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93-3)
发表: 2011-01-12 17:11:20 浏览: 7151 次
母亲的教育二三事
作者:全正华
我的母亲今年64岁,文化程度不高,解放初上过两年私塾,退休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工。由于工作较忙的缘故,我的女儿生下来后我交给母亲看管,母亲在生活中的对我女儿那些普普通通的教育却常常令我这个师范毕业的大学生自愧弗如,常常令我深切地感到那种朴素下的伟大。
记得我的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母亲在家里为她慎重地举办了晚宴,给她一个崭新的书包,家里每个人送给她一句鼓励的话。母亲事后与我们约定:以后孩子学习的事必须征得她的同意,不允许当着孩子的面议论老师。当时我心里暗笑她的迂腐,三岁小孩懂什么呀。
母亲可不这么看。她说,俗语云:三岁看老。三岁的小孩虽然看起来小,但是她已经能耳濡目染地接受大人给她的教育,并形成好的或者是坏的习惯。如果学习的事情由她来选择和做主,她就会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另外如果家长经常在家议论老师,不但容易让孩子学会在背后非议同学,招惹是非,而且对老师失去尊敬和信任。长大了,她不爱学习,不听老师的话,你再来跟她讲道理,她如何听得进去。很多孩子长大后的坏习惯,追根溯源都是在小时候家长不正当的教育种下的恶果。
母亲的话令我心服口服。事情也确实如此,我女儿上幼儿园态度非常认真,从不迟到,也从未请假,后来她上小学、上初中,读什么学校读什么类型班级,我们都尊重她的意见。果然她不管在哪读书,总是喜爱她的老师,喜爱她的同学,也喜爱她的学校生活。偶尔女儿也抱怨老师,说她总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老师总是给她安排一个调皮的男生同座。每当这个时候,母亲则说:“如果总想别人照顾你,只能说明你是个弱者,残疾人才需要别人照顾呢。老师这样做,有他的道理。他在锻炼你的注意力,你的定力,老师这样做是把你作为有用之才培养呢。”
多说了几遍后,女儿也慢慢地适应了,转身又很开心地学习去了。在母亲的眼里,孩子虽小,也需要家长对她充分的尊重;老师永远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家长必须给孩子作出榜样。
母亲虽粗通文字但很爱阅读,并努力培养子女的读书习惯。
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在70年代工资很低,但母亲一直坚持给我们订了大量的杂志和书刊。每当晚饭后,家里的每个成员都捧着书报阅读,读后并讨论各自的观点。母亲的床头,总是堆满了书报,家务事做累了,休息时候总看见她在读书。有了我的女儿后,母亲也是尽快培养了她的读书习惯,上街时多陪她去新华书店,每次总是买许多新书满载而归,母亲说:对女孩儿而言,书香要比粉香好,书是一辈子的朋友。
在母亲的熏陶下,我和妹妹,以及我的女儿都非常爱看书,有很浓的阅读习惯,让我们受益终生。
女儿到八岁的时候,母亲家里又添置了电脑。我心里直打鼓,很害怕女儿玩电脑,万一上瘾怎么办?母亲很自信地保证决不可能让女儿染上“网瘾”。七年过去了,女儿现在制作网页,下载资料的能力比我还强,电脑帮她解决了不少学习疑问,但是她没有痴迷网络,只是在节假日才偶尔上网。我问母亲其中缘故。母亲说:“现在的社会谁不用电脑,连超市都电脑收银了呢。小孩懂电脑是适应社会,不是坏事情。但是小孩会玩电脑后,大人不管就不问了,只顾自己搞工作,打麻将,把小孩丢给了电脑,那小孩不上瘾才怪。”
我问母亲她是怎么做的,母亲回答:“在乐含(我女儿名)玩电脑半小时后,我会让她去干别的有趣的事来转移注意力。有时候,我要她跟我一起和面、包饺子,有时候带她出门买新书回来看,有时候带她去荆州城郊外活动,总之,陪她走出电脑的小圈子,这样她有事可干就不会痴迷电脑了。上‘瘾’小孩哪一个不是特别空虚、孤单和无聊?”
我想:有的家长痛心疾首自己的孩子痴迷网络,与其责怪社会、责怪无德的网吧老板,不如反思自己,是否真正陪伴了你的孩子的成长。
母亲反对把孩子的成长归于听天由命,她认为这是父母推卸自己的责任。她坚持教育孩子如同栽花,一定要悉心关爱,但剪枝、除虫又断不可少。“教育孩子可不是小事。往小处说,对家庭未来负责;往大处说,对社会未来负责。”母亲如此说,也如此做。她自己几十年,以身作则,不耽于游乐,不沾染赌博,几乎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来培养她的孩子们。
母亲笃信佛教,心怀慈悲。生活中对自己节俭有度,对他人乐善好施,对待子女的教育中也常常贯穿她的慈悲善念之心。我女儿小时候上街前,母亲总要在她衣服的各个小口袋里装些零钱,出门前叮嘱她:这些钱不是给你买零食花的,是给你今天上街看见那些可怜人时分给他们的。女儿上街后,看见了那些病的乞丐,老的乞丐,就会上前把钱分给他们。回来后母亲会让女儿讲讲今天都给了些什么人,为什么给他们。在这些过程中,女儿慢慢懂得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过得很苦,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给他们的帮助,培养了她的同情心;懂得了帮助别人也会得到一份乐趣;懂得了对自己的生活要知足常乐。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女儿身上非常明显,她非常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对长辈非常孝敬和感恩。这些教育的结果常常
令我对母亲的用心敬佩不已。
西方谚语云:国家的命运其实掌握在母亲的手里。
母亲往往是一个人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最大的老师,所以母亲的教育往往决定着她的子女终身的言行和思想,某种程度上讲,甚至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生活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母亲,她们并没有受过多少高等教育,但她们以勤劳之身、善良之心、宽怀之德、朴实之质给我们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课。也许母亲终有一天离我们远去,但她朴实无华的思想必将一代代的传承而永生!
我平凡又最可敬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