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10名教师在荆州市"强师计划"高中教师素养大赛中斩获佳绩
作者/来源: 秦宏枭    发表: 2025-01-07 12:36:21    浏览: 4037 次
  万物展新颜,习坎结硕果。在2024 年荆州市“强师计划”高中教师素养大赛中,沙市中学共有10名教师参赛,最终获得“7个特等奖,3个一等奖”的骄人成绩。其中语文学科朱静萍、范晓婧荣获特等奖,数学学科潘静荣获特等奖、时舜荣获一等奖,英语学科李品霞、周玲荣获特等奖,物理学科彭博荣获特等奖、黄勇荣获一等奖,历史学科张绍开荣获特等奖、张珺荣获一等奖。

  本次比赛由荆州市教育局主办,荆州市教科院承办,分为命题、说题、解题三大版块,共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五大学科教师参加,其中语文和历史学科的比赛在沙市中学举行。沙市中学10名优秀教师经过前期校级初赛,晋级市级决赛,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的教学理念,在与全市136名高中教师的同台竞技中脱颖而出,荣获佳绩。这些令人瞩目的荣誉,不仅彰显了我校教师卓越的教学实力和出色的教学风采,也集中展现了学校各学科课程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成果。

  强国必强教,强教必强师。沙市中学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开展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调研课、命题解题比赛、青年教师说题比赛等系列活动,坚持以研促教、以赛赋能,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青年老师的专业成长,不断激发老师们的内生动力,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让习坎教师争当荆州强师!

教师风采及获奖感言



语文学科特等奖朱静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次参加素养大赛,就是求索的过程:通过探究高考真题求索高考命题趋势,通过限时训练高考模拟卷求索解题方法,通过研究各种题型求索命题规律。在求索中,我不断思索,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指导学生高考复习备考,如何以学习的系统性研究为桥梁,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如何引导学生在试题中深入理解文本,准确审题,灵活运用知识积累并组织答案。这些思索,也让我今后的教学更有求索的方向。从教十余年,又何尝不在求索呢?在教材中求索,在教法上求索,从试题中求索,从学生答题中求索。高考理念在变,教材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当然也需要在求索中变,在变中求索。然而不变的,是十年静水流深的坚持,是“难凉热血”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在坚持中求索。求索在路上,坚持在日常,热爱在心中。


语文学科特等奖范晓婧


  在参赛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语文素养不仅仅关乎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体现。

  本次活动由做题、命题和说题三部分构成,做题时长为两小时,包含除语言表达题外的所有高考题型,命题环节分别针对语料命制语言表达和作文,说题则阐述命制作文题的思路。环环相扣,全面考查教师素养。通过比赛,我进一步体会到控制时长和保证正确率的兼容,体会到设置命题难度与评估学生能力的调和,体会到作文命题应该考查到的知识广度、思维深度和情感温度的统一。

  语文素养大赛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检验,更是一次能力的提升。通过这次大赛,我深刻体会到要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要通过跨文体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相信,这些经验和能力将伴随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成为我宝贵的财富。这次比赛中的解题、命题和说题经历,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那就是:调动所有的智慧和力量,去解答“教育之题”,命制“时代之题”,诉说“人生之题”。


数学学科特等奖潘静


  12月,我有幸参加了荆州市“强师计划”高中教师素养大赛,从解题到命题、说题,让教师从试题的旁观者转变为实践者,这于我而言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收获的经历。

  赛前,通过重新梳理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我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我多次向前辈们请教命题的经验技巧和注意事项,阅读命题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技巧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实操,确保熟练运用相关办公软件。

  本次比赛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机会,让我能够从其他优秀教师身上汲取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赛场上,我感受到了同行们对数学研究的热情与痴迷,他们不断地探索创新,力求在教学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数学教学与试题,向前辈们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不断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学学科一等奖时舜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数学命题的重要性、命题的难度以及命题设计的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数学命题对教师成长的帮助。命题的目的之一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科学命制试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命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再次,命题设计是一门技巧活。一份好的试题要满足一些基本原则,比如题目要简明清晰,符合学科教学目标等。此外,命题设计还需要注意合理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命题的合理性是指题目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客观性是指题目答案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多样性则是指命题要涵盖不同的考察方向和层次。

  总之,这次数学命题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颇有收获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数学命题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命题方面的研究。


英语学科特等奖李品霞


  苏轼在给友人的赠序中,对于“务学”曾有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字面释义是:大量充分地积蓄,少量慢慢地放出。我想默默无声,不为人知的摸索、纠结、成长之后,才会有举重若轻,优雅自如的发挥吧!水积成川,土积成山,山不让尘,川不辞盈。累微以著,乃物之理。使事情圆满,能力与运气均不可缺少。个人能力的发展靠的还是日复一日的坚持,点滴积累的力量。

  静默的时光里,似毫无波澜。日复一日里,像看不到努力的意义。可是,结果早就藏在这看似平淡的光阴里。学习的路上没有白走的路,detour是必然,但每一步都作数。学法教法的优化,知识点深浅难易的把握,训练量的调配,个人语言能力的提高,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所有这一切都是在看似平淡的日子里逐步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自我的认可来自每一天的小小心得与收获,不是吗?

  “我们是环境的产物”。在积极的群体中,个体往往会表现得更好,面对变化和挑战时,总能找到支持和动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感谢学校的平台,同事的热心支持,家人的陪伴!愿2025学校事业政通人和,蒸蒸日上!祖国的花朵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优秀的同事们多喜乐常安宁!
  

