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92-2)
发表: 2011-01-12 10:21:38    浏览: 7377 次

报中报:天下地理



世界遗产在中国


  一、世界遗产简介: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注意到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有遭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而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毁灭都会使全世界遗产枯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使这些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得以留存,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的措施。同时公约还规定了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批,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加保护。

  二、世界遗产的界定: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条规定:

  1、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2、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活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三、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评定:

  申报程序:世界遗产的申报需要完成九个步骤:

  1、一个国家首先要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保证保护该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为缔约国。

  2、任何缔约国要把本土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出一个预备名单。

  3、从预备名单中筛选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

  4、把填写好的提名表格寄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检查提名是否完全,并送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审。

  6、专家到现场评估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情况。

  7、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交评估报告。

  8、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的7名成员审查提名评估报告,并向委员会提交推荐名单。

  9、由21名成员组成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最终决定入选、推迟入选或淘汰的名单。

  评定程序: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第二条规定。

  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

  四、世界遗产贵在保护:

  上个世纪60年代,埃及在修建阿斯旺水坝的时候,要淹没一批很重要的寺庙,其中阿盟神庙是非常重要的历史遗产(它在设计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它是为一位法老修建的,在每年法老生日的时候,早上的第一缕阳光会穿过山洞,一直照在他的脸上)。但是由于大的国家工程、水利建设,它就要被淹没在库底。当时的埃及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这座寺庙、保护这座建筑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解情况后,组织了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参与,终于抢救和保护了这个重要的遗产---这就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启蒙。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4条规定:本公约缔约国均承认,保证世界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该国将为此目的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

  为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世界遗产委员会还提出了保护世界遗产的4个理念,即信誉和信用、保护、能力建设、宣传和传播。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项目网络(ASPnet)发起了称为“年轻人参与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区域性世界遗产保护项目。1995年在挪威举行的第一次世界遗产青年论坛、1996年在克罗地亚举行的第一次欧洲世界遗产青年论坛、1996年9月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举行的第一次非洲地区世界遗产青年论坛、1997年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一次亚太地区世界青年论坛等,都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专门编写了相关教材----《世界遗产与青年人》,呼吁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团体和协会一起行动:1、各国应大力支持世界遗产青年教育,制定本国的行动纲领,提出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作为本国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的行动指南。2、鼓励更多的学校将世界遗产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设置相关课程,普及遗产知识。3、继续举办国际、国家及地区论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媒体进行遗产教育…

  五、世界遗产在中国: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 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中国苏州召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4年6月26日在致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贺辞中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社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大自然也造就了旖旎的风光…由于历史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少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受到岁月的侵蚀或遭到人为的破坏,有的已濒临危险。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也是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保护世界遗产,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功业。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国际文件的精神,世界遗产委员会苏州会议发布了《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作为实现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集体行动的纲领。其目标是:让全世界所有青少年均接受世界遗产教育,确立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自觉担负起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宣言指出:由于战争损毁,旅游发展,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资金短缺和人们的认识不足等,对一些遗产地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而世界遗产的未来掌握在今天的青年人手中,他们当中有未来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加强青年人教育对保护世界遗产至关重要。《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将激励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积极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在世界遗产的保护中成为活跃的宣传者。这同时将促进各个文化间的多元对话和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自1987年至2009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8处,其中文化遗产25处、自然遗产7处、自然与文化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附图),数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还有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处(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世界记忆遗产4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朝内阁秘本档、清代大金榜、纳西东巴古籍文献)。

  2005年国务院发出通知: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25处,括弧内为评定时间)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3、长城(1987.12)

  4、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5、明清皇宫:北京故宫(1987.12)、沈阳故宫(2004.7)

  6、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2)

  7、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8、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9、西藏布达拉宫(1994.12)

  10、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11、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12、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13、北京天坛(1998.11)

  14、北京颐和园(1998.11)

  15、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16、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2000.11)

  18、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19、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20、云冈石窟(2001.12)

  21、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

  22、澳门历史城区(2005.7)

  23、中国安阳殷墟(2006.7)

  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

  25、福建土楼(2008.7)

  自然遗产(7处)

  26、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27、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28、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

  30、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

  31、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

  32、江西三清山(2008.7)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处)

  33、山东泰山(1987.12)

  34、安徽黄山(1990.12)

  3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36、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景观(2处)

  37、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38、山西五台山(2009.6)

  ★详情请查阅相关网站;同时本报欢迎您把所见所闻所感赐予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19岁时,父亲病故。三年服孝期满,徐霞客萌发了外出游历的想法,而贤德的母亲也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对徐霞客的决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徐霞客22岁时就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到生命结束为止。他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在漫长的旅途当中,徐霞客对科学研究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闻奇必探,见险必截”。他在自己的记录中说:“旦古人迹未到之处,小惜捐躯命,多力一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比”。徐霞客凭借自己的意志信念和生命,给后人留下了的宝贵的地理资料---《徐霞客游记》。



  世界遗产标志:中央的正方形似人的双手拱起,代表着人类的创造;外部的圆圈象征着大自然;方形与圆形二者流畅地相连,喻指人类与自然应有的和谐关系。


世界遗产之一:长城






  (策划:朱胜祥 编辑:王厚才 制图:杨攀)
湖北省沙市中学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