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文摘》第39期]沙市中学"高中有效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作者/来源: 肖静    发表: 2013-01-14 10:09:24    浏览: 21010 次
  课题负责人:高伦强

  课题组成员:杨洁 秦卓琼 肖静 汪小明 刘寒冰 林云志 张雪梅

  开题报告执笔:肖静  

    一、研究背景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同阅读教学一起,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教学一直没有走出低迷状态。

  当前写作教学现状

  当前的写作教学,主要有四个缺陷:1、片面强调文体写作,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2、写作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和情感。3、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4、大多依照“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教学操作模式,各个环节均贯穿教师的干预和指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

  我校学生写作现状

  根据调查,我校学生的写作呈现“四化”的流弊。

  ①作文选材陈旧化②文体形式议论化③审题立意片面化④语言表达空洞化

  二、研究基础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对写作的要求: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高考中各省市考试说明都有大致相同的几点:能写记叙类、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当前我校学生作文现状,查找作文教学低效的深层次原因。

  2、研究如何进行真正有效的作文教学,即我们所提出来的“生命写作”教学。

  主要包括生命作文题目的设置、生命作文过程的指导以及生命作文的评价三块内容。

  A、作文题目的生命化设置

  ①语境设置

  ②提取最动情的“生活断面”

  ③运用“移情法”引发联想

  B、作文过程的生命化指导

  一是思维的生命化提升:

  立象思维

  批判思维

  创造性思维

  二是表达语言的生命化转换:

  语言的表达是给人感觉的触发点,生命的语言是优美的、深刻的、丰富的,而中性的语言却简化得冷冰冰。我们饱满并且复杂的感情需要生命语言的点染,需要生命语言的勾画。用鲜活的语言文字写作,将简单的语言转化成生命语言成为写作必不可少的一步。

  C、作文评价的生命化升华

  作文的生命化点评一般应具有下列基本特点:一是激励性。教师重在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在赞赏中激发写作兴趣。二是商榷性。所谓商榷性,就是指给学生习作指出缺点时,要求教师用启发的方式和商量探讨的口吻。三是针对性。评语应该根据写作训练的目标,有所侧重,不宜面面俱到。

  教师可以把作文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自评、互评,让他们成为写作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在自评或他评中,经过不断的个性化反思,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培养作文评价能力,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3、分析相对于“生命写作”来说,“生存写作”的所呈现的弊端,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A、坚持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组规定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练笔本,取一个体现自己人生追求的名字;每周2-3篇,坚持三年,标明日期,依序排号;内容以生活杂感为主,实话实说;形式可长可短,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是一段精炼的感悟,可以是几句生活格言,还可以创作诗歌、小说。要求学生以负责的态度写好高中三年的人生记录。

  B、保证学生对课外练笔的兴趣长盛不衰

  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留意周围的人和事,从生活的现象里抓住生活、了解生活,找到足以表现生活本质的材料。学生要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由点到面、由校内到社会、从现象看本质,品味人生苦乐,领悟生活哲理。

  C、实现“为生命写作”与“为生存写作”的链接

  高一,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为主,引导学生走上作文与做人紧密结合的正道,使写作内容来自生活、发诸真情,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为基础,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为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二,继续以练笔为主,巩固深化高一成果,辅之以各类文章的章法结构、表达技巧的训练,以提高表达水平。高三,加强创造力的训练,升华练笔成果。在高中三年的写作教学中,既导之以道路,又授之以规矩,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悟其巧,是符合写作训练规律的。

  4、研究分析高考满分作文的生命情感。

  由于高考作文逐渐模式化和概念化,一些高考满分作文几经切割,几经模仿,几经肢解,几经传经布道,早已与心灵无缘,与生命无关,与真、善、美失之交臂。我们要研究高考满分作文中生命的产物、心灵的结晶、才子的行云流水。

