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45-1)
发表: 2010-08-02 23:45:31    浏览: 5512 次



编者按:2004年11期《名人传记》和《神州学人》分别刊载了校友王焰博士的事迹,本刊特发此文。
国际理论化学界升起的一颗新星
——三十岁的博士生导师王焰的成功之路
□ 邱声鸣
    今年34岁的王焰博士,这颗国际理论化学界崭露头角的新星,是从湖北沙市中学走出去的学子。他
在美国求学9年,获得化学物理哲学博士学位,又担任了二任博士后研究员。先后在世界一流科学杂志
上发表了27篇学术论文。现在他是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理论化学助理教授、博士与博
士后导师。任职三年以来,他又取得多项令人触目的科研成果,并担任了美国《物理评论快报》、《美
国化学会杂志》、《物理评论》、《化学物理杂志》、荷兰《化学物理快报》、《加拿大化学杂志》等
14家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在国际科学大会上作过8次应邀学术报告,担任过5次国际科学大会主
席和分会主席,还出任了世界科学出版社“计算化学最新进展丛书”第六册的主编。
从小与化学结缘
    王焰1971年12月出身在沙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王长荣毕业于军事院校,是沙市内燃机配件厂
的工程师,母亲谢美兰是任教三十多年的沙市二中的语文高级教师。王焰从小就很聪明,5岁半入学,
不久就跳了一级,但由于很贪玩调皮,心思没有完全放在学业上,从小学到初中二年级学习成绩平平,
没有显露出太多的才华。可是奇迹在初三时发生了,王焰变得懂事了,开始自觉地勤奋学习,初中毕业
时竟以沙市五中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了全省重点高中湖北省沙市中学。
    是什么激发了王焰的学习兴趣呢?化学。那是在初三时上化学实验课,老师对着玻璃杯中的石灰水
吹了一口气,石灰水竟顷刻变得浑浊起来;再吹吹气,立刻又还原成清沏。老师拿着一根镁条在火上燃
烧,他眼前立刻闪耀出一束耀眼的白光;而将锌片投放在盐酸里,则产生了一股氢气……经过化学反应
物体产生色彩、形态的一系列奇异变化,给王焰带来了特别浓厚的兴趣,他爱上了化学。在课余时间,
他除了阅读有关化学的课外读物,还从老师那里借来仪器和设备,拿回家做实验。初三时,他成了班里
的化学课代表。
    有一次,他在一本课外读物上,看到周恩来总理讲的一段话:到目前为止,化学元素周期表上还没
有一个元素是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发现的。这给了王焰幼小的心灵极大的震撼,他暗暗立志,自己将来要
当化学家,在科学研究上有所作为。
    上高中后,他除仍钟爱化学外,又爱上了物理与数学。在学校组织的三次高中化学竞赛中,他都获
得了第一名,物理和数学竞赛也频频得奖。1987年他参加了全国高校统考,以591分(总分640)的好成
绩被吉林大学化学系录取,学有机化学专业。
    在大学,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矛,且品学兼优,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学生。大学四年,连续三年获得
一等奖学金,一年获二等奖学金。校里组织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和科技作品专项奖励,在最高奖的获奖学
生名单中,也每次有他的名字。他还获得过全校羽毛球比赛冠军,真可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1991
年7月,王焰以全系(150多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并获得吉林大学优秀学士称
号。
初出国门:过语言关
    王焰通过大学化学系的四年学习,从复杂深邃的化学知识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在父母的支持下,
他决定出国深造。
    在大三时他就开始加紧攻读英语,考"托福"(TOEFL)和GRE,积极做好争取出国留学的准备。通过
寄送本人资料、信函联系,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布鲁明顿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at Bloomington)
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等都愿意提供全额奖学金,接受他前去攻读博士学
位。最后,他选择了美国的印第安那大学布鲁明顿分校。
    大学毕业后,他一面找担保、办护照、等签证,一面抓紧这个时间空档学习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他
不愿耽搁一天的学习时间。
    1991年12月底,王焰告别了家乡,告别了老师和亲人,飞抵大洋彼岸,来到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布鲁
明顿分校(全美化学排名并列14),如愿以偿地成了该校化学系化学物理专业的一名博士生。
    离开故土,来到异国他乡,开始难免生疏,遇到诸多不便。但使他深感幸运的是,他在吉大的研究
生院院长金钦汉教授作为印第安那大学的访问学者已先期到达美国。金教授满腔热情地一手为自己的学
生打理生活,为他介绍大学情况,帮他找房子,还借钱给他买汽车,教他学开车,他几乎没有遇到多大
的困难,就在美国安下身来。
    生活虽然定下来了,但语言不能很好沟通,成了他求学的主要障碍。在大学求学期间他虽然通过了
英语6级考试,但口语和听力都远远不相适应。他听不懂老师的讲课,不知怎么应对,也缺乏与人勾通
的能力,只能靠抄笔记、从教科书上学习知识。
    在入学三个月时,王焰同他的导师和同组的一位博士后一起到密歇根州的蓝星城参加一次美国中西
部理论化学年会。这个会议是专为美国中西部的大学理论化学领域的研究生、博士后交流而设置的。这
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王焰也准备了一篇18页的论文。但因语言上的障碍他未能在大会发
言,只是将其作为报展在会上展出。这使他进一步认识到语言沟通的重要,深深感到要想在美国学有所
成,必须花大力气迅速突破"语言关"。
    为训练英语口语能力,许多中国留学生大都走参加补习培训的途径,由于仍是在中国人圈子中生
活,语言环境没有多大改变,收效甚微。甚至有的学生出国二、三年还在继续读外语。王焰决定走另一
条路,即尽快改变自己的语言环境,更多地与美国同学生活、接触,同他们广泛聊天,在交往的过程中
学习他们的语言,同时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熟悉他们国家的文明规则。为此,王焰毅然决
定从与中国留学生合租的公寓里搬出来,与美国学生住在一起。尽管这样会改变他熟悉多年的生活环
境,给他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并碰到各种局促和尴尬,为了学业,他义无反顾地这样做了。他与美国
同学一起去看电影,参加各种聚会,喝啤酒,吃冰淇淋,在宿舍看录相带,吃他们的女朋友做的沙拉、
爆米花、意大利空心粉,王焰也给他们做中国菜,还请他们及他们的女朋友吃了一顿他自己亲手做的一
