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57—1)
发表: 2010-08-03 10:29:11 浏览: 8324 次
沙市中学报(57—1)
从习坎园走出的中科院院士
———陈和生院士专访
● 特约记者 陈谋新
2005年12月,在荆州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所长陈和生,光荣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院士,成为沙市中学走出去的第五个院士。2006年“五一”期间,沙市中学领导和荆州新闻记者赴北京
采访了这位对荆州有着特殊感情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经过多次联系,记者和沙市中学负责人一起来到北京,找到陈和生院士。虽是周末,可陈院士的工
作安排的满满当当。荆州客人的到来,让陈和生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忆起30多年前在荆州的经历。
陈和生院士197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南信阳的解放军农场劳动了两年,1972年再分配时
到了当时的沙市,原沙市市教育局安排陈和生到当时的沙市三中教书。
陈和生院士说:“沙市三中是一个很好的中学,有很好的传统,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情况下,我
觉得学校老师和同学都是在认真地教、认真地学,我从72年3月份到75年4月份在沙市三中教过数学、也
教过物理。我也感觉到在那段时间里,沙市三中的领导和老师对我都是非常关心对我有莫大帮助。”
正是这段时间的工作,让陈和生院士对荆州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到后来才有参加高考、出国留学
的经历,但陈和生院士认为沙市中学的一段时间对他的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他说,“那几年我在教书
的同时,我自己也没有停止专业的学习。”有了扎实的基础,恢复高考后,陈和生很顺利的考上了丁肇
中教授在中国的研究生,到德国汉堡丁肇中教授的实验室工作,接着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攻读博
士、博士后学位,1984年11月,已经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了半年博士后研究的陈和生,回到中国科学
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决心为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告诉我们,“可能我们这一代的想法和现在年轻人的想法还是有一些区别,我当时感觉到文化革
命,耽误了很多时间,也希望能尽快的回国,能够为国家科学事业发展作贡献。”
在当时的条件下,陈和生遇到很多实际困难,中科院高能所给他最大的支持。特别是在建设北京正
负电子对撞机工作中,邓小平同志参加动工典礼,为正负电子对撞机奠基,为高能物理研究所题词,给
他和课题组同事们最大的鼓舞。
他说,“对撞机建成,小平同志当时带领了中央政治局全体常委和所有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到高能所
参加了落成典礼,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就是中国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也是体现了小平同
志对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思想。”
1998年陈和生受命担任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成为投资6.4亿元改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大科学
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责任重大,陈和生每天都是如履薄冰。他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在国际上
也是属于难度非常高,它在很多方面比国际上已有的加速器的难度还要高,这样一个复杂的工程,每天
都会有矛盾出现,都会有问题出现,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麻烦和事故出现,压力是非常之大的。
自从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后,陈和生必须不断地切换自己的角色:有时是高能物理
方面的学者,有时是科研管理者,有时是总工程师,有时是商业谈判专家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他人生
的新挑战。他说,“这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也觉得由于事情太多,各种各样的事情太多,高能所
是我们国家在基础科学研究里面最大的一个研究所,加上这个对撞机的重大改造,广泛的国际合作,时
间是非常之紧,我想也只有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站在科学浪尖上的陈和生院士,尽管工作很忙,却还是时时刻刻记挂着曾经给过他帮助的沙市中
学。2000年,陈和生院士在宜昌参加完一个学术会议后,顺道回沙市中学,当时正值国庆节,门卫很负
责地谢绝他进学校参观,在他的再三要求下门卫才让他在校门边走了走,虽然新教学楼代替了原来的平
房,但他曾经生活工作了三年的习坎楼还是给了他美好的回忆。
他满怀深情地回忆到:“我在习坎楼住了三年,所以希望想回去看看,上次回去在校门边看了看,
变化很大,我很高兴,应该说沙市、荆州的变化很大。”
采访中,陈和生院士热情地介绍他自己的工作情况,言语中不时流露出对荆州的关注。采访结束
后,陈院士向母校赠送了礼品,并勉励母校的学生牢记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爱自己的国家,能够为
自己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要刻苦学习,扎扎实实的学习,让自己具有为国家发展、民族
振兴作贡献的本领。”
我校努力创建
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
2006年,北京奥组委将联合教育部启动全国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评选500余所奥林匹
克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邵世伟4月21日在接受中央和省(区、市)新闻单位采
访团采访时透露了这个消息。他介绍说,在奥运会筹备和举办阶段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工作是国际奥委会
对奥运会主办城市的要求,也是对我国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契机。为此,奥组委联合教育部制定
了《“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该计划已经于2005年在北京市实施,今年将在全国实
施。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学校课程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和命名奥林匹克教育示
范学校;在主办城市开展“同心结”国际交流项目;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奥林匹克教育的系列展示活动;
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研究;开发奥林匹克教育课程资源等。
据悉,为了赛事工作需要,今年计划在北京地区建设和命名20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在赛
区城市所在省市建设和命名20所,其他省各建设和命名10所,全国共建设500所。
我校有幸获得湖北省建设和命名的十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之一的申请资格。全校上下正全力以
赴,争创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
简 讯
★2006年4月29日,省教育厅对外合作办学评估组来我校评估,检查工作。
★2004年4月14、15日,湖北省初中化学、物理应用知识竞赛复试(荆州赛区)在我校举行,来自
荆州市各初中的优秀学生共1000多人参加了复试,我校的组织、服务等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各兄弟学
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006年4月24日,我校学生响应市政府号召,积极参与提高城市形象美化生活环境的洁城活动。
★2006年4月7日,在公安一中举行的“荆州市高中语文首届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会上,我校青年
语文教师喜获佳绩。
许丽莎的《一剪梅》获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杨洁、谭志红、秦卓琼、黄春黎等四位老师的教学论
文获一等奖。
“校训征稿”评选揭晓
经校训评审委员会慎重评审,确定以下来稿为获奖作品,现予公示:
一、校训:(三等奖4条)
8、申德才义 习坎以成
25、乐学 笃行 厚基 创新
54、尚德砺志 博学笃行
56、学以聚之 问以辨之 至善若水 自强不息
二、学校精神::(三等奖1条)
29、弘扬习坎 铸魂砺教 筚路蓝缕 追求卓越
三.校风:(三等奖2条)
12、校以育人为本 师以敬业为乐 生以成才为志
19、敬教劝学 兴贤育才
四、学风:(三等奖2条)
28、学以致用 切问上进
55、尊师笃学 求真致远
五、教风:(三等奖2条)
45、敬业 修德 治学 树人
55、修德启智 严谨务实
六、校徽:(三等奖3件)
(见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