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61—4)
发表: 2010-08-03 10:26:47    浏览: 8195 次
沙市中学报(61—4)


                                感 动
                                  2005级4班 刘 桥
    巍峨华山,亿丈之城;盘延黄河,不测之渊,层层黄土之上,哺育着金色的巨龙;它吮吸着天地之
精华,自然之甘霖,深厚的文化在它赤红的血液中扩散,扩散到它每一丝须发,衍生出来的是一种气
质,民族的气质。
    万物生以情骸,而感动则是情的主导者。龙也有情,而且在它那深厚的内涵下蕴藏着的是五千年的
文化,五千年的情,五千年的感动。
    屈原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将自己溶化。溶化在雨露中,溶解在大地里,溶化在巨龙奔腾的血液
里,他成就了巨龙的骨骼,他让全天下为之感动,为他忠贞的节操而感动,为他死的勇气而感动,为他
所成就的巨龙的骨架,民族的骨骼而感动。
    孟子在逆境中衍生,在逆境中发展,在逆境中思考,在逆境中开导,在逆境中传承,他用感动成就
了巨龙的骨髓,巨龙的神经,他是巨龙的中枢,民族的中枢。
    林则徐在那烽火连天的时代,将力量延伸进海,用节操燃烧鸦片,将忠诚永驻皇城。他用他不屈的
坚强意志感动着巨龙,他是巨龙永不倦怠的肌肤。
    现代在巨龙身上繁衍,金色的发须,金色的铠甲,金色的瞳光,也许从此它可以在心迹中自由翱
翔,也许从此它可以摆脱穷苦的藤蔓,也许从此它可以从金瞳看待万物。
    然而金色里面的精髓,金色里面的中枢,也许从此将不见天日,也许从此将被历史覆盖,也许从此
将被市场经济的沙尘淹沉,也许从此将被民族遗弃。而那中枢里的感动也许将如屈原一样在汗液中溶化
化为一丝烟云,在空中不知不觉的涣散。
    今天,你在公交车上让坐,没有人会感动,代替它的是无数双异样的眼睛。
    你在马路边帮助老人或残疾人,没有人会感动,相反却会被人认为是比他们更恶的恶人。
    你把你多年打拼出来的上万存款捐献给希望小学,没人会感动。然而却会有一大批人说你是为了商
业影响力的提高。
    社会变了,感动少了,帮助少了,而代替的是怀疑,日益增多的怀疑。
    也许不久的将来林则徐都会被认为是爱出风头;屈原会被认为是心胸狭窄。
    但也许坚实的感动终究会冲破金色的铠甲,再次将它无尽的魅力铺展在中华大地之上。
(辅导老师:柳浪湖)


寻找遗忘的秋色
2005级2班 黄超然
    北方的秋至,如君临天下,写尽皇城的气魄,有着不可逆转的大气和严威。南方的早秋,却如君王
微服而游,来得风雅含蓄,只适于梧桐更兼细雨的低吟浅唱。聆听远风中蟀蟋的深情吟咏,遥望窗外凉
月纤尘不染。那触及指尖的阵阵凉意,诱惑者我披衣而起,找寻故土中被遗忘的秋意。
故土神游,多情应笑我
    一年前的早秋,对长江岸上古塔的寻访让我文思泉涌。此去经年,蓦然回首,心中沉淀满满一腔厚
重与庄严。廊腰缦回中,大江东去,深情的江水吟唱着千古英雄多少血泪,悲悯的泥沙埋藏着墨客骚人
几许才情。千里烟波,雾霭沉沉,萧瑟的秋风与退去的江潮互奏和鸣,黯然两岸多少绿荫,洒下片片木
叶,祭奠与江水不同逝去的历史。岸上的古塔只恨不能一同俱去。他长久地站立,经历千万日月升沉,
最终像一个悲情的老人,饱含泪水。体内诡异的符咒,捉摸不透的面目,被时间笼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塔里青灯古佛,沉香弥漫,守塔的老人慈祥善谈。大概是彼处来者甚少,老者对我的来访欣然如许,与
我交谈甚悦。这秋风中被遗忘的一江秋水,一座秋塔,一个秋士,不知何时再来有人叩开,撩去一层厚
厚的寂寞。
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
    曾经金戈铁马,曾经短兵相见,曾经烽火连日。蜀相为它愁刹两鬃乌云,仲谋为他心机费尽,多少
英雄在它脚下喋血,只为插旗在他宽厚的肩臂。坐拥险地,背临九曲江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兵家
必争,何等威严。三国驰骋僵场的战马,马类闪闪烁烁,厮杀和牺牲,重建和复兴,才更像本身。夜抵
古城,这座城池多像他千年前的样子。风霜剥蚀的岩壁,雨雪洗净血污。头顶南飞的大雁不再为疆场上
的惊弓之写。萋萋芳草,不会被马蹄践踏地枝残叶败。秋寒侵染他坚固的墙体,夜风中如此宁静,不再
是大战在即的寂寞,而是永永远远的沉默,同秋虫一道,发出微漠的叹息。衰败和遗忘,也是他本身。
神秘、雍容,辉煌,尽显大都的气度,而此时的一切,已被另一个时代的秋风侵入。它如此安详,却如
此寂寞。潮打空城……
在这秋色中,适时适度添上几笔闲悉。历史里沉浮回味的梦境属于她,只是谁知梦里花落知多少?(指
导老师:卢美仙)


