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52-4)
发表: 2010-08-02 23:55:47    浏览: 5350 次



艺术人生
——采访沙市中学55届校友欧晋业有感。
2004级11班     黄珊
     现在我可以放言大胆地说,艺术真的能够陶冶个人的性情,培养个人的志趣,净化个人的品
行,磨练个人的意志,更能够赐予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面对精神矍铄的欧老,听着他富有激情的言辞,使我不禁认识到从以上话语的正确性!
     欧老于1932年考入沙市中学,在校期间欧老的德、智、体、美、劳这五个重要的方面,都得
到了很好的发展与提高。欧老至今仍声情并茂地说道:“多亏了学校的悉心栽培,才成就了我灿烂的今
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增多,欧老内在的艺术气息已道现出地一发不可收拾,这时,欧老毅然
做出决——习画。“天生我才必有用”、“皇天不负苦心人”,跟从我校周校长习画3年后的欧老终于
金榜题名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这是我国热衷于画画的莘莘学子最最向往的习画最高学
府。在欧老所处的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欧老能够跻身于芸芸众生之前列,考入这样一所名声震海外的
学府,可见其习画坚忍不拔,矢志不渝的习坎精神!
当我淡及学校美术组时,欧老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以示关心地说道:“会画理论的提高,表现技法
的掌握,必须要有一个过程。学习中画画,临摹是十人关键的教学手段。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西洋弦画
的色彩训练,临摹同样也是一条可走的捷径。立志报考美术类高校的学生,从高一年级就应开始进行大
量的临摹训练,再经过若干个寒暑假临摹写生的结合训练,定能取得较好的进步”。
     听了欧老的这番话,不禁使我感由心生:欧爷爷在离开母校五十载后,仍能够一如既往的支
持我校美术组的发展,从这里便能见其的热心与诚恳!
     欧爷爷在淡话过程中大力强调:“作画应自始至终把握整体效果——整体观察,整体表现,
整体流率局部。局部应服从整体,是习画进步的关键。我们应反对一个局部一个局部也拼播,这种把描
绘局部简单化的作品决不能成为一幅好画。因为这做,就会没有主次,不分虚实,失去完整的色调。评
判一幅画的优劣,并不是根据画面局部表现的好坏,而总是根本画面的整体效果而定。许多考生色彩成
绩不佳的理由,往往是在整体气氛上出来了问题。”
     在欧爷爷看来:“作画过程中应把握‘构图美、黑白灰、大对比、五层次、光固环’。这十
五字是十分具体,十分明确的要领。这十五字不仅是作画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环节及应达到的目标,而且
也是评分标准所必定包含的内容。画画是非常艰苦的思维劳动,因为要达到“构图美”(好的画面构
架)、“黑白灰”(画面在明度上明亮)、“大对比”(画面有层次感)、“五层次”(物体塑造有立
体感)、“光固环”(画面色彩有光源色)这样的目标,就要有刻苦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当然包括艰
苦的体力劳动。”
     听着欧爷爷侃侃而淡,我似乎已忘了时间与空间的所在,因为欧爷爷引领我走进了美术学习
的最高境界。对于只是美术鉴赏“门外汉”的我,欧爷爷不辞辛苦的细心讲解,更进一步体现了他老人
家的乐观积极,细心处理,直为人的品质。
     采访欧老至此,我个人觉得这似乎已不是一场采访,而是一堂欧老的专题讲座!
     当我和欧爷爷谈及最后一个话题时——作画应怎样适合艺术与技术,欧爷爷为我也为大家和
了全面的详解:
     “色彩静物和色彩风景,既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又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课程。艺术中
包含有客观的自然属性(即理性)和主观的自我属性(即感性)。在整个作画过程中,只有当理性与感
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作品才会有较高的水平。所以,作为艺术的基础训练不可片面地强调某一方或
忽略某一方”。
     (在我看来)自然属性容易了解。形成比例,明暗块面、透视变化等可以通过理性的分析,
准确无误地得到表现;而自我属性得凭借多了解美学知识,多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多去感受和体验在
干客观世界的美感方能获得。培养美感是基础训练的核心。所以,色彩基础训练应该包括审美训练和技
能训练两个方面。从感性激发理性,用理性美的激情和表现美感的目标去调动理性,激发理性,同时又
以理性去体现感性。
     简单地说,感性就是艺术加技术。乃有建在美感之上的基础训练,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并能取
得较快的训练方法。
     采访完欧老后,一些感触便袭上心头:欧爷爷真可谓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不仅教导我们审
美,作画的技巧;还教会了我们珍惜生命,学会所长,惜时如金,奋实基础,确立人生志向的优良品
德。同时也祝愿欧爷爷健康常在,青春永驻。并在他自己的漫漫艺术人生路上越走越辉煌!
品 吟 今 秋
2004级16班 陈 薇

