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广泛开展"新课堂"研讨活动
作者/来源: 林智 唐年新    发表: 2020-12-04 10:38:52    浏览: 13083 次
  新高考改革,关键在课堂。为顺应高考改革新变化,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学校常规教学教研工作深入开展,2020年秋季学期,沙市中学重点推进常规课堂教学研究,抓牢抓实教研组集备工作,扎根课堂教学实践,推动全校老师更新教学理念,精研学科素养,励志课堂改革。

  本学期“新课堂”研讨活动重点探讨新高考背景下各种课型的课堂组织形式及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学科“学考课”与“选考课”有效教学模式;以“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为本,学科“章节起始课”、“概念课”、“新授课”、“单元小结课”、“试卷讲评课”的有效课堂结构和范式;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的有效课堂教学形式。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每月围绕一个主题,至少开展一次全组研讨,活动必须严格遵循“磨课→录课→评课”的流程,其中,磨课要集中全组智慧,录课前要先填好相应表格,评课要有“授课教师介绍设计意图→2位教师点评→全组教师讨论交流”的完整环节,最后在全组教师听评课的基础上,教研组总结整理出该研讨主题和课型的有效课堂模式。

  目前,“新课堂”研讨活动已结束完成两轮。在活动推进中,各学科教研组全员参与,集全组之力,围绕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评价体系的目标导向,思考各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之策。各学科教研组认真筹备,从最初选题定题、中途反复磨课到集中录课展示、课后全组评价、阶段总结反思,历时两月之久,精研细磨,不断打造精品课堂,生成多种课型教学模式。

  在两轮“新课堂”研讨活动中,10门学科的近20位教师进行了教学成果展示。展示课参与面广,既有经验丰富的习坎名师、教研组长,又有思维敏捷的青年教师,还包括了学科首席教师及各名师工作室教研展示等活动;既涉及到高一年级的国家统编教材的教学探索,又涵盖了高三一轮复习研讨课。


语文组开展研讨活动



语文组开展研讨活动


  语文组毕文清老师根据新课标理念,尝试进行实用类文本任务群阅读教学,上了一节《咬文嚼字》的系列阅读课。毕老师细研文本,从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入手,进入朱光潜的《咬文嚼字》,通过探讨帮助学生明白咬文嚼字的概念和意义后,再学习咬文嚼字的范文——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节课下来,内容详实而有条不紊,学生们深入地领悟了单元旨意,提高了审美评价语言的能力。此次授课是在新高考背景下,对“任务群”阅读教学的一次积极尝试。


英语组开展研讨活动



英语组开展研讨活动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要求,英语阅读,让学生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或“放羊式”课外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英语组张娟老师结合教学实情,设计了英文名著《秘密花园》的阅读教学实践课。张娟老师在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后,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开展英语课外阅读分享教学,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获取文本深度信息,进行创意表达,分享阅读体会与成果,发展思维能力。张娟老师在活动中积极渗透深度学习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从中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积极主动参与交流、体验、探究活动,将所学知识用到学习生活中。


物理组开展研讨活动



物理组开展研讨活动


  矢量运算贯穿高中物理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可以说,矢量运算法则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基石。适量运算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力的合成和分解”学习,因为力的合成和分解均是矢量运算。基于此,曹芳老师针对高一学情,用心揣摩了“新教材”“新课标”的用意,颠覆性地设计《力的合成和分解》这这一课内容。本节课,曹芳老师依据等效思想给出合力与分力概念,把传统的《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性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分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使学生对矢量和标量认识更加深刻。基于实验探究,学生实验探究、团结合作、归纳总结等能力得到更好培养,激起了学生物理学习热情。


生物组开展研讨活动



生物组开展研讨活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的重难点内容。汤云焉老师以张宏文教授的语录引入课题,贴近生活又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节奏流畅,注重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汤云焉老师巧妙利用教材设计学生活动——制作球棍模型,使氨基酸的结构与二肽的形成过程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突出重点。同时,通过课堂训练巩固环节,让学生熟练掌握氨基酸结构通式的写法和肽键的形成过程等重要内容,教学效果显著。


历史组开展研讨活动



历史组开展研讨活动


  新高考对历史的考查日益偏重能力及学科素养,在今年的高考历史山东卷中,试卷题型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四道主观题几乎是直接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进行了考查,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刘志国老师的《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这节课,体现了在新高考考查重心变化背景下的课堂转型,力求在传统和革新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教学设计上,刘老师对公元前6-5世纪的东西方历史发展进行了对比,凸显时空观念;引用大量的历史材料,尤其是史学前沿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在史料分析中得出结论;通过“选择这一时期古希腊的伟人,为他写颁奖词”活动,强化学生对核心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整节课中,刘老师准确传递了历史信息,视角清楚,材料丰富,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思维较为充分,为新高考背景下如何上好历史课提供了借鉴。


政治组开展研讨活动


  在新高考改革大背景下,政治科目在教材的设计上进行了相应地调整。新增添了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书侧重于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意义重大且深远。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青少年培育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需要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帮助青少年树立浓厚的家国情怀。从而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于美波老师的《伟大的改革开放》这节课极好地实践了这一核心理念。本课通过改革开放的启动与进程中党的关键作用,有力证明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通过小岗村的实践创新和首创,生动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鼓舞了民族自信。通过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重塑家国情怀,升华价值观:我们应该成为改革开放的支持者,参与者,建设者,奋斗者,不枉此生。新课改下做个合格的政治人,任重而道远,积极摸索创新,我们永远在路上。