桌丰盛的中国餐。王焰同他们打成一片,很快成了好朋友。第一次王焰与他同寝室的外国朋友一起去酒
吧,在美国进酒吧必须要达到21周岁的法定年龄,当时身份证上显示王焰还差几个月,他的这几位美国
朋友帮他蒙混过了关,大家乐得哈哈大笑。
    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尽快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王焰还参加了美国的教堂活动,聆听美国传道士讲
《圣经》课。他知道,《圣经》(新旧约全书)就同中国儒家的四书五经一样,是西方人的文化内核。
《圣经》英文版是集中了最有成就的英语专家、文学家,精心翻译而成的。语言规范流畅,文字优美。
听讲《圣经》,既可学习英语,又可从中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王焰每天晚上都阅读《圣经》半小时,
周末再去听一次传道,上两次《圣经》课。
    一年半后,王焰完全突破了“语言关”,听得懂也说得了一口流畅的英语。同时对美国的文化渊
源、风俗习惯、文明规则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他的专业学习和与人交往扫清了障碍。
    王焰远离家乡,他最思念和牵挂的是他家乡的亲人,是生他养他培养他上大学、出国留学的生身父
母。
    王焰的父母虽然都有工作,但那个年代工资都很低,能将他和小他四岁的弟弟王灿抚养成人,并培
养他兄弟俩人上大学(王灿现为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系留校教师),确实付出了太多的艰辛。特别是为
了送他出国,不仅倾全家之力,将多年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几千元钱全部用光,还欠下来四万多元的债
务。每当他脑子里闪现出他父母当年四处奔波求人借债的情景和借款已经到期,面临还本付息的焦虑与
尴尬,王焰心里就有一股说不出的愧疚,这笔债款成了压在王焰心上的一块沉重石头。他在美国的生活
稍稍安定下来以后,他便下定决心省下钱来,为父母尽快还清这笔债务。
    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他每年得到的奖学金是2万美元,扣除税金及交付学费,他每月能拿到手的
不到1000美元,而房租费就要花掉400美元,还有修理汽车、付保险费,这样留下吃饭、穿衣的钱也就
只剩下三、四百元了。在美国,上一次餐馆,手稍稍松一点,就要20美元。为节约钱,王焰基本不在外
面吃饭,饭菜全是自己做的。在攻读博士生的三年半的时间里,他没有添置一件衣服,身上穿的全是从
家里带来的。王焰就这样艰苦生活、节衣缩食,整整用了两年时间从牙缝里省出了一笔钱,还清了所欠
债务的本息。
求学犹如登山
    王焰在美国九年,上了三所大学,师从了三位导师。王焰说:“我的这三位导师都学识渊博,他们
以不同的方式造就了我的成长。”
    王焰在美国的第一位导师恩勒思特·戴维森(Ernest R. Davidson)教授,60多岁,是美国印第安
那大学布鲁明顿分校化学系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文理学院院士,曾获美国国家科学最高
奖——总统科学奖章。这位闻名于世的科学泰斗虽地位崇高,但从不显任何骄气,在学术上能听取不同
的意见,且性情随和,颇有绅士风度。王焰是经过这位导师反复看材料、思考了好久才亲自选定的第一
个外国弟子。王焰认为自己能找到这样好的导师,是自己的幸运。因此,他特别珍惜,也更加发奋努
力。
    (下转第二版)
袁开林校长
开学典礼致辞
老师们,同学们:
    金鸡报晓,春回大地。我们迎着依然凛冽的寒风,步入了新的一年。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各位老师
和同学们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吉祥如意。
    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我看到,春寒料峭盖不住大家如火的热情;我看到,暖暖的笑容映满了大家
自信的脸庞。也正是这热情和笑容,折射出了我们沙中人独有的精神面貌。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工作
目标是“平安、有效”。只有确保了个人的健康平安,才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成
绩;也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够提高效率,真正做到劳逸结合。我想,真正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们
的笑声会更加的爽朗。
    对同学们来说,新的一年意味着成长,意味着进步。而要真正做到这些。我们必须始终如一的高举
“明礼诚信”的大旗,为自己的青春喝彩。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 从这个角度看,
“明礼”就不是一般地讲“礼仪”、 而是讲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
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包含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从“文明”、从“明礼”的
角度去加以理解。甚至包括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大
声喧哗等要求,都应当算做“明礼”的内在涵义。“诚信”的含义,主要是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
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
居业也。”孔子讲“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都是对诚信内涵的诠释。因此,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
中更应当做到彼此尊重,谦虚礼让,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
    最后,让我们以最自信的微笑,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我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品尝成功
的喜悦!
    谢谢大家!
                  2005年2月21日

喜讯
    我校被评为荆州市2004年度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王修洪副校长、张智礼主任被评为勤工俭学先进个
人。
    张方健老师被荆州市组织部老干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在全市历史教学年会上,刘志国老师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发言受与会代表一致好评,唐年新老师的论
文被评为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