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95-3)
发表: 2011-01-13 10:05:34    浏览: 7263 次
洪湖色彩

  高三 (14) 冯怡


  日光如火,云朵如荼,在白云照耀下,在日光闪烁中,我们揭开色彩缤纷的洪湖帷幕,观望演绎着的洪湖色彩的变换。

  湖光三色

  “极目疑无岸,扁舟去渺然。”望着漫漫无边际的尽头,我们像是蜉蝣寄于天地,渺如天地之一粟,乘坐一艘游轮,划开一道道水波,驶向湖中。微风轻拂,湖水泛起层层涟漪,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似淘气顽皮的蝴蝶仙子蹁跹于金色的花园,如梦如幻,如虚如实。倏地,荷叶撑开脑袋上碧绿蜷曲的伞,热烈地欢迎远方的客人。荷花好像听到了什么声响,拨开阴蔽的叶子,害羞地遮盖着粉嫩的脸儿缓缓地探出头来,心里暗暗忖度着、欣喜着。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游轮在这无彼岸的湖中缓缓地前行着,似乎静止于顷刻间。那令人窒息的喧哗与浮躁,凡尘的压力与竞争,在湖水的浸泡中消散,被清净无暇的湖水洗净、升华。只有在这洁净得能反衬蓝天的湖水中,才能体会至深;只有在这天人合一的湖心深处,才能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我静静地吮吸着天地的精华,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

  这时,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语句: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光下的湖光色彩应该另有一番滋味吧,红、绿、蓝的色彩应该会变换吧!真希望将美丽的湖光一览无余。

  文化三色

  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饱经了多年的战乱的苦难,见证了革命的胜利和未来的开创,历经了数十年风雨的洗礼,依然屹立于500米长的幽幽青石板路上。我徜徉于这条古老的长街上,构想无数革命烈士洒血如雨、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触摸勤劳质朴的洪湖人民的古黄色的生活遗迹,倾听记录着历史的墨绿色的青石板的微弱的呼吸。

  “洪湖水呀,浪打浪……”这唱响在神州大地每一个角落的优美歌曲,却鼓励着《洪湖赤卫队》中每一个雄姿英发、热血沸腾的中国人。“我们要像葵花向阳一样,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扎根于洪湖人民心中,他们要将自己伟大的信念向世界人民诉说,伴随的是回荡在长街上的胜利的凯歌,悠远清扬、生生不息……

  黑白电影中血红色、古黄色、墨绿色交相辉映着,变换于令洪湖人民骄傲光辉的一角。

  民风三色

  勤劳善良的洪湖人民创造了“鱼米之乡”——洪湖。清晨,带着渔网洒向星点闪烁的湖面,划着小船游荡于清香扑鼻的荷花塘;烈日下,挥洒着辛劳的汗水,埋头于偌大的湖塘;傍晚,拖着重重的渔网满载而归,夕阳斜射着欢快的歌声,消失在静静的湖面。

  我们狼吞虎咽着洪湖人民做的家乡特色菜,虽不是奢华的筵席,却是满载他们心血的美味佳肴。看着一大盆香喷喷的白米饭,我不禁思绪万千:阳光普照下洪湖人民的皮肤黝黑黝黑的,但却掩盖不了他们火红的热情和善良纯洁的心。

  我不奢求能永远生活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因为至少我体验过简单而快乐的洪湖之乡的生活,捕捉到红、白、黑之间神奇的变换。

  色彩斑斓的颜色渐渐黯淡、模糊,洪湖之旅也拉上了帷幕。

  回想这两天的旅程,充满了欣喜与智慧。我在纷繁的俗世寻找到清静的圣土,从忧郁苦闷中得到一份闲情与安逸,让我平庸枯乏的思想得到一些洗礼与升华。感谢学校给予我这个可贵的学习、实践的机会!感谢奇妙的大自然赐予我的可贵的恩惠!感谢悠久的历史赋予我的可贵的精神!这将成为我心中一段用不褪色的彩色记忆!


