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65—4)
发表: 2010-08-03 10:34:44    浏览: 7669 次
沙市中学报(65—4)


                     理科综合复习方法与应试策略
                                 李景鑫 张俊 刘仁宏
    理科综合满分300分,占高考满分的40%,对于高考成败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卷的特点一是
各学科试题的相对独立,二是命题以能力立意,三是试题量相对较大。如何进行第二轮复习,如何应
试,本文就此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上篇:复习方法
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基本元素是概念和规律,而永恒的是研究问题的思想方
法。我们复习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概念复习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描述,其指向客观、具体,既有其特指的一面,也有其内容丰富的一面。建
议同学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1、直观性:将概念和它所描述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有意义学习。如 “细胞的全能性”的定义
为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即细胞的全能性指的是细胞分化发育的能力。
2、准确性:明确概念的确切含义,了解其特指的一面。如 “单倍体”不是字面理解的意思,它是指体
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即凡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它可能含有多个染色
体组。
3、全面性:即明确概念内容丰富的一面。如学习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应联想到下列物理量:质量、摩尔
质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键能、燃烧热、化学反应速率等。
4、交互性:不同概念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研究氧化还原反应时,要考虑一组概念:氧化反应和还
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有些概念属于同
一类,如表示粒子的组成和结构的有: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
结构简式、原子符号、离子符号、元素符号。以规律联系起来的概念间存在因果关系,如合外力与加速
度、功和能、冲量和动量。注意概念间的联系能对概念的理解起到深化作用
二、规律复习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
向发展,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发现它、认识它进而利用它。我们的学习程序应
是:
1、了解规律得出过程。
自然科学规律得出的途径之一是由实践经验或实验归纳总结。如机械能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阿伏
加德罗定律等。
途径之二是由理论推导得出,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
途径之三是可靠事实加科学抽象和推理得出,如牛顿第一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
得出。
途径之四是实验、假说、再实验、再假说、……,然后逐渐逼近真理,如光的本性、原子结构理论、有
机结构理论等。
2、全面、准确和多角度的理解规律内容。
①明确规律的适用情景、范围和条件。
实验总结的规律取决于实验时对条件的控制,如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只运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
理论推导得出的规律取决于推导前提和推导时用到的实验规律的适用范围,如动能定理推导前提是一个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经过一段位移,速度发生了变化,若属于这一情景则应考虑应用动能定理,而推导
过程中用到了牛顿第二定律,故其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
由于中学生知识水平、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规律的得出在中学教材中不可能完全到位,我们应注意到
教材中给出的推广范围和条件,如原子结构中的8电子稳定结构。
②理解规律表达的意义,而不是仅仅记住公式。如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研究对象是某一部分电路,可
以是一个电阻,也可以是多个电阻, 是这一部分电路两端电压, 是这一部分电路的总电阻, 是通过
这一部分电路的总电流。
③掌握规律的各个细节,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不仅要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还要理解外界条件
(浓度、温度、压强)的改变,是如何向削弱这种影响改变的方向移动的。
④掌握规律的不同表达形式、文字、公式、图象和表格等。如阿伏加德罗定律,是指同温同压同体积的
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据此导出的表达方式有许多形式:同温同压下, ;同温同压下, ;
同温同体积下, ;同温同压同体积下, 等。
3、熟练掌握规律的应用步骤。
规律的应用步骤不是人为编造,而是由规律的内容决定。动能定理的内容为: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要应用动能定理必须回答如下问题:哪一个物体?初、末动能各多少?哪些外
力?各做功多少?然后才能列式求解,这就构成了动能定理的应用步骤。如果我们思考不到位,就可能
导致结论错误。
三、构建知识体系
中学理、化、生学习的是基础知识,绝大部分属于经典内容,经过长期锤炼,已经形成相对完美的知识
体系。在这个知识体系中,被研究的各种自然现象是纲,由基本概念和规律构成目。
1、按各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构建知识体系。
自然现象是纷繁复杂的,人们研究时必须分门别类研究,这就形成了理、化、生等不同学科。在化学学
科,又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实验等。这种方式我们
称之为分区式结构。
人们研究自然现象。往往从简单、基本的问题开始,如研究物体的运动从质点的运动起,而研究质点的
运动先研究直线运动,研究直线运动时先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这就形成了阶梯式结构。
