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明武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1960届校友
发表: 2010-07-31 15:54:28    浏览: 24711 次


  樊明武,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1943年7月生,湖北沙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

  ◆我国著名的回旋加速器专家、磁铁理论与工程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多次应邀工作于美、英、法等国著名研究所,从事粒子加速器和电物理设备有关技术研究。在回旋加速器研制、改进工程中,发展了回旋加速器理论和主体技术。在3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研制中,解决了关键设备技术问题,使该加速器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磁场计算结果有偿转让国外。该加速器被两院院士投票评选为全国1996年十大科技事件之一,这一事件结束了我国不能用加速器批量生产中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局面,标志我国回旋加速器的研制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

  ◆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次,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2本。

  ◆曾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2月,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2002年9月,兼任湖北省科协主席。

  ◆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副善良的面容,但带着一丝严肃和认真,薄薄的镜片后面藏着一双明亮而睿智的眼睛。他讲话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却始终如潺潺流水,渐入人心。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樊明武。

  出生于沙市小巷的樊明武,早年以回旋加速器和磁铁理论闻名于世,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数十年,在离开母校——华中科技大学36年后,年逾花甲的樊明武院士在2001年受命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重回母校,我冲的不是权位和享受,而是报恩来的。我要像当年学校培养我那样,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环境。”樊明武在上任之初曾这样说。

  这位从荆楚大地走出并响誉中国乃至全球的院士与校长也曾有过难忘的贫困经历,因此,他十分关注校园里的贫困生,他曾勉励那些因出生寒门而深感自卑的学子:现在不是一个有钱人,为何不去想做一个有钱人的先辈呢!他颂扬开放的精神和回报社会,在每年固定的时间举行华中科技大学开放日,让学生接触社会,让社会了解大学。而在樊明武院士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华中科技大学要成为精神的大熔炉。

  有一件事情曾在樊明武院士的内心烙上了深刻的印记。“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见过一件事,对我的震动很大。一个阿拉伯人把吃过的冰棍包装纸随手扔在公园的地上,一个小学年龄的女孩拾起这张纸扔进了垃圾桶,然后对那个阿拉伯人说:‘你不要把我们美国弄脏了。’”樊院士感叹道:“一个美国的小学生都能够把‘扔垃圾’、‘捡垃圾’这件事与‘爱国’联系起来,这真是让我们汗颜。”然而,更让他汗颜的却是他在国内遇到的一件事。“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边吃零食边将杂物抛进长江,我劝告他不要这样做。但他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这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深刻地刺痛了这位学者的心。

  因此,在赴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后,他向全校师生提出“明德厚学”的校训。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精神是最重要的。他常常说起他的老师钱三强的一段话,“科学是人类前进的动力,而人文是矢量,他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基于这些思考,樊明武提出了建立“三个无污染”的大学,即“无学术污染”、“无信誉污染”、“无环境污染”。樊明武感叹地说:现在总有人研究我国的诺贝尔空缺现象,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中国教育、学术界的“浮躁”之风盛行是根本原因。试想,如果连一篇普通的论文都要偷工减料弄虚作假,诺贝尔奖会像馅饼一样从天上砸到我们头上来吗?因此,要强调“无学术污染”、“无信誉污染”、“无环境污染”,就是要为我们的心灵固守一份精神的净地。

  至今,华中科技大学的师生员工还记得樊明武刚担任校长不久的一件事情。那是雨后的一天,他在晨练时看到学生们在泥宁的操场上锻炼,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安排铺设了草坪。没过多久,他发现操场上的学生反而少了,原来有关部门在此围起了栅栏,进去锻炼要收费。“立即拆掉”。下了这道命令,过了一周仍不见动静,一向温和的樊明武火了:“今天我要看着你们拆,不拆完,我就不走了!”

  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樊明武孜孜追求的信念。于是,可以容纳1.8万名学生同时上课的西十二教学楼拔地而起;宽敞明亮、方便实用的学生澡堂装修一新;物美价廉的学生食堂闻名全国;完全学分制逐步推广。而学校的行政楼,樊明武的办公室,却依然简朴。

  在世纪之初,樊明武曾回家乡荆州做过一次演讲,那次演讲的阵势和影响力至今仍在家乡人们的笑谈中。假如你深入那窄窄的陋巷,也许那些老街坊们会与你津津乐道地谈论从这里走出的樊明武和他的故事。

  这就是一个学者的荣誉。当他时常仰望星空有所思时,是否会常常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还有那巍峨的古城墙呢?



  “毛主席万岁!”3月22日下午,响亮而整齐的喊声在南一广场毛主席像前响起。这是来我校参观的沙市中学学生在此处合影。

  下午2点,21辆大巴徐徐驶入南大门,载着来自荆州市沙市中学的960多名高一学生来到我校。“我对理工科非常感兴趣,所以特别希望能来看看这里的实验室和教学楼,也希望以后能考到这里来。”王同学说到。

  近几年,沙市中学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我校参观。毕业于沙市中学的冯同学,是我校艺术设计09级的学生,她说:“当年来华中大参观时,就觉得学校很大很漂亮,还有食堂环境和食物口味都非常好。”沙市中学高一(15)班学生唐甜也感叹:“华中大的树真多啊。”

  当部分同学在南一广场上拍照留念时,沙市中学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明武在南一楼后的树林里与部分学生代表进行了植树活动。

  “同他们在一起我感觉非常开心。”樊明武院士向记者说到。在记者问道植树的意义时,樊院士先是风趣地说:“这有利于我们华中大的绿化建设。”之后樊院士表示,希望能通过植树活动让这些高中生感受华中大的风采,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激发他们考上名校的动力。

  “自己虽然比他们大几十岁,但也曾经是沙市中学的一员,看到他们我觉得非常的亲切,希望母校能为我们的祖国继续培养更多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樊明武院士最后总结说。

  植树的队伍回到了南大门广场,全体同学坐上了大巴车,开始了在我校的游览活动。大巴依次经过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到了东九楼。当听到东九可以容纳两万人同时上自习的时候,车上发出了整齐的一声“哇”。15班班长罗晶告诉记者:“其实我更想参观一下你们上课的教室,以及一些教学设施。希望能和你们大学生多进行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不仅如此,这个戴眼镜的小女生还非常赞赏我校的环境,她说:“只有清幽的环境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华中大就给了我这种感觉,给了我选择大学的目标。”

  在车队到达青年园附近时,同学们看到了许多抱着书匆匆走过的学子,车上有了小声的议论,“华中大的学风真的名不虚传”。

  下午四点多,车队到达西二食堂。食堂专门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坐在记者身边的祁杰同学边吃边开玩笑说:“就是为了华中大的饭也要考到这里来。”

  临离开前,一些同学向记者表示,他们感觉华中大就像一个小型的城市,设施齐全、规划合理、环境清幽。艳敏敏同学总结道:“人好,饭好,风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