洪湖之旅,红色体验

0802班 许欣怡


  7月25、26日的洪湖之行,让我体会颇深。

  这次洪湖之旅,让我们在一段时间紧张学习过后得以有了放松的机会。卸下所有负担,和团队一起乘车来到洪湖,观览生态景观,呼吸着景区清新的空气,和同伴一路游逛留连一路欢声笑语,什么时候想来都令人心神愉悦。

  清晨,我们穿着统一印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班”字样的文化衫从校门出发,每个人都情绪高昂,期待着为期两天的旅程,事实并未让我们失望,当我们漫步在清幽的小径,路两旁郁郁葱葱的大树为我们遮蔽阳光,带来清凉,让人从心底升腾出一股惬意;深入渔家风情园,参与民俗活动,踩在木制高跷上东倒西歪,踉踉跄跄,我们挥洒着热情的汗水,恣意地叫着笑着;异国风情园内训鳄师与凶猛的鳄鱼之间的周旋,看得我们心惊胆颤;瞿家湾明清老街上的一家家古朴老店向我们展示当地的民风民俗,独特的凝结着智慧的生产工具、秀美的手工艺品,融入进淳朴的民风,令人赏心悦目。

  还有那生态园的风景,绿树成荫自不用说,大水涨起,淹没了草地浅滩,大树只有半截露出水面,一眼望去是辽阔的水面;荷叶更美,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地铺满整个荷塘,翠绿深绿相交映,真想在夏日的午后一头钻井去。不过最难忘的还是一部电影《洪湖赤卫队》。

  无论是现场表演的水上激战,狱中会母的电影片段,还是第二日我们观看的完整的旧电影,都激荡着一种革命情怀。看韩英抗击白匪的大义凛然,看韩英将赴刑场的义无反顾,看赤卫队最终取胜的荡气回肠,时刻提醒着我们此行的目的:红色教育,爱国体验。

  湖面上飘荡着的“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高亢悠扬,舒缓的女声远播每个角落,听来感动,它饱含着人民对美丽洪湖的热爱,它讲述着革命先辈的辉煌成果,我们应当记住它,记住这支洪湖赤卫队,记住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怀。

  我们回去了,带着崇敬之情和报国之志。


洪湖之行

高三(4)班 张亚锋


  充实的两天洪湖之行就这样结束了,现在仔细地回想起来,觉得收获颇多,似乎自己仍徜徉在湖光水色之中。

  二十五日清晨,怀着对大自然地期待,我们急切地收拾行装,踏上了洪湖之旅。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洪湖蓝田生态园。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乘游艇到达园区,湖面上微风拂面,水草也随着波浪摇摆,游艇在水面划下一道道波痕,两岸葱葱郁郁树木逐渐往后退,那一幅幅丝毫不经人工雕琢风景,时刻陶醉着我们。船上的同学们乐此不疲地拍照留念,谈笑风声。

  集合整队之后,我们便真正开始了参观,在谭导的带领与解说下,我们慢慢地穿过长廊,漫步在长廊中,仿佛置身于颐和园之中,享受着历史的熏陶;长廊的横梁上,画着洪湖赤卫队当年抗击乡绅恶霸的英勇场景,无不令人振奋。不知不觉便走到了一座挂着大鈡建筑,在哪里我们撞吉祥鈡,踩高跷,扳手腕,享受着当年洪湖居民那纯朴的生活。忽然耳边响起了熟悉的革命老歌,走过去一看,几个演员正在换上革命老同志的衣服,原来他们要去实景演绎当年抗击恶霸的场景,我们跟着他们来到湖边,他们熟练地登上小船,朝着湖心划去,随着配音的响起,恶战开始了,仿佛回到了那个峥嵘的岁月。

  接下来我们又观看了洪湖赤卫队队长韩英在监狱与母亲别离的话剧,她那虽身陷囹圄仍然不移其革命之志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矢志渝,不断奋斗。之后,穿过一片片荷塘,我们观看了精彩的鳄鱼表演,两只鳄鱼在驯兽师的调教下给予人们惊险刺激的视觉冲击,同时了解了泰国的风俗民情,最后,我们在风情园中休息,躺在摇摆网床中,享受着大自然地清新与自然,使人流连忘返。这时不觉已经黄昏,游艇载着我们,我们载着快乐与满足,托着疲惫的身躯,迅速地吃完晚饭,洗去一天的疲倦,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吃完早餐后,乘车到达瞿家湾的明清一条街,在哪里,参观了古朴的建筑以及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各位领导的住处,那些古朴的用具吸引了同学们的好奇心,都忍不住跃跃欲试,衣服,用具,枪支,无不吸引着同学们的眼球,使我们感受到了当时居民们的生活以及革命的艰辛。然后又观看了电影《洪湖赤卫队》,豪迈又振奋的歌声使我们热血沸腾。最后我们又去了革命烈士的殉难处——青龙禅寺,领略了佛教的禅意。

