的高中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给我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
除了个人的付出之外,这张一等奖证书背后饱含的还有很多很多:有五位数竞老师辛勤的付出,有父母长期以来的陪伴,有所有竞赛战友的共同努力……感谢你们,共同铸就了我现在的一点成绩。
此生入数竞,我无怨无悔!
数学竞赛教学的一些感想与反思
2017级数学竞赛教练 刘昌梅 吴祥成
在2019年全国数学联赛中,1701班严贤哲同学获得湖北省赛区一等奖(荆州市唯一名额)。在为贤哲同学感到高兴的同时,其实也有些遗憾,还有个别具备一等奖实力的同学没有发挥出来。这届竞赛落下了帷幕,这里把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反思与大家交流下。
关于数学竞赛
数学竞赛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一般在每年的九月举行。如能入选省队(20人左右),基本能以一本线签约清北;获得省赛区一等奖(70人左右),会有机会获得清北和其它重点高校不同程度降分。这些有奥数背景的学子很多都成为了世界顶端的人才。据统计,有“数学诺贝尔”之称的“菲尔兹奖”获得者中,有三分之一是奥数金牌获得者。当前我国十分著名的青年数学家许晨阳、张伟等,包括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等都是奥数获奖者。
竞赛教学的一些感想与反思
1、数学联赛的试题。试卷分一试、二试两部分。一试八个填空题,三个大题(共120分,限时80分钟);二试四个大题(共180分,限时150分钟)。一试考查范围跟高考差不多,但难度进行了升级。如求数列通项公式问题,竞赛教学中就要补充学习换元法 、特征根法 、不动点法、迭代法 、数学归纳法、递归法等等。二试的四个大题一般是平面几何、代数、两个数论与组合问题。二试的内容基本是自成体系,跟高中内容联系不大。虽然联赛试卷一共只有15个题,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背后要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2、常规教学与竞赛教学相结合。竞赛教学基本从中考后的暑假就开始了。中考后的高一、高二寒暑假(三个暑假各40天,两个寒假各10天左右),平常每周二、五、日(8节课)。中考后的暑假建议系统地学习二试的内容(基本是自成体系),平面几何,数论,代数的部分内容。注重知识点、基本定理的学习与熟练应用,注意题目难度的搭配,太难了不利于进度的推进,也容易扼杀兴趣。竞赛教学可跟常规教学进度相匹配,这样两者形成一股合力。知识体系的学习一般到高二下学期初就结束了,后面的时间主要进行的是联赛真题卷和模拟卷的训练,然后针对训练情况进行补充学习和专题学习。一试比较经典的参考书有《奥数教程》等,二试比较经典的参考书有《奥赛经典》《奥林匹克小丛书》《初等数论》《数学奥林匹克命题人讲座》等。
3、统一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统一的学案注重知识点的覆盖、定理的证明与常见应用,但训练题的处理可互相交流,交叉讲解,最后集中处理一些焦点问题,以学生能“脱手完成”为准,这样效率可能会高些。对于部分学得快的同学,可鼓励他们定好自学书目与计划,然后有针对性的交流。到了后期,当知识体系的学习完成后,每个学生的需求点都不一样,老师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跟学生找相应的学习资料和训练题,这时候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适当的外出培训。如二试的最后两个数论题,对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外出培训听一下专门在该领域研究很深的老师的讲座是很有好处的,但最好在之前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这样会有更多的共鸣和境界的提升,否则容易走马观花,收效甚微。培训期间会有模拟考试,与各地竞赛学子同场竞技,也有助于自我了解与促进。
5、氛围的营造。竞赛学习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如何保持稳固、持续的激情,有个良好的氛围是很重要的。在教室里我们布置了个小图书馆,基本配齐了常见的竞赛参考书和杂志。另外,在学生训练或整理的时候,老师也会在那里兴致盎然地做题、研究,像一群围在一起吃饭的人,食欲引发着食欲,激情感染着激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祝我校学子在各项竞赛中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4版
The U.S.A
--大洋彼岸的半月之行
1803班 罗在明
印象中,这个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一直是神秘的,我对它有着千万种想象--应该是有直冲云霄的摩天大楼,有令人赞叹不已的高新科技,有世界各地的精尖人才……我怀着满心兴奋,踏进了这个超级大国。