英语学科特等奖周玲


  在教育的征程中,我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不断前行的探索者。此次参加荆州市高中教师素养竞赛,不仅是对我知识和能力的考验,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学习与成长之旅。

  从校级初赛到荆州市决赛赛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汗水,也饱含着收获与感动。在备赛过程中,我认真钻研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研究高考的真题、考点和命题趋势。非常感谢英语组的所有老师们,是他们在我遇到困难时提供支持、鼓励和帮助。在决赛时,从考场答题到电子备课室设计高考模拟题,从知识点的覆盖到难度的把控,从题型的创新到与高考趋势的契合,从命题到说题,我立足教学实际,精准把握学情并研究教学对策,对试题进行拓展与变式分析,不断反思试题的创新度与适考性。这场竞赛,不只是一场能力的较量,更是一次全方位的自我展示与提升。每一个环节,都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英语新课标要求、高考评价体系、教材和学情。

  通过这次竞赛,我看到了众多优秀教师的风采,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成长方向。我深知,作为师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唯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物理学科特等奖彭博


  余幸逢荆州物理素养之大赛,与诸贤才共竞高下。初闻赛事,心甚忐忑,然志存高远,欲凭己之所学,争辉赛场。

  备赛之期,夙兴夜寐,研物理之奥妙,思教学之良方。观典籍以增识,览视频以求知。亦常与同仁切磋琢磨,互有进益,共探物理之深邃。

  及赛,心平气定,所学所悟,皆倾于卷。虽难题纷至,吾沉着以对,究其本末,解其困惑。终赖平日之勤,得以崭露头角,荣获奖项。

  此殊荣之得,非吾一人之力。感恩师之教诲,倾囊相授,指引迷途;谢友之相伴,鼓劲助威,同赴艰难;亦谢校之信任,予吾机会,搭建舞台。

  今朝获奖,感慨盈胸。物理之途,漫漫无尽,吾当以今为始,奋而不息。当怀敬畏之心,不懈追求,深研其理。更愿以吾之热忱,启学子之心灵,引其入物理之妙境,助其展鲲鹏之翅。为教育之繁荣,献吾之力,虽艰辛而无悔。望未来之路,繁花似锦,再谱新章。


物理学科一等奖黄勇


  此次教师素养大赛于我而言是一次珍贵且难忘的经历,更是促我成长、助我定位的一次重要契机,我从中受益匪浅。

  解题环节,让我重新体会到思维碰撞的火花。那些复杂的物理情境和巧妙的设问,不仅考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锤炼了我灵活运用物理原理的能力。命题环节充满挑战,需精心设计出既能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又能激发其思维深度的题目,这使我对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有了更精准地把握,也令我意识到平常生活中要多联系生活实际、积累素材,将物理题的命制融入到日常的点点滴滴。而说题过程,宛如一场知识的盛宴,将解题思路、命题意图以及背后的物理思维逻辑清晰地呈现,提升了我的表达与逻辑组织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行百里者半九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站好岗、履好职、教好书、育好人,努力实现从会解题、能命题、可讲题,到解得快、命题新、讲题精的角色转变,将比赛中的所学、所思、所悟、所感融入日常教学,用更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更精妙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畅游物理知识的海洋,助力他们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历史学科特等奖张绍开


  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天,在高考变革、教材更新、学生变化的当下,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特别是高中文科教师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是什么?通过两天的比赛经历,我深有体会。

  一是对照学科标准,提升自身能力。高中历史学科的标准一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二是历年高考真题及其解析,如《高考蓝皮书》及《湖北省学考选择考试题精析》。只有对照好了标准,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才不会迷失航向,有的放矢。

  二是以高标准要求,用心做好应对。在素养大赛中,各个环节都需要用心应对。做题环节,我把自己当成学生,按照平时对学生的要求,认真做好答题规范。出题环节是最磨炼老师意志品质和能力的,我提前收集了多年高考相关试题,参考《高考蓝皮书》的标准把每一题的解析做到详细规范,4个小时的出题时间一分钟都没有浪费。在说题环节,我提前将命制的试题让学生试做,测试命题难度,检验命题质量,最终赢得评委老师好评。

  三是以学习助力,做好学用结合。暑期我参加上海的荆楚名师培训班活动,深刻感受到了海派教育的魅力,也接触到了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实践,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眼界和格局。我认为保持对先进教育教育思想的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是新时代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用心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不断学习成长,我们任重而道远。

  

历史学科一等奖张珺


  当今时代,高考持续变革、教材不断更新、学生愈发多元,在这样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下,此次大赛意义非凡。它旨在为我们高中历史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切磋、砥砺奋进的平台,目标是促使大家紧跟时代步伐,深挖学科价值,全方位提升专业素养,进而为学生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知识力量。

  大赛的创新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做题环节,融入大量新史料、新情境题目,考验教师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对史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宛如开启一场穿越历史迷雾的探索之旅;命题环节更是别出心裁,打破常规命题思路,要求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出既能检测知识掌握,又能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题目,这无疑是对教师命题创造力的极大挑战;说题环节,从过去单纯讲解答案,转变为阐述命题意图、考查要点以及引导学生思维拓展的全过程,让每一道题的讲解都成为一堂微型的思维启迪课。

  回顾参赛历程,我收获颇丰。这份荣誉,是团队助力、自我成长的见证,更是前行的动力。未来,我定当坚守教育初心,扎根课堂,持续学习,为历史教育添砖加瓦,不负这份厚爱。
湖北省沙市中学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抖音号
 
��ʱ����ת90����ҳ�����õƲ�����ҳ˳ʱ����ת90��
loading
�رմ���
ֹͣ�õƲ��������õ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