  这次的洪湖之行使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革命的艰辛,让我受益匪浅。


洪湖之行考察报告

高三(3)班 黄永胜


  “洪湖水呀,浪呀浪打浪……。。”一曲悠扬动听的歌谣传诵至今,让人们记住了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的鱼米之乡---洪湖。但对于中国的有志青年而言,它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瞻仰老一辈无产阶级先驱者的革命胜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曾设在洪湖瞿家湾(明清一条街),革命烈士殉难处即在青龙禅寺,而最近热播的《洪湖赤卫队》讲述的正是英勇的洪湖子弟兵与白匪殊死搏斗的事迹。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洪湖蓝田生态园。抵达码头后,我们换乘了一艘双层游船驶向生态园。倚坐在栏杆边,正好迎着夹杂着清香的凉风,头上飘着厚实洁白的云朵,犹如大团的棉花糖,映衬着蓝得透亮的青天。水面上间或有渔船悠闲地徜徉着,轻轻摇晃,仿佛哼着摇篮曲,催人入眠;也有采莲船缓缓穿行在莲花池中,采撷着清甜的莲蓬,脆口的香藕,朵朵粉红娇嫩的荷花亭亭玉立,周围簇拥着圆盘状的荷叶,上面还挂着几滴晶莹剔透的水珠,在碧绿光滑的荷叶上轻轻滑动,让人忍不信轻轻啜饮一口。水浪轻轻拍打着游船发出“啪啪”的轻响,却更衬托了此刻的宁静,无论是感觉上的,还是心灵的,此时此刻倒真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到达了风情园,拍下了一张合影,便开始游览传说能让人天长地久的—不长路。每根壁椽上画有洪湖赤卫队英勇事迹的仿古长亭,精彩刺激的人鳄表演,一片片生机勃勃的荷花池,再现洪湖赤卫队与敌搏斗的水上实景表演,都让我们目不暇接。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渔家风情园,里面提供了撞钟,高跷,扳手腕桌,同时也是道具室,供游客拍照留念,我先学着和尚抓着撞棍用力撞击大钟,发出阵阵低沉雄厚的钟声,令人顿生严肃庄重的感觉。接着,我又学踩高跷,嘿,还真别说,学起来也不是那么顺利,折腾了好半天才能走上两三步,看着有些女生轻松自如地踩着高跷走来走去,我也只能叹气。

  第二天,我们来到瞿家湾,它也称作明清一条街,青石板街旁伫立的全是青瓦白墙式的房子,有些房子都保存有当时的图景,有陈列着各式洪湖赤卫队使用过的武器库,有摆放着各种各样渔具水车的渔具展厅,也用模拟当时成婚礼堂……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房子,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入体会到了当时艰苦的斗争生活。

  回家途中,我默默回想,觉得自己收获很多。不仅让自己心神愉悦,缓解了学习上的焦虑、压抑,更深入了解到了革命烈士曾有过的生活,加强了对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认识体会,真不枉此行!


在考察中继承遗志

高三(1)班 艾思明


  回想两天的行程,不禁感慨万千。

  是,不可否认的是,两天的旅途确实是愉快,无论是在湖面上吹着凉爽的微风,还是在异国风情园里观看动人心魄的训鳄表演,都让我们在炎炎的夏日里获得了身心的满足。仍旧还记得大家在钟罄前参加民俗民风的活动时的身影,那撞钟的钟声,那踩高跷的欢笑,无不印在我的脑海中。穿过画有革命先烈们的历史长廊,看着那一幅幅历史的截影,心中不免升起一种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仰之情。踏过那具有浓烈旧时气息的街道,触摸那些真实的门椅,心中不免浮现出革命先辈们的英姿。