没有太多绚烂的春花,没有太多飘浮的夏云,没有太多无情的冬雪,没有喧哗,没有旋转着的五彩;只
有一片安静纯朴的景色,只有成熟生命的深沉与思考,只有梦,像一树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梦——这便
是秋。
这已经是我生命中的第十七个秋天了。虽然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但每个秋天都各有内涵。秋是无限
的,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秋是成熟之季,无人置疑。当此之时,沃沃田野之上,麦浪翻腾;茂林叠翠之中,金果飘香。此外,这
个没有燥热,没有嘈杂,没有饥寒的季节能引发人们深沉,冷静的思考:回想已往的付出,认识今日的
收获,勾勒未来的理想。生命的成熟才是真正的秋收。
秋是吸纳之时。“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若未容纳这潺潺秋水,海何以成其大?若枫叶未纳过秋霜,
何以“红于二月花”,又何以使路人“停车坐爱”?今秋此刻,莘莘学子正伏案苦读,在又一学年的新
高度是,探求并不断吸纳着新知。
然而,世间没有完美无缺,秋也是如此。
秋隐寓着残缺。虽中秋之时,圆月当空,但往往这月圆之日,人事难全。被分隔于两地,两岸,甚至两
个“空间”的人们内心中的残缺是无法填补的。
秋透露着离别。那曾经绚烂的花,曾经青郁的叶,如今已黯淡无光,它们又何尝不留恋枝上的生活,但
却仍不得不随着一阵秋风纷纷飘临;那曾经相和相鸣,在一处繁衍生息的候鸟,又何尝不留恋这片居住
过的土地,但凉秋来袭,使它们不得不辞别此地,徐徐南飞。
但在我看来,秋的悲意丝毫不影响它的完美,反而使之更具色彩,更具魅力。
我并非不醉心春天的温柔,并非不向往夏天的挚热,并非不钦仰冬天的严威,只是生命应该成熟应该吸
纳,应该有点遗憾,就像秋天所给予我们的一样——然而,谁知道呢,谁去欣赏深度呢?

幸福的过去时和现在时
2005级4班 程 枭

乡下的生活如一杯清茶,没有酒精,没有香料,没有俗不可耐的添加物,经得起沉淀。
盛夏的太阳迟迟不肯下班,硬着头皮在空中磨蹭了许久才被夜色从天空的大屏幕上抹去。
野丫头踏着麦香到了一个小池塘边,自由落体式倒在一片青草丛中,等待着音乐会的开始。
她的手用力挥舞着,为了赶走来势凶猛的蚊子军团,不一会儿,她败下阵来,任蚊子叮咬。因为她不想
惊动音乐会的嘉宾。池塘波光粼粼,映着她稚嫩的脸庞。忽地,池塘里响起“咕咚”一声。
“呱咕,呱咕”,一只青蛙停在莲叶上,悠闲地唱起了小夜曲。“呱,呱,咕呱”,一只青蛙在远处回
应。不久后,一只青蛙也跳到了莲叶上。莲叶猛地晃了晃,像是不情愿,又像是妒嫉。
“咕,呱,咕呱”,两只青蛙对着歌,应该是情歌吧,空气忽然变得浪漫起来。月亮扯过来一朵云,羞
得遮住了脸。此时她已看不见任何画面,只是闭眼倾听。风撩起她的头发,在她的脖子上挠痒痒,她生
气地向空中打去,可风却从她的指间溜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她还不知道一首
词,只是听着,听着,进入了梦乡。
“咚”,“咚”,两只青蛙从莲叶上跃起,钻入黑压压的草丛中,也跳出了我的梦。
我在读辛弃疾的《西江月》时,窗外又响起了久违的蛙鸣,正好成为这首词的背景音乐。也许青蛙穿过
层层的钢铁森林,寻找在城市某个角落的它曾经的听众——我。
也许它会问我为什么很久没有去听它的音乐会?问我在封闭的空间里会不会感到幸福?答案是我很幸
福。过去的幸福会成为脑海中的一片美好的记忆,它不会消失,但也不会重现,人终究是在成长,有些
事物不得不入弃。我身边有家人和朋友,有正在奋斗的梦想,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再会,我儿时的朋
友。
于是我在台灯下奋笔疾书,耳畔仿佛又响起一阵遥远的蛙鸣。


