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62—2)
发表: 2010-08-03 10:31:16 浏览: 8079 次
沙市中学报(62—2)
荆州市第二届中学生软式排球赛在我校隆重开幕
2006年11月17,由荆州市教育局、荆州市体育局联合举办的荆州市第二届中学生软式排球赛今日
在我校隆重开幕。参加这次比赛的有市直学校和各县市区的代表队共35支。出席开幕式的有市人大副主
任吴建国、黄绵寿,荆州市教育局、荆州市体育局、长江大学等有关领导。开幕式由荆州市体育局副局
长林纲耀主持,沙市中学校长邓北平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各代表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通
过这次比赛各代表队能加强了解,增进友谊。随后荆州市人民政府督学办公室副主任涂圣权同志希望各
代表队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裁判员代表、运动员代表宣誓后,市人大副主任吴建国宣布比赛开始。根
据赛事安排,比赛分高、初中组进行,历时三天,将于11月20日结束。
荆州市中学生软式排球赛近日在我校隆重闭幕
2006年11月20日,经过三天紧张激烈的比赛,第二届中学生软式排球赛圆满结束。松滋一中获得高
中组男子冠军,女子冠军;松滋八宝丰收中学获得初中组男子冠军,松滋三中获得初中组女子冠军。
Merry Exam
Ended! The middle-term examination. We can finally take a breath. ‘Who created the
exam? I hate him!’ Maybe when an exam is coming, the students who have to work hard will
ask such a question, or even curse the exam in heart. However, we still have to face the
music. So why not think it in a positive way? Accepting it calmly, you may get a better
consequence.
First of all,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exams. As everyone knows, the
people of ability are the key point of developing, but how can we select them? Only by
watching one’s behaviors in daily life? That’s almost a impossible mission. Firstly, we
have such a large population; secondly, doing that may cost a great deal of resources.
So, selecting by an exam may not be such a bad ideal.
Secondly, after many years of developing, the exam system is becoming maturer and
maturer. From setting questions to printing, we can believe that it is quite strict, so
we can compete fairly. That is an advantage that other measures don’t have.
There is a saying ‘Examination is raising the people who have high marks but poor
abilities.’ But watching present society, the saying is not true. More often people who
have abilities is the ones who have high marks. I dare not to say that marks mean
everything, but it indeed means most of things. Because in the course of studying and
preparing, you can develop the many good characters, for example, hard working, positive
attitude and no giving up. These will surely let you have more advantages in the society.
So, I suggest, stop complaining, just try to enjoy, enjoy the course of studying, not
the marks. And then, you will be brighter and more confident.
By Tu Mengyi (屠梦漪)
From Class2 Grade 2
Guided by Joan Chou
我的从教之路
习坎名师 中学高级教师
语文教研组长 赵五艺
走上中学教育之路,其实是一种偶然。“文革”后的恢复高考,使原本梦中都不曾想过的事竟然
成了现实。世事沧桑难料,被时代耽误了的我走进了师范院校,从知青到工人到大学生,这一系列的人
生际遇使我的青年时代既呈现出大时代的鲜明特征,又带有一点点传奇味道。
1981年初春,已近而立之年的我登上了习坎校园的讲台,拿起粉笔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果