  5、研究分析“生命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重要联系,进行读写一体化教学。

  要写好作文,其前提条件是成长空间的拓展,是心灵体验的丰富。教师要通过阅读给学生增添写作素材。通过阅读寻找写作动机,学生心灵的大门就会打开,就会有绚烂多姿、独具个性的佳作出现。

  6、研究“生命写作”对于学生作文以及整个人生的影响。

  写作的过程是心灵表达的过程,是生命的倾诉过程,写作是从“心坎里唱出的歌”。写作的过程,还是心灵的发育过程、生命的成长过程,由稚嫩到圆熟,由单纯到丰富,不止是文笔的历练,也和思想的成熟、精神的发展同步。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有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到底有多大,见效时间到底有多长,对学生高考作文的意义有多大?这都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存写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束缚了学生的情感抒发,但它见效快、效果明显的优势又是“生命写作”很难超越的。如何更好地推进“生命写作”,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写作的生命意义之所在,又能提高写作技能,还能在作文考试中拿到高分,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五、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建构一套以“生命写作”来代替“生存写作”的有效作文教学模式,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写出真情实意的文章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感悟、理解、分析的过程中,做到勤积累而厚积薄发,善写作而别有洞天。

  2、实践意义——对教师

  ①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课题研究,在不断地摸索中建构出一套以“生命写作”为宗旨的有效作文教学模式,并将之应用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力图改善当前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

  ②鉴于本课题组成员分工各有不同,研究内容各有侧重,所以可将本课题组成员分别收集的各类素材资源筛选整合,建立起本学科庞大的作文素材资源库,开发语文校本课程资源。

  ③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参与课题组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开发能力有提高和增强。

  3、实践意义——对学生

  ①通过“生命写作”的有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摆脱固定模板和套路的束缚,自由畅达地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思想和情感。真正做到,用自己的灵魂去写作。

  ②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人生和哲学、关注社会和生活的写作意识。让自己的写作具有一定的深度。

  ③通过引进新的教学模式,在相关的写作实践中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概括及表述能力及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省市内外同课研究状况

  有效作文教学目前是中作文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的研究也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然而大多数的研究都偏向于与分数挂钩的“生存写作”,对学生的个性和灵气关注得不够,而且不具系统性。本课题组的成员认为这种“生存写作”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无效的写作,因而在此背景下,我们郑重提出“生命写作”的作文教学理念。

  七、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学生的写作需求和内在心里诉求,分析学生写作的现状。

  2、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分析作文教学现状,得出有效作文教学的思路和具体实施办法。

  3、案例研究法。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真实案例,以及对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的分析,从中得出“生命写作”的一般规律。

  八、研究分工

  v 高伦强:

  v 1.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总体规划和方向的把握;

  v 2.负责该课题组成员承担的各项研究任务的研究进度与落实、完成情况;

  v 3.负责该课题结题材料汇编的审核;

  v 4.负责该课题结题的组织工作。

  v 5.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协调工作。

  汪小明、杨洁、刘寒冰、秦卓琼、肖静:

  v 1.全面负责本课题的项目投标申报;

  v 2.制定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v 3.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

  v 4.明细本课题研究的阶段重点;

  v 5.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理论文章;

  v 6.负责本课题研究的材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v 7.做好本课题结题工作中的各项协调工作。

  v 8.开题报告的撰写;

  v 9.结题报告的撰写。

  林云志、张雪梅:

  v 1.设计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表;

  v 2.对课题研究的其他成员的案例进行收集和整理;

  v 3.协助完成课题结题材料的整理装订工作;

  v 4.做好本课题结题工作中的各项协调工作。

  九、研究方案

  1、第一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2月)论证阶段:

  ①课题人员分工

  ②文献研究:查阅、分析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写出文献综述。

  ③问卷调查与分析:拟定问卷题目,对高一年级进行问卷调查,并做出相关数据分析。

  ④撰写开题报告。

  2、第二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实施阶段:

  ①确定研究方案、实验方案。

  ②进行实验评价和总结。

  ③实验推广。

  3、第三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总结与交流阶段:

  撰写结题报告,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成结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