对真理的认识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如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
有结构的,卢瑟福推翻汤姆生的均匀结构模型建立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原子理论到电子云。这样一个
逐渐逼进真理的过程,使我们有一种曲径通幽之感,可以称之为长廊式结构。
人们研究一个问题往往从不同角度研究,研究化学反应,不但要考虑物质的变化,还要涉及能量的改
变。这是一种并进式结构。
掌握了自然现象的规律,要应用于实际问题。了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代谢、细胞呼吸
的知识及影响它们的外其因素后,就要理解农作物增产,合理施肥及果实蔬菜保鲜、粮食贮藏的原理。
这是一种延伸式结构。
2、构建过程中,要注意不同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网络式结构。
如“物质的量”的概念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它是化学计算的核心,从微观到宏观、从固体到气体、从
纯净物到混合物中的各类计算,都用到物质的量。
不同部分知识有着共同的思维方式,如运用有关平衡的思想讨论的问题的有: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
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
许多零散的、彼此间可能没有任何关联的知识,也要依据某些相同点,对它们进行整理,如许多化学实
验操作,都有先后的顺序要求,不能颠倒,否则,就会影响实验效果,甚至造成事故。
四、构建思想方法体系
1、了解学科知识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不仅能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也能给我们解题以启示,更
是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
理、化、生学科有一个共同的、根本的思想,那就是理论的建立必须以实验事实为根据,而且是大量的
实验事实且不能有一个反例,如果有一个反例,就应对理论进行修正。
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理想化方法,如自由落体运动、简谐运动等物理模型。等效方法,如力的合
成和分解、有效值定义。类比方法,如电势差概念的建立。近似方法,如证明单摆摆球的运动是简谐运
动。探索法,如原子的构成,就经历了实验事实→假说→再实验→再假说……这样一个逐渐逼近真理的
过程。
2、构建解题过程指令性系统。
①审题
审题是首先是看,了解题目的熟悉程度和难易程度,决定是否立即解答该题。然后是读,接受完整信
息。读的同时要分析,要注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或词组、要找出隐藏条件、排出迷惑条件,透析出已
知条件的内涵。要明确条件提出的角度、要设法简化已知条件,有时还可以图示已知条件。同时通过联
想、对比、归纳等方法把握变量间的关系,各局部间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还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等等。
②决策和表达
审题完毕,要立即做出决策,即用什么方法、用什么的规律求解。对于文字表述题,要注意语言的逻辑
性、规范性、要避免出现歧义,然后按正确的格式,规范书写。
③演算
演算中首先注意演算的规范和条理,其次注意演算的技巧:如降次、似少方程的方程组、求极值等。
④讨论
讨论的内容有:解的意义、解的成立范围等。
下篇:应试策略
应试即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加上聪明才智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应试的根本策略是对知识的融会贯
通、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如何正常的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就是应试策略。
一、心理策略:
1、摒弃杂念,排除紧张情绪。很多同学明知这个道理却无法做到,那么你不妨尝试与别人交谈,谈些
与考试无关的话题,尽量使心情放松,排除干扰。
2、集中注意力。一定的神经亢奋或轻度紧张有利于大脑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活跃思维,所以应
使注意力高度集中,确保思维的灵活和敏捷。
二、答题策略:
1、做题顺序
一卷的选择题最好按顺序做, 对于没有把握的题随时标记,以后复查,一卷总用时50至70分钟为宜。
二卷的非选择题采用按顺序做与先易后难相结合的方法。
先易后难,敢于放弃。在做好会做的题的基础上,关键是做半会半不会的试题,哪怕只写一个方程式或
公式。对于从来就不会的题,果断舍去。
先熟后生,合理用时。熟悉的题目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留下更多的时间来思考那些不熟悉的题目,
最大限度提高时间的利率。
2、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题目是解题的信息源,它包括文字、图像、表格、公式、符号等等,审题一定要全部看清楚。有了审题
的慢,才能形成合理的解题策略,才有答题的快。
3、运算要准,胆子要大
高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反复验算,更不容你一再地变换解题方法。当然也不能钻牛角尖,一旦发现自
己走进死胡同,还是要迷途知返。
4、书写规范,既对又全
试卷不是给自己批的,要给批卷人留下良好印象,必须层次分明,要点清晰,书写规范。 记住:不怕
难题不得分,只怕会做的题被扣分。
三、思维策略:
1、先常规,再技巧
大多数试题考你的常规思维,考你的双基,不要求你使用简便方法或根本就没有简便方法,解题时应
先使用常规思路去思考,受阻时再考虑有无特殊技巧。
2、先特殊,再发散
有些题目较难,可以以退为进,将普遍问题特殊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先解决特殊情况,再将特殊
情况一般化。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可能会得到茅塞顿开的启迪。
3、先正向,再逆向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出现了障碍,我们应逆向思维探求解题的突破点。常用的反证法、分析法都是典
型的逆向思维的方法。
4、先联想,再转化
有些题目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应该先联想到实际问题的具体情景,再将它模型化。也有的题目看似陌
生,但若对其特征、特点、形式进行联想转化就不难发现,它们不过是我们熟悉问题的变形。
四、复查策略:
做完试题,如果还有时间,应认真复查,复查时:一查姓名考号答题卡;二查有无未做或遗漏的题目;
三查有无誊写抄录错误;四查异法验算结果是否相同。

湖北省沙市中学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