                                   沁园春 习坎
                                           2005级8班 张 娟
                                                

                                    静伫细雨,
                                    风煞清影,
                                    竹林尽头。
                                    观校园内外,
                                    花团紧簇,
                                    绿草丛生。
                                    蕉叶抚人,
                                    落红点地,
                                    满目皆是秋之意。
                                    语新林,
                                    感人间朝暮春秋,
                                    唯有习坎!

                                           忆昔深情逸志,
                                           兴曾经未尽之风采。
                                           若良晨朴树,
                                           百鸟争晖;
                                           安貌勇志,
                                           扬帆展翅,
                                           进团入社,
                                           装点生活,
                                           争创佳绩出成果。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看我三中!

2005年1月19日星期三
再忆那面墙
□ 2004级12班 黄好
    上帝只是把普通人所难以感到的死亡来临的危机毫不留情地赤裸在我面前:这一秒我快乐地活着,
下一秒也许就死了。———题记
    上帝总喜欢漫不经心地安排一切,今天的靴子甩得是那样地突然,毫无预兆。躺在地上的时候,我
以为我已经死了,甚至灵魂也已经脱离了肉体。我的思想在继续,但已经感受不到肉体的存在,那感觉
就像做梦一样。倒下去的时候我只听见自己急促且强烈的呼吸以及面馆老板的大叫,当我感到后脑撞击
到地面时,我大概已经睡去了。之后便是袭遍全身的空虚:我想叫,但嘴正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住;我想
看清眼前的东西,但眼前只有一片迷蒙的白光。人处于痛苦中的时间总显得那么长,好不容易可以开口
说话了,我就报出爸爸的电话号码。好像过了半个世纪,爸爸终于来了,他扶着我,我吃力地站起来,
直了直身子。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恐惧,当阳光再次进入我的眼时,我与爸爸拥在了一起,我叫着:“太
好了,我没死!我没死!我活过来了!”泪水顿时决了堤。
    以前在医院听大夫说起过后遗症的危害,他也有说过这病随时可能危及到生命,可盲目乐观的我从
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临界"地感受到。以往听到上帝那厚重的靴子落在地板上总是有规律可寻,我总是准
备充分地来迎接它那惊心动魄的一响。如今上帝也淘气起来,他爱什么时候扔就什么时候扔。我也只有
从甜美的梦中惊醒的份儿。指不定什么时候我就……
    于是我又清晰地看见了那面墙,那面关于生命的墙,那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出斑驳树影的墙。它似
乎早已沉淀在我记忆之湖的深处,它几乎要在回忆之沙漠里被完全掩埋。而今这一切的突然,竟让我突
然又见到了它。
    这面隔着生死的墙曾那么决绝地横在我的面前,让我坚强的意志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可是我终留在
了有阳光的这边,温暖的明媚的阳光似乎将墙那边留于我性灵里的阴影融化和覆盖了;头发长了,连疤
痕似乎也不复存在。
    曾一言将墙的故事放在心里的我,却也早置其于身外。就在我盲目乐观地过着不太紧凑的日子,随
心所欲挥洒着钞票时,它终于又及时地来到我的面前,给我猛击一掌。
    的确,墙这面的人们并不会想到墙背后可怕的故事啊。
    现在我才真正清楚地认识到了这面墙的存在。人生自古谁无死?因此我更应该抓紧时间好好地活:
如果我明天就要死去那么剩下的这二十四小时我要用来汲取知识;如果下一小时我就要离开人世那么我
将用这六十分钟读完我刚买的书;即使生命只剩下一秒我也要用它来朝梦想努力奔跑。也许这短短的时
间根本不足以完成,哪怕是梦想的万分之一。但只要我这一生没有虚度,我便能够快乐满足地闭上双眼
迈步走向墙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