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辉煌七十载 习坎铸校魂
——湖北省沙市中学七十周年校庆巡礼
发表: 2011-11-19 17:06:03    浏览: 6823 次
  楚塞三湘接,荆江九曲回。三国故里,楚都东郭,美丽的长江之滨,灵秀的荆楚腹地,矗耸着一座神奇的智慧圣殿——湖北省沙市中学。

  倚荆江而扼三峡,枕平川而览华夏;北弥陶牧,南极潇湘;星分紫云,气贯神州。岁月见证了她的历史,历史承载了她的梦想。

  七十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先辈殚精竭虑,上下求索,构筑了一座不朽的文化大宅,创造了一种永恒的精神境界,打造了一个卓越的教育品牌,用挚爱谱写了永恒的生命赞歌,用智慧演绎了美妙的学府传奇。

  七十年,风湖北省沙市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邓北平风雨雨,化茧成蝶;七十年,栉风沐雨,凤凰涅槃。沙市中学创始于1941 年,初名“湖北省立第四高级中学”,简称“四高”,是江汉平原唯一一所国立高中。1947 年更名为“湖北省立沙市中学”,1956 年更名为“湖北省沙市第三中学”,1999年恢复校名为“湖北省沙市中学”。

  70 年的历史,她总在拼搏,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70 年的辉煌,她用自己的勤勉、汗水与思想为中国教育写下了浓墨重彩、荡气回肠的篇章。她是1953 年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第一批重点中学之一,首开“湖北省示范学校”的先河,曾两次受到国务院嘉奖,6 次受到部委表彰,3 次荣膺“中国百强学校”的光荣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为国家培养出了5 名两院院士以及数位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自1996 年以来,又培养了7 名省级高考状元。在江汉平原、湖北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

  凤舞九天耀习坎 龙腾环宇臻鹏程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学校文化就是能够把散落的师生个体串成一个整体的那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是一个学校发展进程中潜移默化而逐步积淀下来的一种聚合力,是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标记,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深度和办学高度。

  “习坎文化”是沙市中学独特的文化。著名逻辑学家汪奠基先生,在学校现在的文化长廊处,曾修建一栋办公楼,并亲笔题名“习坎楼”篆刻石碑置于该楼基脚,此后,沙市中学就与“习坎”结下了不解之缘。“习”,乃重叠之意:“坎”,作坎坷困难解。“习坎”,即从困难中学习并成长,主动吸收知识,迎接挑战,接受困难带来的磨砺,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

  后学校虽屡次迁徙,历经艰难,但沙市中学人总是牢记“习坎”二字,用自己的实践谱写着辉煌的习坎记忆。

  几十年风雨如磐,历代的沙中人坚信“名校之名在于文化”,坚信“文化是学校的根”的道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了属于自己学校的“习坎文化”的内涵。经过多年的挖掘、讨论、整理,学校提炼出“砥砺德行,上善若水,克难履艰,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以此自励、自勉,并秉持着学校精神的价值信念和以水为德的行为准则,在文化建设上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富有特色的习坎文化体系。

  学校文化体系分为有特色的精神文化、有风格的行为文化,有柔性的制度文化,有品位的物质文化四个方面,通过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构建,现已形成了《湖北省沙市中学习坎文化解读》专著,并作为校本教材,开设课程。同时,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由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老师间周讲解学校文化解读专著和国学经典,全体师生共同学习。

  绵延七十年的“习坎文化”让沙市中学获得了无数荣耀:1953 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中学;1960 年和1979 年沙市中学校领导两次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群英会,并获“国务院嘉奖令”;1986 学校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随着21 世纪的到来,该校围绕创建示范高中的目标,全面启动学校建设现代化工程,奋力跻身中国名校之林。2003 年,成为全省首家示范高中;2007 年,成为全国前20 强中唯一在地级市办学的中学;沙市中学荣登“中国中学高考状元”榜;2008 年,奥组委、教育部授予“奥林匹克示范学校”。