异国他乡,首先的麻烦便是语言不通。开始的几天,我还不能习惯纯英文的环境,啥也不敢问,啥也不敢想,心惊胆战地打量着身边讲英文的老美,仿佛到达的是另外一个世界。在课本上反复记忆的单词短语句型好像并没有派上用场,关键时刻还是得“嘴手并用”。然而,渐渐地,我开始主动向路人问路,习惯说“sorry”“excuse me”,观察着周围人的处事方式,想尽办法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极力尝试着融入这个国家。当某天日常交流,猛然间意识到,自己已经能比较流畅准确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时,欣喜便油然而生了。
不得不说,想要了解一个地方,最简单的方法便是观察和交流。美国是一个自由感较强的国家,对人权和隐私给予绝对的尊重。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这样的信念。每次进门时,大家都会主动把门抵住等待下一个通过的人,后通过的人会回以善意的微笑和真诚的感谢。在人潮涌动的热门景点,人们贴心地绕过别人的镜头,也会按顺序排队拍照留念,擦到或碰到他人,不管是谁的不对,及时补上一句道歉,不争执不吵闹。每个人都允许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有不一样的想法与行为,就算在街上奇装异服大吵大闹,也不会面对白眼辱骂和不尊重。文化的差异影响着我,不知不觉,我也通过心灵的呼吸,成为温暖善良的人,懂得接受世界的不一样,明白了自己生活的圈子并不是整个世界。
有的时候,在细微之处,就可以感受到社会的善意与用心。旅馆配有冰箱和熨斗,在进房间前空调会提前打开;咖啡机旁的纸杯会套上一层防尘塑料袋;公共厕所不会有损坏的厕所门和不太友善的气味,马桶旁贴心地放置着干净的卫生纸;汽车隔很远就会停下来等待行人全部通过,不着急争夺一分一秒;有人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马上便会有人适时在一旁嘀咕“bless you” ……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社会的发展,正是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体现出来。而现今我们国家的发展也正是需要在这些细节方面努力。当然,也不是指一味地照抄照搬,也不是说美国就没有各种不良的行为举止。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无法消除,也绝对不能消除。值得我们学习的,应该是人性化的设计处理和友善体贴的社会氛围。
要说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在美国高中的短短五天。学生最了解和关注的,还是学习。这所圣地亚哥的中学打破了我对学习的传统的认识。学校不会对校园生活进行绝对的规范和限制。学生们允许有个性化的穿着打扮,允许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允许在课堂上“放飞自我”。学校的教学宗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培养性格气质,真正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上。而同学们也会自觉地配合学校。课堂上老师讲课时会保持安静、认真聆听、尊重老师,讨论时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同学交换意见。专门有学生团队策划好每周的活动,分工有序,全校师生热情投入活动,落落大方展示自己的优点。我也结识了有趣的小伙伴,和他们一起享受轻松的学习生活。
寄宿家庭也是这段旅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墨西哥移民过来的叔叔阿姨细心招待我们,根据我们的胃口准备其实并不怎么好吃的便当和晚餐,打趣地告诉我们“墨西哥人从来不会饱”。他们会尽可能地满足我们的要求,带我们在小镇中四处转转。我们会在饭后围在沙发上一起谈论起中国的房价,聊起我们的梦想,讨论中美的文化差异,毫不掩饰他们对中国的向往。他们对我们的家乡非常感兴趣,甚至向我们请教起馒头包子的做法。在不知不觉的交流中我更深层次地了解了美国,口语水平也在一言一语中提升颇大。临行前,阿姨在耳边告诉我:“你们在美国永远有一个家。”在这个善良有趣的墨西哥家庭度过的六个夜晚,是我永远珍藏的美好回忆。
美国之行经历了很多,其中的收获没有夸张到改变人生的轨迹,甚至这对于我来说只是一次特别的体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淡忘。但在异国生活中发现的平时自己根本不会注意到的小缺点,结识的一群善良有趣的朋友,一次次文化冲击带来的心灵的触动,是会一直记住并一直受益的。美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莫测,也不是人们口中说的人间天堂,就像发展中的中国一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缺点,而我始终坚信,我们一直依存着的,且为之努力着的我亲爱的祖国,这个东方巨人定会雄起于不久的将来!