地理组开展研讨活动



地理组开展研讨活动


  近年来,高考地理越来越来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特别是在日常的新授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陈露老师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这节课就是对新授课常规教学方法的有效研讨,这是一节侧重科普的教学内容,内容较枯燥乏味。但是,陈露老师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积极精巧的预设了各种探究“活动”,以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的能力。同时,本节课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搭建学生生活和地理知识的平台,极大的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非常适用于新教材日常教学内容的组织。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开发并积极引入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组开展研讨活动



信息技术组开展研讨活动


  编程一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本节作为编程计算的开头,重在通过“最强大脑游戏”程序,让学生了解程序员如何编程解决问题,体验编程的过程和乐趣,以及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王祎豪老师让学生首先围绕“智力游戏”项目展开学习,“智力游戏”项目主要包含“表示游戏的算法”和“用Python语言实现游戏”两个任务。整个项目的完成是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包含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与维护四个步骤。王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进一步理解算法,并通过讨论“最强大脑”游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算法的魅力。


数学组开展新高考一轮复习备考研讨



数学组开展新高考一轮复习备考研讨


  新高考,复习课如何有效开展?时舜老师的这节“平面向量的概念”的复习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高三概念课的模板。通过多个题组训练让学生在题目中回顾概念,在讨论中剖析概念。通过有梯度的题组训练,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度,课堂氛围较好,所有重难点都是在学生的积极探究和师生合作交流中完成的,很好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高考理念。同时时老师紧紧抓住平面向量集数与形的特性,紧扣概念,并不断以图形的形式将难以理解或易错的向量问题直观化。平面向量作为一个工具在高中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选填题还是解答题每年都有它的身影。从高考的角度看,符合高考的难度与强度,是一堂较为成功的示范课。


化学组开展新高考一轮复习备考研讨



化学组开展新高考一轮复习备考研讨


  近几年,化学平衡有更多地考查化学动力学的倾向。但化学热力学仍然是考试的重点和热点。而作为高考命题的导向,可测量、可计量的物理量的计算和判断是必考点之一,其中,压强及分压平衡常数的考查就是一个很好的考察点。

  黄菊老师的专题课《分压平衡常数的计算》很好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作为高三一轮复习的一节专题课,黄菊老师注重落实基础,夯实能力,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真毒重要考点进行细致归纳,选题典型、分类合理、注重启发,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作为课程核心,黄菊老师在在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方面苦下功夫,精心钻研,有效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教学目标达成较好。


《习坎文摘》第63期:什么课算是一节好课?


  为推进活动顺利开展,促成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学校教科处以“什么课算是一节好课?”为主题,印发了了《习坎文摘》(第63期),该期文摘选编了《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报刊杂志的8篇文章,视角广阔,紧贴教学实际,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可借鉴性,对我们新课堂研究活动能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

  10月下旬和11月底,学校针对各学科“新课堂”教学研讨情况,进行了总结反思,对后期活动的发展方向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安排。

  教导处主任肖述友对本学期“新课堂”教学研讨情况作了全面而细致的点评。他认为本轮教研活动较圆满完成了初期任务,每位老师都在思考核心素养落地之策,开始更新观念、尝试改进教法,课堂亮点很多:一是授课教师代表面广,各层面教师代表均有,基本实现预期设想;二是授课教师重视度高,每位授课教师准备充分,多次磨课修改,反复研究推敲,思考有深度;三是录课环节参与面齐,教研组全体成员到位率高,基本是全员参与;四是围绕新教材、新课标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课堂上呈现出一些“认知冲突”,并就“冲突”大胆尝试;五是关注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设计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分设更多学生活动,关注了学生交流和评价;六是注重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围绕课堂主题增设“问题串”,围绕学生思维增加“台阶式活动”。同时,肖述友还就新课堂研讨活动提出几点建议:研讨活动“主题创设”可更明确,研讨活动“研讨性”可更加强,研讨活动“核心素养主线”可更抓牢,研讨活动“学生主体地位”可更突出;研讨活动“学习目标”可更清晰,研讨活动“选题角度”可更精细。

  沙市中学校长熊礼才全程参与了各学科的研讨课展示和评课活动。他要求教研组长要发挥好活动的领航人的作用,用心领会活动的意图,立足校本教研,抓好“课堂”这个牛鼻子,要做到:一是各学科教研组要认真研读学科核心素养,吃透内涵;二是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借助常规课堂的转型实现真正落地,各教研组要把学科专家的解读、个人的学习探究转化为教学形态,积极探索课堂呈现模式;三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需要调动全组力量,群策群力,必须集全组智慧,共同研讨;四是新课堂是对旧课堂的“扬弃”,而不是“另起炉灶”,需要多关注学生参与程度,优化参与形式、参与策略;五是学生必须成为新课堂的主人,新课堂教学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构建、自我生成;六是新课堂建构必须应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认知深度,创新教学模式。熊礼才对各学科活动开展情况也做了简要的评价,同时对后阶段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也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研讨活动必须体现教研组的“主导性”,让其成为教研组工作的“支点”和“抓手”;二是研讨活动必须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地”,务实有效;三是研讨活动必须体现课堂主线意识,课堂主线要清晰,脉络要简明;四是研讨活动要体现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课堂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主阵地,一节好课是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永恒主题。本学期只是“新课堂”研讨活动的一个起点,按照学校规划,这项活动将会一直持续推进下去,在明年教师节上,学校还将设立专项表彰项目。相信,全体教师勠力同心,沙市中学定能在新高考探究之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