  但是,在这欢愉之中,似乎丢失了某些本质的东西。人们常常会这样想:只要到了革命先辈们足迹所在的地方,就能体验并了解先辈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前往旅游景点时的冲动和激情往往会遮蔽人们所怀揣的最初的目的。在到达先烈们的遗迹之后,我们会生出许多感慨。感慨革命家们当初保家卫国的勇气,感慨先烈们当初抵御侵略的智谋。然后立志今后认真学习,为祖国贡献一己之力,并反思自己过去的种种行为。怀揣着这样一种心态来激励自己,并结束缅怀先烈的旅程,还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此行的目的与使命。

  可是,冲动难免会蒙蔽我们理性的大脑。当我们来到陌生并充满着诱惑的风景区时,很难有人能做到头脑中第一想到的就是先辈们的身影。激情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溢出,然后我们的大脑会将此时的画面加以渲染,赋予悲凉的色彩。这样,我们会误以为自己已经领悟到了革命先辈们精神的真谛。

  从实际问题出发,我们或许只有通过旅行的方式来悼念先驱们的事迹。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好地去利用这个机会,而不是以缅怀的名义去陶醉自己。丢失的那些本质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理性的思考。并不否认还有人具有理性的思考,但的确要想真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精髓,就必须具有理性的思考。

  换句话说,只有具备理性的思考,我们才能真正感悟到革命者的光辉。只有具备理性的思考,我们才不会有被无端充实的满足感。认真地去体味,那么我们也就能真正做到缅怀先烈们了吧。


真正的缅怀

高三(1)班 田军


  对革命历史的尊重,不应该演变成为红色之旅,关键就在这一个“旅”字,它使我们以怀旧的心态去看待历史,以看似感慨万千的肺腑蒙蔽我们本应该持有的理智与冷静。我们在自认为理解了革命烈士及先驱们为革命的理由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看似正确的判断,而这些判断导致我们在心里形成这样的一个概念:红色之旅能增强我们对革命先辈的认识与了解,能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革命文化。

  但是,不是这样的!

  情感的激动比理性的思考要来的迅速。唐代诗人戴叔伦在《夜行》一诗中写到:“行人秋风无限思,隔水青山似故乡。”说的也就是这个事实。逻辑上,行人看到隔水青山之后才引起对故乡的思念,而诗人尊重事实,先写行人的情感,继而写到隔水青山的景象。正如“行人”,我们在参观完烈士雕像,拜访过革命根据地后,也总会生出一番感慨,感慨革命烈士的伟大,感慨谁谁谁如何领导中国人民抗击外侵,保家卫国的英勇与智慧,也会在心里给自己一个沉重的暗示(又或是默念),要向革命烈士们学习,今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象自己过去所做的劣迹都在这一刻爆发,在惩罚、折磨自己;后悔以前没有怎样怎样,然后满怀信心地憧憬(有时甚至会对着天发誓)今后如何如何。这样,我们就好象完成了心灵的救赎一般,似乎也觉得自己已经和先烈们合二为一了。

  可是,这些看起来郑重无比的宣言在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数见不鲜,甚至会像读者写给作者的读后感信一般蜂拥而至。

  情感的激动在游玩时随时都可能迸发,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或许就在你看到烈士墓碑旁那棵陪伴英灵数十载的大树后引爆,这些超乎事物之外的激动带给我们的印象是唯美的,有些近乎于知名导演拍摄的历史战争大片中出现的经典镜头一般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之中。而此时的大脑所做的工作只是将这些印象调动出来,并渲染之以一种实地的悲壮色彩。激动给我们造成的假象会始终抨击着我们稚嫩的心。就是在深夜,它们也会爬到我们的枕边,潜入我们的意识。就这样,或许我们会一直沉浸在外界环境给我们制造的时代背景中,从红色之旅的第一天开始,到最后一天结束。