美国研学有感
1805班 孟祥凯
在美国高中的那几天,真的是一次与众不同体的验,印象深刻。
没有到那个高中的时候的时候,我本来是有点怕的,也不知道怕些什么,可能是因为我很差的英语,怕沟通吧。
确实,到了那个高中,交流有些问题,可是美国学生都很热情,特别是我的学伴和她的朋友,对我特别好。美国的课程也和中国的不一样,美国的课像大学一样,很多科目都是可以自己选的。他们最好的,就是没有晚自习这种东西,不仅没有晚自习,放学都是下午三点,学生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觉得美国老师上课好像更注重实用性,他们对理论的讲解相对偏少,可能因为我在国内和在美国都学了生物,对这门课的感受是最深的。同时,基本上比较重要的内容都会在星期五上课的时候,带着我们复习。在美国的课堂上,学生围坐在课桌周围,他们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且分享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对自己不明白的内容提出疑问。他们可以随时走出教室去接水或上卫生间,却不必举手报告,只要不影响其他人。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认真听讲。讲台上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规规矩矩的坐着,仔仔细细的听,如果有问题要举手发言,事事都要讲规矩。当然,中美两国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体制也不同,存在这样的差异无可厚非。但我想:如果我们的课堂能够少一些机械的灌输,多一些思考和讨论,我们的学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我们的学习能力是不是能提升的更快更强呢£美国的课堂很自由,但是绝不意味着美国课堂是随意、没有规矩的。上课不能迟到,听课不开小差,不能玩手机,不私下进行交流,这些基本的事情展示了一个学生对于老师以及其他同学的尊重。而在这一点上,两国是一致的。可见,在巨大差异的背后都有该遵守的规则。
再来说说美国的社会,美国是个发达国家的概念已经深深的印入我们的脑中,但我们以为每个地方都像美国大片里的纽约一样时,真实情况却打了我们的脸。除了纽约,大部分地方都像中国的农村,不过相对的,生态环境也好的不行,野生动物就在路上跑。
这次研学体验了不同的文化,还是很有感悟的,在忙碌的学习之余出去走走,还是很好的。
在旅行中定位自己
1808班 张景辉
踏足远方的彼岸,亲吻落泪的红霞,触及世界的纷芳,站在群山之巅放声歌唱,享受一次旅行,与其说是机遇,不如说是幸运。
这个自由开放的国家,虽然只是寥寥几眼,但也足够我回忆多年。
在寄宿家庭或是在East Lake 高中,我充分体会到美国人独有的热情。
乔治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他在我们眼里或许是个无可救药的胖子,但恰好是他朴实的微笑、慈祥的模样,才使我们在异国他乡睡得如此安心。我们的居住环境是几个家庭中最差的,但我们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只被锁在屋子里,他们的家门前也绝对没有人会用汉字来迎接我们的到来。乔治他做了尽他所能的事来帮助我们拥有一个不后悔的假期。我最难忘的是他带我们来到圣地亚哥的国家级公园,无云的蓝天之下流淌着碧蓝的海洋,在山脉与城市间时不时挤出一两条货船,几阵从地中海吹来的清风,驱散了骄阳的炎热,他不禁说道:“真希望你们能多待几天,多看看这里的风景。”
Jary是一个很上进的学生,他每科成绩都在A级以上。在学校里,他很开朗,在上课的路上不停地和各个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打招呼;他自信,他的笑容很纯正,尽管他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男孩。他的言行举止,他处人的方式,无不让我显得渺小,也正是他教会了我外国高中的风趣所在:对待不同的文化,只能尊重,不能用自己的文化去衡量别人的文化。
不同世界的人,还是只当个过客为好,不必搅进他们的生活,旅行的目的,是学习,是让我们正确定位自己。
拼搏吧,习坎少年!