书房小记
2006级16班 廖小蔓
    短短几年,父母在我的百般纠缠下,不断地给我添置书本,到现在,已经经营起了一个规模不大但
还算有模有样的书房。
    除了上学,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几乎是耗在书房里,小小的房间,一本本书端端正正地立在那里,庄
严又肃穆。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博大而又缤纷的世界,这世界不同于现实却又来源于现实,在这其中,
你有时会像一名吃力的登山者,卑微而又渺小,有时会像冷峻的旁观者,审视着人物命运的起落,有时
又会被人生的悲观离合所触动……
    其实,最喜爱的还是那与书为伴的满足,那以书为墙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坐在椅子上,呼吸着淡淡
的墨香,于是,所有的懊恼都释然了,只有甜甜的温馨宽抚心胸。
    江南天气几多雨,有时天空下起雨来,整个世界都被雨水浸没了。所有的声音都被水声掩盖了,心
情都与雨链交织了。视线中,朦朦胧胧地一片。独自走进书房,轻轻合上窗帘,便将自己从世界中分割
出来,安静地坐在书房里,让那静谧的气息在身边缭绕,消散了俗世的喧嚣,滤去了肩负的沉重的负
荷,在书与书之间吞吐一个精神的道场。于是,呼吸顺畅了,心律舒缓了,神情安定了……
    在我的小书房里,有清脆和谐的鸟语,有巍峨雄壮的高山,有柔和婉转的琴音,有萧瑟凄清的箫
声,有坚如磐石的友谊,也有凄美绝伦的爱情,更有意味深长的哲语和中外名人高尚的情操。这里,可
以让思维肆无忌惮地碰撞,厮杀出一片激烈的火花,也可以任由感觉起舞,在白纸上画下跃动的音
符……
    看书看得太累了,一阵睡意袭来,索性就伏在地上的一堆书中小憩一下,这时,仿佛就真地融入书
里了。淡雅的墨香就催着人舒适地睡去了。往往醒来的时候,就看到母亲哭笑不得的脸,一句嗔怪总让
人觉得十分安心。
    这一年,我要到我梦想中的的中学读书了,要带一些书到学校去,倒是书房一下子寂寞了,不得不
让书横七竖八地倒在柜子上,怏怏的,令我难过了很久。就顺便作一篇文章寄与我最爱的书房吧,但愿
她再不要寂寞了。
[点评:小作者用爱的语言把自己对读书、对书房的感受和热爱倾注于此文中,让人羡慕,让人惊
叹。](指导老师:李刚)
颂铅笔
2006级14班 付艳波
没有华丽的外衣,
一身木头就是你依附的唯一。
可厚厚的木头也挡不住刀刃的锋利,
你的衣服被一点点地削离,
最后露出纯黑的支撑背脊。
很少有人爱惜你,
只因你的防御太低级。
人们不断地剥削你,
可你依然在奉献,无私。
因为你知道自己的天职是——
不断地消耗自己,
勾勒出无穷的美丽。
(指导老师:高伦强)


