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62—3)
发表: 2010-08-03 10:31:00    浏览: 8046 次
沙市中学报(62—3)


               颁奖辞:精练而优美的散文诗
                                 语文教研组   张安群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一次次颁奖典
礼揭开帷幕,一个个故事震撼着我们。这些故事之所以能让我们热泪盈眶,与主持人精美的致辞是分不
开的。文采斐然,情辞恳切,使得颁奖辞像一首首散文诗,让人的心灵在文学的河流中得到洗礼。是什
么让颁奖辞有了如此动人的魅力呢?让我们从实例中去欣赏,去学习。
一、     内容简明扼要,构思匠心独运
颁奖辞,即授奖典礼上介绍并评价人或物的致辞,是为了彰显受奖对象的人格或价值并激起观众的崇敬
或喜爱之情。但人的一生何其漫长,事物特点何其繁多,所以致辞不能面面俱到,而应“取其一点,不
及其余”,化大为小,化繁为简,选择最感人的事迹或最鲜明的特点来以小见大。
人物颁奖辞多由两部分构成:简要概括生平事迹,高度评价其人生价值和人格魅力。如2003年感动中国
给日本律师团团长尾山宏的颁奖辞,“一位70岁的日本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
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作者撷取了为受害中国人而呐喊的事迹来代表老人漫
长而伟大的一生,简要而典型;“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
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是对
其崇高精神的评价和赞扬,中肯而满怀激情。
事物颁奖辞常简介事物特征并揭示其价值,如2004 年“中国魅力城市”组委会给襄樊的颁奖辞,“这
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依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借得一江春
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盛”从地理优势、自然风光和人文特点三方面介绍襄
樊,“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今天,这里已经成为内陆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 由古及今评价其重
要地位。
二、     叙述描写精要,抒情议论精当
  颁奖辞一般篇幅短小,要调动观众或听众的感情,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2004”感动中
国”给任长霞的颁奖辞,“她是中原大地上又一个女英雄”起句议论,给予人物高度评价;“扫恶打
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概述其事迹;“十里长街,白花胜
雪,挽幛如云”运用描写侧面烘托其人格,并隐含深情怀念;“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
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议论抒情揭示其精神实质。叙述、
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运用,读来具体感人,让人回味无穷。
    有的颁奖辞却在尺幅之间,事、情、理融为一体。如西藏边防队长索朗2005年入选“我最喜爱的十
大人民警察”,他的颁奖辞“如果说,喜玛拉雅的群山是一个个手挽手的戍边将士,那他就是山顶的一
面红旗!他的高大并不仅仅在于曾经冒着生命危险解救过多少遇险的牧民,更在于他那让人们难以忘怀
的、在风雪交加的边防哨所中度过的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他用22年的美好青春,书写着人们难以想象的
生命日记。平凡在这里就是一种崇高”巧妙地融叙述、描写于抒情议论中,显得文辞典雅,诗情洋溢。
    也有的颁奖辞纯用抒情和议论,让人在饱满深沉的讴歌中激起仰慕或向往之情。“如果说,华强北
电子街是一条河,她,曾经是这条河的源头;如果说华强北商圈是一个舞台,她,曾经是这个舞台最早
的导演;如果说深圳电子工商业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她,就是看着这棵树长大的园丁”,这是深圳
电子大厦入选2005年“蕴藏深圳改革开放历史的十大建筑”的颁奖辞,全辞用三组比喻和排比层层推
进,巧妙揭示了电子大厦兴起华强电子商圈、带动深圳电子工商业发展的枢纽作用,精辟的议论中透出
浓郁情感、磅礴气势。
三、     句式参差错落,修辞精妙典雅
颁奖辞往往长短句参差错落,整散句结合,语言精美,音韵和谐。如2003年给巴金的颁奖辞,“穿越一
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
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两组整句中夹杂一个短句“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最后
以长句“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评价巴
金的独特魅力,听来气势贯通,节奏鲜明,情感表达流转自如,富有音韵美。
颁奖辞还常运用逻辑严密的复句,如并列、转折、递进、因果、条件复句等。2005年“蕴藏深圳改革开
放历史的十大建筑”给莲花山广场邓小平雕像的颁奖辞,“这座山海拔不高,却镌刻着几代人的精神高
度;山顶上的广场不大,却演绎着特区25年的沧海桑田”连用两组转折句,在语意的逆转中让人领略这
个建筑的不凡意义;“这里每天都有无数人登高:登高而怀人,我们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登高而望
远,我们看见的是秋天的收获”运用并列复句,含蓄典雅地揭示了雕像的历史价值:因为曾有 “春天
的故事”,才有今天深圳“秋天的收获”。缜密的语言引导人们透过人物事迹或事物表象去领悟其深层
内涵。
比喻、对偶、对比、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颁奖辞显得生动而有内蕴。2002感动中国的煤矿
队长张前东的颁奖辞,“他无畏、清醒、果敢,他的人格光辉照亮了黑暗的矿道,照亮了几百个矿工的
生命,更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运用比喻、拈连、排比的手法,行文活泼,语言新颖,含义丰富,情感激
昂。
四、     情感深沉丰富,风格灵活多样
因对象的事迹不同,颁奖辞的情感也不同,或热情赞扬,或沉痛怀念;而致辞风格也多样,或平易,或
华美,或哀婉,或明快……2004年感动中国给公安局副局长明正彬的颁奖辞“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
够夺人心魄,那是因为铁与血的交响。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
动,难不倒;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人们才能享受阳光灿
烂”语言华美,气势充沛,赞誉之情溢于言表;“白芳礼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不久前离开人世。他生前
靠蹬三轮车赚钱支教,18年来,共捐出35万元,资助了300名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让整个社会为之感
动,为之汗颜” “老人支教的出发点很简单:他看不得孩子们因为穷而上不起学”,“2005为了公共
利益年度人物奖”给白芳礼老人的颁奖辞在平实而沉痛的叙述中牵动我们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颁奖辞虽短,细细欣赏,却也魅力无穷。当颁奖典礼逐渐成为热潮的时候,请静下心来,去品味那精彩
的致辞,让我们在优秀事迹的感化中去升华人格,也让我们在散文诗般的熏陶中去提高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2002 “CCTV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名单及颁奖辞
2003 “中华轿车杯”感动中国颁奖辞
2004 “大众汽车杯”感动中国颁奖辞
2004年度CCTV中国魅力城市颁奖辞
2005年“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颁奖辞
2005年“蕴藏深圳改革开放历史的十大建筑”颁奖辞