1815班 程欣瑶
美国,这个在短短200年内就从荒蛮之地变为首屈一指的发达强国,这个令多少莘莘学子前赴后继的国度,这个好莱坞电影里和迪斯尼童话般的欢乐王国,就在这个暑假,我和小伙伴们踏上了这片圣土,领略了一场终生难忘的美国风光!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世界著名学府之都--波士顿。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大地,我们便已收拾好行装向着有美国“思想之库”称号的哈佛大学出发。我们怀着朝圣的心走进大门。哈佛内红砖绿草,如一个巨大的智慧花园般培育着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学子。它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是公认的世界上最顶级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我亲身体验之后,才真正了解了它的每一栋建筑的真正的含义,还有它那令人意想不到的“三个谎言”。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世界第二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它是一座以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闻名的学院。这所名校为世界培养了众多科技界的学术领袖。我们在波士顿的最后一站是美国第一所,也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军事学院之一--西点军校。
波士顿的古典与智慧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然而纽约这座繁华圣地更令我们向往。提到纽约,最为著名的无疑是华尔街了。“交易有盈亏,人生无输赢”,在这里我们基本了解了金融市场运作的原理。作为世界上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高楼大厦如森林般密集。我们在密林中穿行,忽的,众建筑中出现了一座哥特式风格的白塔,这座双塔教堂就是著名的圣帕特里克教堂。进入教堂内部,仿佛走进了一座古老的圣殿,森然罗列的高大石柱,气势傲然,尖形双拱屋顶,木雕贴面,天蓝色彩绘,装饰着金色百合花图案,挑高的天穹仿佛接通了天堂,让人的感官亦幻亦真。神秘幽远的管风琴声让我们心怀虔诚,离别时,这古老的声音仍在我的脑海中久久回荡。
我们在美国东部的最后一站,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华盛顿。走进华盛顿,就是走进星条旗的心脏,这里,我们在古典与现代中穿梭,尽情去感受视觉上的冲击,更多的还有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当我们来到林肯纪念堂前,我望着那高大的雕像,不禁感慨他在南北战争中与黑人解放斗争中的丰功伟绩,但同时,我又为这位伟人的不幸而感到命运的不公。出了纪念堂,我们遥遥望着白宫,沐浴着晚风余辉,前往下一站。
当飞机抵达洛杉矶时,我们内心无比兴奋,因为我们不仅要在这里与寄宿家庭共同生活,更是要在美国东湖高中与美国同学一起学习与活动。我们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被分配到一个寄宿家庭。我被分配到一个年轻活力的家庭,女主人Nancy和她的丈夫Sam 有着一对可爱却腼腆的儿女。女儿Benisia仅仅十岁,却比我还要高出许多,小儿子Samy小小年纪就会潜水。我在东湖高中的学伴Kalista是她们学校舞蹈队的一员。这个舞蹈团可不简单,她们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能随时随地来上一段rap,或者后空翻。毕业典礼上人声鼎沸,欢呼声、叫喊声此起彼伏,她的舞团在操场上伴着劲爆的歌曲热舞。她们完美地将杂技与现代舞蹈融为一体,在一片欢呼尖叫声中,一人被众人高高抛起,在空中扬起完美的弧度,随后又被稳稳地接住。这一连串默契的配合令我惊叹,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中美文化教育的差异。当我们中国孩子还在题海中苦苦挣扎时,美国孩子已经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培养自己的兴趣能力了。不仅如此,美国的课堂也是生动有趣的。在我看来,同学老师之间并无师生之分,他们的课堂好似一群好友坐在一起聊天般轻松!然而美好的日子总是快如流水,转眼我们即将启程去往美国西部的最后一站,我们即将与寄宿家庭和学伴们分别,虽然我们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但是依依不舍的伤感还是涌上心头,希望我们这跨国际的友谊可以长存。
Universal Studios 是我们在美国的最后一站。我们在环球影城真实感受到了芝加哥大火的热浪冲击、旧金山大地震、大白鲨食人、洪水爆发等场景的惊心动魄,切身体验了极佳的音响灯光及电影科幻特技效果,了解了高科技5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这些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夜幕降临,天空繁星点点,我们虽然登上了回国的飞机,脑海里却尽是对这里、对这一片自由国度的不舍和留恋。但我相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应该立足今日,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努力拼搏,才能在未来乘着白色的追梦鸟飞向属于我们的未来。拼搏吧,习坎少年!