砥砺人生 摆渡自己
——评林园同学作文《摆渡自己》
2004级16班 孙晗丹
    高山下,悬崖旁,风吹榕树沙沙响;
    大海边,沙滩上,潮涨潮落不寻常。
    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海岸边玩耍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只孕育着珍珠的贝壳,并在大人的引导下,
领略到了它所别具一格的美丽。
    林园同学据此材料为自己的文章拟下了标题:“摆渡自己”。如此具有哲理的标题使人顿时眼前一
亮,不禁感叹它所蕴含的智慧与哲思。人生何尝不是一只孤舟呢﹖生命何尝不是一方波澜起伏的江面
呢﹖作者在文章开头便强有力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摆渡自己。可谓直击人生。
    开篇,作者写道:“人的一生不会总是那么风平浪静,就像那只可怜而又可敬的贝一样。”人生本
为“可怜”,充满了荆棘与坎坷、艰险与磨砺。每个人都会面对“风刀霜剑”的侵蚀,遭受“雨打芭
蕉”的欺凌。我们似乎不能选择人生,但我们却能选择对人生挫折的态度。哀叹“平生遭际实堪伤”的
悲观者注定将继续沉沦,成为真正“可怜”的人;而“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者则会从困苦中崛起
成为“可敬”的人因此,是“可怜”还是“可敬”关键在于你能否逆流而上,摆渡自己,成为生命与
人生的主人
    接下来,作者写到:“当石子钻进自己的身躯后,贝为了自己的目标与追求,用坚韧的意志,将石
子打磨成晶莹透亮的珍珠”作者以贝为喻,点明了人生如同贝一样,也需用毅志磨砺自己,使之成为
明媚的珍珠这样精彩的开头,为全文定下了既强劲又合谐的基调,简明而又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观
点。
    随之,作者笔峰一转,谈到:“人生亦是如此。当苦难与挫折袭来时,有很多人经受不住沉重的打
击,倒在苦难与挫折的岸边,任四周的黑暗与孤寂慢慢吞噬自己。而有的人却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在河岸
边折了一只救命的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像那只可敬的贝,为了自己的目标与追求,用坚忍不拔的意
志摆渡自己,获得成功。”该段正反相较,说明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如何采取恰当的方式应
对。同时,也引出了“摆渡”一词,说明了其重要性。
    接下来,作者开始了举例论证。司马迁遭受锥心刺骨的折磨本是妇孺皆知的,但林园同学指出:如
果司马迁一味地为此感到羞耻、愤怒,倒在绝望的岸边,不再苟活于人世。那就不会有我们今日所看到
的《史记》了。是什么让他能够忍受如此折磨写下宏章伟作呢﹖是他坚忍不拔的意志,他为自己折了一
只名为“写作”的船,摆渡出绝望的岸边,最终实施了人生的目标。看罢此段,我很感动。千古以来的
愁思终被你一语道破。作者用恰当的事例进行合理的铺陈论述,以精妙发问的语言。让读者陷入沉思,
并自问自答,增强了文章的感召力,为后文向中心合围奠定了基础。
    进而,作者谈到了史蒂芬·霍金。“史蒂芬·霍金青春年少,满腹经纶,准备在事业上大干一番,
却不幸患上了帕金斯综合症。这对普通人来说,该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可他倒在挫折的岸边,却没有
被击垮,他依然用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在挫折的岸边为自己折了一只‘船’,一只名为‘探索’的船,
摆渡出绝望的心境.遨游在‘时间黑洞’中。震惊世界的《时间简史》使世人对史蒂芬·霍金肃然起
敬。”作者古今中外的结合,夹叙夹议的语言,使此段又成为文章中的一个亮点并且注重联系实际,
扣紧主题,始终抓住“岸”、“船”、“渡”等字眼,为读者指明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接下来,作者切中生活实际,提出:其实,当我们知道挫折常伴随着我们,苦难是生命的常态,我
们又何必自怨自艾,早早放弃。我们应该像司马迁、史蒂芬·霍金,甚至那只用血与肉将石子锻造成珍
珠的贝那样,用坚韧的意志使自己克服苦难。
    达到自己的目标。作者以名人为范,发出号召,运用排比、对偶,使文章具有鲜活的面目,强劲的
气势。并结合材料点明“意志”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实用性。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平静的湖面锻造不出强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了时代的英才。
我们应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在困难中摆渡自己,驶出绵延的黑暗,追求永恒的成功”多么精彩
的结尾,又是画龙点晴之妙笔。该段以名句领起,以倡议作结;并列的句式增强了气势,形象的比喻点
明了主题正如丁老师评语所述:“平实而隽永,凝炼而不乏清新”的确,阳光总在风雨后,霜叶红
于二月花人生的磨砺之美何尝不是人生的一大精彩呢。在我们遭受挫折时,应怀有“千江有水千江
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胸襟;当我们倍感紧张时,我们应捕捉“舟摇摇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的闲
适;当我们被众人轻视时,我们应充溢“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自信;当我们默默地奉献时,我
们应保持“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的平和。总之,我们在时刻进取的同时,也应时刻摆渡自
己。这样,才能笑到最后,取得成功读罢此文,我不禁深深钦佩林园同学的写作功底与文化素养。同
时,她的思想与倡导也深深鼓舞了我:
    让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摆渡
(辅导老师:丁家顺)

湖北省沙市中学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