说冥冥之中有一种昭示,那就是家母从教一生,做了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源于儿时的熏陶,耳濡目
染、潜移默化,使我自少年时代就养成了钟情文学和酷爱读书的习惯。在讲台上讲课的感觉似乎是一种
天性使然,那种朗读时的陶醉,与学生交流的愉悦以及钻研教材、准备教案等等所带来的思考的享受,
与我的人性取得了无形的契合。以至二十多年过去了,对文章咀嚼琢磨的习惯与兴趣不仅丝毫未减,反
面愈久愈浓、愈厚、愈深。记得当年讲的第一课是朱德的《母亲的回忆》。当时的上课情景至今历历在
目,而这篇文章给我的从教生涯所带来的影响已不能用文字表述。也许是第一次成功带来了成就感,几
十年来我对自己的教学始终很有信心,有时甚至到了自我欣赏的境界。
从初一开始一口气过了六年直到高三,一次性走完了初、高中的所有年级,完成了十二本语文教
材的教学,并成功送走了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学生;有的进了大学,有的踏入社会参加了工作。如果当年
的大学像今天这么多,估计他们都会顺利成为大学生。
随后的教学循环往复,但多在高二特别是毕业年级,送走的毕业生已有十四五届。这些学生一部
分遍及世界许多国家,更多的是在国内各行各业从事重要工作,早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回首二十多年的教学之路,若细细回溯便有说不完的故事,而粗略观之却又无甚惊人之处,既少
辉煌亦少挫折,唯一欣慰的是许多学生至今记得我给他们上的许多次课。
当然,让学生学有所获,让他们一生都能从你的教学中获得裨益确非易事;而把教学上升到艺术
的高度,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又的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二十多年来,我力争把每节课都当成艺术
创作来处理,不断反思、总结、提高。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激励心
智,洞彻人生,健全人性,完善人格是语文教育的至高境界。语文的多重性功能决定了它在多层面上的
生成价值,而其人文性意义就在塑造人、改变人,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在心智、德行上走向完
美的人。因此语文的工具性意义并不是最重要的。过去长期囿于某些权威的工具论,过于强调语文的工
具性意义,致使语文学习变成了接受死知识的过程,将许许多多优美深刻的文章、作品变质成了切割所
谓知识的解剖对象,把一篇篇美文分解得支离破碎。我在教学中更注重通过各类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去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陶冶心性情操,辨析真善美与假丑恶;
使学生在为人处世上更懂得如何去提高自己的个性素养,提升自我的人生品位,并能运用所掌握的语文
知识及能力去开创自己的未来生活,用自己的语文修养去影响身边的人。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最高追求。
为培养学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提高语文修养,我致力在教学中形成科学有序、有效的教学方
法和相关系统,如课堂教学的“四自”,阅读教学的“三层次”,作文教学的“三维”“四气”“五意
识”,高考备考的完整体系等。这些方法与系统在实际教学中带来了极为明显的效果。1986年参加全市
高中优质课大赛,获全市第一名;曾培养出省状元、市状元,并两次摘取全市语文高考桂冠;曾用两年
时间使一个高一时语文成绩处年级最差的班,参加高考时成为成绩最好的班;还曾于2003年和其他老师
一起让一个普通班考取“北大”的学生达三个之多,并夺取了全省文科状元;多次获市“教育先进工作
者”称号,并获“高中教学特别贡献奖”;指导学生参加阅读写作大赛,获全国、省级奖励多次。1987
年加入省中语会,现任市中语会常务理事,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多次担任市教学竞赛、论
文评比的评委。2006年被评为沙市中学首届“习坎名师”,并被学校、市教科院推荐为2006年“全国优
秀语文教师”。
多年来坚守教学一线,长期满负荷、超负荷工作,至今人已“奔六”仍承担两个毕业班教学,并
兼有市、校许多额外工作,多年担任教研组长。概括起来为:工作讲良心,教学靠水平,成绩凭努力,
从不争荣誉;视教学为自我价值体现的主要途径,视荣誉地位为不屑之身外之物;虽谈不上淡泊名利,
但绝不为此劳神费心。
勤学习是保持思想敏锐、知识更新、学养丰厚的唯一路径。多年来我坚持阅读各类书籍和专业刊
物:教育教学理论、文学、哲学、心理、美学等,并写下大量读书笔记。勤思考是保证一个教师独立思
想、创新进取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尊重权威,学习权威,但从不迷信权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寻找
真理的过程中保持清醒头脑,成为一个真正的自我主体。
苟子说:“学不可以已。”又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固,教学相长也。”作为一名教
师,教与学是不可分离的两翼。在做一名师长的同时,我们也是一名须臾不可懈怠的学生。勤学勤思是
一名教师成功的前提。当我们迈动双脚去探寻和踏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时就已注定与别人不一样,所以每
一个人的路都只是唯一的,我的从教之路也应该是与众不同的吧!
我愿在继续学习和不断思考中将这条路坚持走下去,为了那份自得,为了那份责任,也为了那份快
乐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