赴美研学心得
1817陈青钦
这场历时十五天的赴美之行,有欢笑,有烦恼,也有困难。我学到了很多,体验到了很多,我的许多许多第一次,都像幻灯片一样浮现在旅行的道路上……接下来我想要分享我这次旅行途中切身体会到的异域风情。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乘坐大巴车途经美国二十几个州,更是在六个著名的城市进行参观和学习。但我想说的并不是纽约华尔街头有多么繁华,哈佛和MIT的历史有多么悠久,又或是自由女神像是多么壮观雄伟,我想说的,我真正感觉自己体会到美国的异域风情的,其实是在圣地亚哥的那段时光,那个时候我才真正与当地人融合在了一起,深切了解了何为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之--生活习惯中的大不同
食物。
众多周知,美国人不习惯喝热水。其实,他们针对的不是“水”,而是一切饮品或食物。早晨起床,一杯冰牛奶,冰块在牛奶中起起伏伏。同行的老师和同学,在吃惯了沙市热腾腾的“过早”后品尝美国的早餐,都直呼受不了。美国的食物最大的特征就是简单、方便、省时,不讲精致,也没有享受用餐的过程这么一说。
对待天气的随性。
刚到波士顿那天,小雨连绵,我们都会打伞走在路上,可美国人不同,他们不喜欢在雨天打伞,他们喜欢身着冲锋衣,感受雨滴胡乱拍打他们的脸颊。这般随性洒脱,自由自在,难怪在炎炎烈日下,也不会像我们一样为了防晒而全副武装,他们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愉快地接受太阳带给他们的小麦色肌肤。
文化差异之--待人处事
待人真诚坦率热情。我们刚刚到寄宿家庭的时候,因为怕打扰到人家休息,也因为语言不通,所以显得很胆怯,不怎么说话,经常待在房间里。后来,我才发现,他们不怕打打扰,他们希望我们能像一家人一样嬉戏打闹,即使语言不通也希望能一起多多沟通。美国人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没有不好意思,只有热情坦率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就好比,寄宿妈妈问我们放学想出去吗,如果我们因为不好意思而推辞,那么她肯定看不出我们的腼腆,会认为我们真的很累想要在家休息。只有直爽表达自己的想法,才会懂得美国人的内心世界。这一点和中国的“推却”文化大相径庭,美国寄宿家庭这种模式也与中国传统的“家庭排外”思想大有不同。美国人热情真诚的待客之道仿佛是一个习惯。在圣地亚哥的那几天,不仅仅有寄宿妈妈带我们到处游玩:去蹦床,去奥特莱斯,去海边,去吃美食,去游泳……还有我刚刚相识的学伴,也邀请我参加他们的party。那场party中,参加的有老师,有学生,有父母,但是没有拘谨,没有严肃,只有笑声和歌声。在美国人眼里,老师和父母就等同于朋友,没有森严的阶级关系和尊卑之分,相处愉快轻松。
生活惬意,处事自由。在圣地亚哥,美国高中生每天下午三点放学,放学后有丰富的课外活动、社团交流。这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有动力。每个人都会尊重彼此,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这个海滨城市,人们在放学后或是下班后,和家人一起坐在沙滩上,品一品咖啡,静静等待落日的余晖消散在你触手可及的天边……
这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但无论如何,在美国学到的,体会到的,一定会成为我人生道路上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
I don’t want to say goodbye
1817班任沐希
这个夏天最独特的记忆,莫过于15天的美国研学之旅了。
在美国,人们特别重视沟通。记得在寄宿家庭的第一天,我和其他同住的三个同学都吃不习惯,女主人Maggie发现后及时地与我们进行了沟通,她告诉我们:“在美国,人们不害羞,因为那样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在与她的沟通中,我们也渐渐敞开心扉。我们有什么想吃的和想做的事,也都会主动和她进行沟通。她也真的把我们四个女孩当成了她的女儿,每天放学后都会带我们出去玩。在与Maggie的交流中,我也了解到美国的代养政策。Maggie的家庭里代养了很多小孩儿,他们要么是因为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力抚养孩子(例如,有的父母特别贫穷,只能睡在大街上,不能养活自己的孩子),要么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吸毒、家暴,或者是因为自己的父母身患重病。我惊叹于Maggie一家的善良,但他们告诉我:“We really don't want kids who can't go to school or grow up happy.”离开圣地亚哥的前一天,我和7个同学为表示感谢,忙碌了一个下午一起做了一顿中餐给Maggie一家。
美国的课堂秩序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吵闹,而且大多数课堂上极其安静,有的课上和在中国一样也需要做很多笔记。在美国,有很多人很喜欢日本文化,学校里也开设了日语课程。我的学伴就是其中一员,因此我也学了5天的日语。日语课上的氛围十分轻松,老师喜欢用做游戏的方式教学,大家也很活跃。在crime law class上,我了解到现在堕胎在美国是一个严峻而且备受争议的问题。在有的州,堕胎是违法的。最近亚拉巴马州有一个16岁的女孩被强奸后怀孕,但是由于那里堕胎违法所以无法去医院流产,人们对此有很多争议。
在与Bella的交流中我有问她是如何看待中美5G的。她说现在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中国开发5G是为了监视美国,我和同学连忙说“That's not true!!”学伴Bella告诉我,大多数美国人都很讨厌特朗普。在纽约的大街上,我们也看到了各种讽刺特朗普的画像。
和寄宿家庭以及学伴的相处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美文化的不同。自信、友善是他们骨子里生来就有的品质,希望能与他们再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