  争朝夕诲人不倦 冠华夏学以致用

  古人云:“名师出高徒”。从古至今,师资力量与质量的建设是一所学校能否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七十年来,沙市中学一直以“建立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为目标,在智慧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

  沙市中学立足自身土壤,努力营造教师专业发展良好氛围,搭建教师自主发展良好平台,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型教师培养引进长效机制。

  “走出去”、“请进来”是沙市中学培养引进教师的双重法宝。学校以三年为一个培训周期,先后60 多次组织教师到北京、上海等著名师范院校,到北京、上海、广州、海南等课改区及其他合作高中进行全员学习培训。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读研、读博,不断提升其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目前,学校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已达42 人。另外,学校还开设习坎讲坛,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时常邀请大学知名教授、一线知名教师来校讲学送宝。青年教师在名师的关怀下迅速成长,仅2010、2011 两年,学校就有8 名青年教师优质课获省级一等奖,近百篇教师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在省市、全国论文评比中,10 多人获得全国一等奖。

  课堂是教师锤炼自我、形成智慧的主阵地。学校在建立相应教师培养引进制度的同时,一向注重推动课堂变革,提升课堂内涵。

  全校教师遵照“一切为学生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按照“以学定教,以需定教,先学后教,训练主线”的课堂教学原则,大力开展“有效教学四有五个一”、“同课异构”等活动,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实践,深入研究教与学的过程,探索最优化道路。新老教师同台比课,相互学习,自我完善,让教师在不断地同自我做较量,不停地对自我进行“正、反、和”的修炼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形成教育教学的独立思考,形成自我教学个性,在校内涌现出一大批如首席语文教师赵五艺、“幸福使者”周琼、“物理魔法师”李景鑫等一样铸造教育理想的跋涉者。

  学校教研风气十分浓厚,拥有一批科研成果特别突出的教师,学校教师的整体教研水平不断提高,在省市教研活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学校先后接受了国家、省、市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教师中共有200 多人次参加了市级、省级教育学会,约200 人次获得市级以上教研奖,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 多篇,学校教师主编或参与编写的正式出版物达30 多种。

  杏园桃李曳花影 燕语书声弄朝晖

  沙市中学身处城市核心地段,占地面积不大,却总让人感受到一种浩然之气、书卷之气、山川灵气和精美之感。“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学校力求做到人与环境、人与设备的和谐,让这方小天地产生“不出红尘外,自在山水间”的熏陶与教育功能。

  沙市中学现有50 个教学班,学生3000 多人;教职员工210 人,其中特级教师6 人,高级教师101 人,一级教师53 人。有了优秀的学生和智慧的教师,他们开始了对话,也开始书写沙市中学的不朽传奇。

  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科技馆、图书馆、逸夫楼、办公楼,布局合理。体育馆巍峨屹立,足球场、塑胶篮球场更显壮美。计算机房、电子屏幕、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理化生实验室,按教育部门的要求高标准装备,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公寓式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食宿生活。党员活动室、教工活动室,是教职员工的教育学习的乐园。

  学校积极创新载体,引领学生精神成长。学校的石头文化从刻录五六十年代的校训“学用一致”,到今天阐发习坎精神的具体内涵——“上善若水”、“自强不息”,激励着师生积极进取;教学楼、实验楼装饰着由学生自己创作的字画,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每张办公桌上的党员承诺、教师誓词构成了积极向上的办公室文化;寝室楼道里由学生自己挑选和书写的名言警句,还有每个寝室门前张贴的富有个性的成员照片和介绍形成了富有情趣和审美感的寝室文化;习坎文化长廊成了学校励志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

  校园绿树掩映,芳草如茵,佳木错落成长,名花应节绽放。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晨昏交替中演奏着动人的旋律,这里的莘莘学子名师俊彦在四季更迭中上演绝美华章。

  细雨无声润万物 桃李不言名四海

  “教师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苏霍姆斯基的话道出了育人的实质,服务在当下,着眼的是未来。