                      行走在梦想和现实之间
                               ——十月段考后的学习反思
                                       2004级(5)班 陈雨蒙
十月段考已经结束了,班主任按照惯例要求我们写考后总结和反思。对于反思,以前总认为是浪费时间,
总是浮光掠影应付式地泛泛而谈。今天,当自己真正沉下心思考来,认真的反思时,发现原来反思本身就
是一次很好的学习过程.
首先,重视基础很重要.此次考试虽然分数差强人意,但问题也还是暴露出一些,主要体现在课内知识
上。细细想来,也有一定的必然性。象语文的学习,我平时几乎不在课本上下功夫,语文书从不带回
家,考前一晚突击背了两段课文。因此,开卷头两道最基础的语音、字词题都错了,这充分证明了我平
时对字词等基础的忽视。由是观之,今后要多看课本,以加强基础知识,对课本注释尤其要注重理解记
忆。
其次是心态。 到了高三,在高一高二还学有余力的我一下子觉得作业很多,时间紧,精力差,而且周
围会出现个一天能做7套试卷的强人,那简直是对我自尊心地极大打击,甚至还会有平时没见他做多少
题却每次测验都名列前茅的人,那对我是更大的刺激。后来,平心静气的想想,其实大可不必在意。高三
人人自危,各人有自己的复习方式。只要掌握自己的学习规律和作息,带出自己最适应的节奏,稳定自
己的心态就行。如果看到一个学习方式就学一个,只会事倍功半,最后一团乱麻。班主任沈老师为我们
定的班训“因为专注,所以高效”,就是告诫我们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效率。对于我来说,关键是把自己
的学习节奏带得炉火纯青。比如,每天定量练习,适当调整作息和状态,只要坚持不懈,肯定会有成
效。别的不敢保证,至少在心理素质上你是稳定的,在考试时是有一定战斗力和杀伤力的。
再次,课堂听课一定要认真。此次考试数学试卷,有两道大题是老师课堂上讲解的习题的变体,上课
时,认为自己会做就没怎么认真听,忽略了老师讲的题目的变体和迁移。反思之后,觉得老师的讲解能
让我们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知识,也会使我们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所以上课认真听讲比起自学来可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会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或技巧,这些都是老师
多年经验的精华,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上课认真听讲是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最后,要更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要成功地自主学习,今后必须自己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也要与同学多交流,学习别人的好方法会给自己一些启发。有时教师他会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中另一个关键就是合理安排时间,比如处
理作业最好用整段的时间;不要在课间赶作业;要安排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或看课外书;开始学习前先定
一个简单的计划,学习完后再回顾反思一下;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之处要及时请教;遭遇挫折时,不
要被沮丧淹没,而要尽快振作起来;处于低谷时常常自我激励;学习时静心专注,心无旁骛;有进步时
适当给自己一点奖励等等。坚持做到这些,我想每一天的学习生活都会非常充实。最后祝愿行走在梦想
和现实之间的自己明年在快乐中走向成功!