  看来,旅行所能给我们的只能是对于某处名胜的熟悉意识,对某个历史人物的深刻记忆。然而,经过冷静的思考和判断就会发现,自己是以对革命烈士进行的缅怀的名义,让自己体验了一次身心的陶醉,而这种陶醉往往会让自己有一种满足之感,也就是文学当中所提到过的:享受忧郁与悲痛的美。总之,过分的沉浸与陶醉会使我们失去理智与客观的判断能力。而这在缅怀当中是最不应该的。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缅怀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进行理性与客观的思考。因为“享受忧郁与悲痛的美”从本质上讲就是满足了我们对悲悯的要求。就像是对他人的同情,事实上是满足了自己伤心的眼泪从心底里流出来的一种幸福的感觉。所以,一旦我们不抱着“看”的态度去体会历史,而是脱离自身的情感需求,从全局的眼光看待、以理智的头脑思考历史对社会及民族的价值之所在,我们就能够切实地做到对革命历史的传承与发扬。可是,怎样思考才是最大的问题。应该从三个方面对其分析:其一是革命家为什么要进行革命。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为什么是全人类,因为就算只是中国的解放也会引起世界各国对权威统治的不满,从而暴发革命。其二是革命家得到了什么。他们得到的不是后人的景仰(当然这也是他们应有的),也不是家族世世代代都能戴上荣誉的光环,而是新中国的成立与劳苦大众的解放。其三就是如何联系自身。这里所说的自身是完全不同于个人情感世界的,它超越时间,将自身与历史进行对比,像鲁迅先生那样对自己进行全体解剖,对民族进行尖锐地反省,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缺陷所在。

  那个时候的战斗不像现在,某地在战火之中,而某地还在电视上看新闻报道。那个时候全中国都在战斗,没有谁会以旁观者的身份存在。这样,当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重新看待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自然是体会不出(至少不能深入体会)那时的革命情怀的。

  希望我们这一代,能够真正地懂得缅怀的含义,那也就是对革命家最好的答复了。


走进洪湖,感悟革命精神

高三(14)班 马筱雨


  印象

  还记得小时候和爸妈一起观看1961年的老影片《洪湖赤卫队》时,一边欣赏着演员们义愤填膺的言辞,一边惊叹于洪湖水的清和美。似乎再也忘不了洪湖的莲蓬,忘不了洪湖的精神,忘不了洪湖厚重的历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我对洪湖特殊的记忆,还有些许对革命精神浅薄的感悟,片中“我们要像向日葵向着太阳一样向着毛委员”的台词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一句朴实的话语,却代表了多少洪湖儿女或是多少革命人的信念。年幼的我尚不了解流血牺牲的意义所在,却时常能从其坚定有力的语气中获得力量,让我有了对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了解,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虽然谈不上去为党牺牲性命,但是在成长的道路中努力前进,争取成为一名符合党要求的青年,却是我一直坚持的目标。年幼的我受到了洪湖革命儿女的影响,并种下了一定要去亲身体验的梦想。

  了解

  春去秋来,转眼间我已从孩童成长为一名共青团员,并不断积极地向党靠拢,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后,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了解。梦想实现的日子终于到了。我随着学校老师和其他同学来到了洪湖,今日的洪湖已没有昔日影片中的混乱、贫困,却有着祥和、安逸和生机。在去蓝田生态园的路上,第一次如此亲近洪湖,水依然很清、很长,和着迎面吹来的清风,心中便有了顿悟,难怪记忆中即使每天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可那些奋战的勇士们却很开心,很满足,也许是因为他们能够去保卫家乡,守护洪湖而高兴吧。随着队友们来到湖边观赏了演员们的表演,韩英和其战士们与白军、土匪奋战的一幕,心中不免一颤,在当下和平年代,一场普通的表演尚且如此惊心动魄,那在当时,真正与敌人抗击,真真切切地面对的是流血牺牲,又该是怎样地令人愤慨激昂啊。

  似乎,我对洪湖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呢。战乱终将过去,而历史却会长存。也许,许许多多英雄儿女的名字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他们坚决抗争,视死如归,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却永远被世人传诵,为后代所传承。

  感悟

  到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瞿家湾时,大家都很安静,这儿真得染过革命先烈的鲜血,也真正见证过革命的胜利。游览了当时的牢房,领略革命者们不朽英姿和气概,此刻的我,对洪湖的感悟只能借用这样一段话才能真正表达:洪湖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洪湖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他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或马革裹尸,血洒沙场,或坚贞不屈,惨死在敌人屠刀下,或捍卫真理,与党内错误路线坚决斗争,含冤于九泉之下,在这块血染的土地上,为革命献身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数以万计,他们铸造了共和国的辉煌,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英雄长逝,鲜血已被时间洗涤,但抹不去他们在我们心中光辉的形象和那永不泯灭的精神。

  英雄长存,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历史如何前进,感念英雄,铭记英雄,从而珍惜眼前,把握未来,会是我们中华儿女一直的坚守。
湖北省沙市中学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