  70 年来,沙市中学本着“创人民满意学校,育国家需要英才”的办学宗旨,按照“为了学生的全面充分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位学子的发展筑就高起点。70 年来,她为来到这块土地上的莘莘学子提供了最丰富的营养,造就了习坎人高瞻远瞩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自强不息的信念,带给习坎人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求卓越的动力。

  湖北省教育厅原厅长路刚曾感叹,“沙市中学是湖北省培养院士最多的中学”。从“习坎园”走出了成果丰硕的王明庥、樊明武、官春云、叶声华、陈和生等五位两院院士;诞生了少展锋芒的赵晶、于芳、魏翔宇、邹怡容、石鸣、石松、高原等七名省状元,产生了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第一名得主张俊安;走出了知名歌星梦鸽,影星袁泉、曾黎,少将侯学源、王大惠、姚科贵……走出的无论是知名学者,还是影视名人,无论是商界精英,还是政界英才、海外名流,尽管专业有别,身份不一,但他们都秉承了习坎智慧,他们都怀着远大人生理想,他们都有着习坎人共同的特质:追求卓越,拒绝平庸。

  学校一向坚持贯彻素质教育。倡导“素质教育课程化,课程教育素质化”,近年来努力改革传统的单一课程模式,完善“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和学校课程为一体”的新课程结构体系,构建“6+6+N”的学校课程模式,并且将体育、音乐、美术、心理、通信技术等课程同样严格纳入学校考核范畴。此外,学校还举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课程活动。科技节中举行的水火箭比赛,生态瓶制作,化学原电池制作,理、化、生、信息、通用技术实验大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英语月、话剧表演、书法比赛、记单词比赛、演讲比赛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体育艺术节中的歌舞类、器乐类、绘画类、运动类甚至魔术类表演,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才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潜质和学习积极性;各种研究性学习活动,锻炼了学生学习品质,开阔了师生眼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张扬了学生个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暑假组织马列主义培训班优秀学员到洪湖、长沙、韶山、延安等革命老区考察,提升了学生思想觉悟;到理想教育基地,到德育基地,学商基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习坎园正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先进的育人理念,浸润着来此求学的莘莘学子。2011年高考,沙市中学再创新高,习坎园再一次为众多家庭送去喜悦,为莘莘学子的理想插上翅膀,姚雯伶同学一举夺得荆州市文科状元,李秋维同学考入北京大学,肖翎子同学考取香港城市大学;陈瑶、诸捷等同学通过SAT考试进入美国著名高校;张莲、镇娅姝、许可等同学考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羿智心、黎小玄等同学考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等。351 名2011 届高三学子以他们扎实的学业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荣登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学殿堂,应届文理重点率达到43.5%,居省市重点高中前列。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卓越辉煌。沙市中学的第七十个生日恰逢“十二五”的历史节点,作为一所饱经风霜、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沙市中学正以她勃勃的生机和卓越的风采吸引着众多师生和家长的目光。面对新的挑战,沙中人将不断发扬“砥砺德行、上善若水、克难履艰、自强不息”的习坎精神,为建设一个和谐校园而高歌!

  辉煌七十载习坎铸校魂——湖北省沙市中学七十周年校庆巡礼记者赵蓉李飞霞许兴爱通讯员徐善慧丁家顺孙石毅楚塞三湘接,荆江九曲回。三国故里,楚都东郭,美丽的长江之滨,灵秀的荆楚腹地,矗耸着一座神奇的智慧圣殿——湖北省沙市中学。

  倚荆江而扼三峡,枕平川而览华夏;北弥陶牧,南极潇湘;星分紫云,气贯神州。岁月见证了她的历史,历史承载了她的梦想。

  七十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先辈殚精竭虑,上下求索,构筑了一座不朽的文化大宅,创造了一种永恒的精神境界,打造了一个卓越的教育品牌,用挚爱谱写了永恒的生命赞歌,用智慧演绎了美妙的学府传奇。

  记者赵蓉 李飞霞 许兴爱 通讯员 徐善慧 丁家顺 孙石毅

  (荆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