老师评语: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三境界中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尽天涯路”,
在每一个属于自己的寂寂空间里,为了理想默默奋斗,那是一种幸福:充实的幸福;而当自己在灯火阑
珊处寻找到自己的理想后,回想那些经历,那更是一种幸福:感动于自己的幸福。(沈一夫荐稿)


                                传承与弘扬
                                   语文组 赵五艺
    在中央教科所的倡导与帮助下,我校正在开展“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的课题研究,这是一件可喜
可贺的事情。传承千年文明,弘扬中华文化,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当下快餐文化、娱性文
化、消闲文化和物欲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迷失着我们视野的背景下,重读历史、走进经典已成当务
之急。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尽的宝藏,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简
而论之,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如下特色:从哲学思想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是“入世”的,主张重视
现实,力求改善现实;从历史动力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人及人的作用,“子不语怪力乱神”,
具有鲜明的反迷信色彩;从学术态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百家争鸣、兼收并蓄、不拘一格,颇具开
放性;从功利目的来看,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群体利益和长远的战略利益;从生存条件来看,中国传统文
化具有超越时空的广泛适应性和强大的凝聚力。上述种种也许仅为浅陋之见,但已是说明中国传统文件
的博大精深。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中国传统文化历尽劫难,受到了冷落乃至否定。粉
碎“四人帮”,“拨乱反正”之后,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从封闭到开放的社会剧烈变动所引起的文
化失序和道德紊乱,使人们渴望重新认识和评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力图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当今以
至未来社会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这是近年来兴起的回归传统的全球文化思潮在中国的体现。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云蒸霞蔚、博大精深。无数炎黄子孙受其熏陶;同时,中华儿女们又不断地为
其增添辉煌。毛泽东同志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遗产。”
历史的潮头不断涌动,我们的民族正大步迈向现代化,传统文化是否已成为过眼云烟、明日黄花?当我
们处于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我们在理智地审视历史之时,是否感受到华夏传统文化正如黄河、长江历经
千回百转而积淀的深厚伟力和壮阔气势让人肃然起敬呢?今天,无论从个人修养还是到全社会的精神文
明建设,如果割断历史、抛弃传统,便无异于离开我们脚下坚实的大地。作为现代中国人不了解中华传
统文化的精髓,不知道如《论语》、《孟子》等等一系列历史、哲学、文学的经典,不仅是知识结构方
面的一种缺陷,也难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要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首先是学习、了解、理会其基本内容,
然后古为今用,服务现代,创造未来。
    为此,我们借校报一隅,开辟“走进《论语》”专栏,以“原文、译文、读解”的方式,和全校师
生一步步走进圣人孔子的内心,走进儒学思想的核心,去感受那一份神圣,领略那一份睿智,拥有那一
份博大与深刻。
是为序。


                                          2006、10、27于逸夫楼


湖北省沙市中学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