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第212期
发表: 2022-03-03 15:28:15    浏览: 16824 次
  1版

  2月21日,沙市中学召开“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动员大会

  沙市中学召开"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动员会

  张绍开

  2月21日下午,沙市中学召开“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动员大会,贯彻落实荆州市教育系统“双优化”工作推进会的会议精神,全面部署我校“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熊礼才主持会议,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

  会上,校党委员、工会主席胡直传达了全市教育系统“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胡直结合会议提出的7个方面22项具体问题,对电视电话会议的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的传达和解读。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志礼解读了《湖北省沙市中学“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列出了党建引领作用不够、制度与时俱进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优、师德师风建设弱化、工作作风不严实、遵规守纪不到位、学校安全治理不力等七个方面问题的具体表现,并就攻坚措施,具体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等问题进行了具体部署。

  最后,校党委书记、校长熊礼才作总结发言,他认为优化工作作风和教育发展环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我们提高办学水平、实现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时熊礼才结合学校实际对全校教职工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凝神聚力抓学习。全校上下要切实抓好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通过学习了解当下教育环境的变化和由此给我教育人提出的新的任务要求,通过学习更好把握新高考改革的方向。第二,对标对表查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摆问题,坚持刀刃向内,形成问题清单并逐条整改。第三,动真碰硬抓整治。评选优秀科室(年级)和落后科室,形成比学赶超、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第四,补齐短板建机制。全体教职员工要补足精神之钙、业务之魂和服务之心。熊礼才最后强调我们要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教育责任,勇挑重担,切实担负起实现荆州教育振兴的光荣使命,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鄂中省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湖北省沙市中学"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公告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职员工作风建设,营造优良发展环境,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加快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根据《全市教育系统“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和《荆州市教育局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精神,湖北省沙市中学“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决定,在沙市中学开展“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特公告如下:

  湖北省沙市中学“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问题,着力整治我校党建引领作用不够、制度与时俱进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优、师德师风建设弱化、工作作风不严实、学校安全治理不力等突出问题,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标本兼治构建长效机制,在全体教职工中凝聚起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行动从2022年2月18日开始,2022年5月31日结束。分全面组织动员、开展自查自纠、切实整改提升、建立长效机制、评估总结验收五个阶段进行。

  请广大干部群众支持配合我校“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欢迎客观反映问题,真诚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湖北省沙市中学“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办公地点:沙市中学综合楼七楼学校办公室。

  工作联系电话:0716-8113918。

  监督举报电话:0716-8213083。

  监督举报电子信箱:master@hbsszx.com。

  监督举报信箱:湖北省沙市中学南大门。

  湖北省沙市中学“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

  2022年2月18日

  沙市中学管理团队召开“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自查自纠转段工作会

  唐年新

  根据荆州市教育系统“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的相关要求,按照我校“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2月25日下午,我校召开了“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自查自纠转段工作会。市教育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二级调研员王克军出席并讲话。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志礼主持会议,全体管理团队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校党委书记、校长熊礼才简要总结了百日攻坚行动第一阶段实施情况,对第二阶段的自查自纠工作进行部署。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攻坚行动的活动目标,总体目标是争创荆州市“十优学校”,各中心、各部门要以争创党建考核优秀单位、文明创建考核推优校、课程改革样板校、德育工作示范校、平安校园等和完成2022年高考三大工程目标等作为具体工作目标,细化攻坚措施,将攻坚行动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突破。

  二是明确自查自纠阶段的主要任务,即围绕工作目标,坚持刀刃向内,深入查摆检视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有实效的整改措施。自查自纠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

  三是提出工作的总体要求,即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重心下沉,务求实效;加强考核,压实责任。他特别强调,百日攻坚行动是学校本学期的“一号工程”,本轮攻坚行动的结果,就是各处室评比和干部奖惩任用最重要的依据,分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处室干部是直接责任人,要求全体干部夯实作风,明确目标,自我加压,各尽其责。

  王克军首先对沙市中学百日攻坚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沙市中学百日攻坚行动能很好地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动手早、安排细、方案清、措施实,尤其在分管理团队和教师两个层面开展自查自纠的举措很有特色,管理团队成员从思想认识、责任担当、工作作风、履职能力、制度建设等方面查摆问题,教师从政治学习、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师风、工作作风、遵规守纪等方面查摆问题,问题清单要经过党支部、分管领导、校党委书记等各层面签审,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接着,他围绕“‘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怎么看”和“自查自纠转段怎么干”两个方面提出要求。他指出,开展“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是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解决教育问题的现实需要;是维护教育良好形象、提升教育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自查自纠具体怎么干?他从学校、班子和干部教师队伍三个层面指明了路径,即学校重在学校管理和服务保障上,落脚点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班子重在党建引领、把握政治方向上,要精心组织,将“双优化”整治与质量提升“两手抓”,避免整治行动和业务工作“两张皮”;干部教师要直面问题,击中要害,要查找新课改中方式方法上是否还是老观念、老套路、老思路、老办法,教学研究上是否存在有形无神,质量提升上特别是2022年高考备考和录取名校人数上是否有创新举措,服务保障上是否有短板弱项。

  最后,他希望沙市中学不断强化质量立校理念,坚定扛起高考质量的大旗,以敢担敢为、多担多为、善担善为的工作状态,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根据会议部署,张志礼对后期具体工作事项作了细致安排。学校“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将开展走访师生、支部评议和领导签审等工作,全体教职工将通过多种形式查摆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真正推动百日攻坚行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沙市中学全力推进“双优化”

  杨玉婷 崔琛

  为进一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要求,落实沙市中学“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推进“三全育人”教育机制,2月26日,沙市中学举行了家长座谈会。座谈会由学生成长中心主任李雪冰主持,党委书记、校长熊礼才,党委委员、副校长徐善慧以及相关年级组长、班主任均出席本次活动。

  李雪冰主任总结了家校共建的各种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就“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工作向家长们代表征集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以此进一步促进家校间的沟通与联盟,家校一致共同为学生搭建健康、文明和共进的成长环境。

  各位家长代表纷纷就学校管理、食品价格、学生心理健康及成绩偏科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高二年级学生家长代表潘学民表示,非常感谢学校的信任,将积极担当使命,主动加强与学校的联系沟通,发挥好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全体家委会成员对《沙市中学学生违纪惩戒条例(草案)》,从政策依据、实际操作等方面对条例的内容条款进行了论证、补充,对个别程序细节进行了讨论,达到统一。

  最后,熊礼才校长对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并给各位家委会委员颁发了聘书。熊校长表示,积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学校的责任和担当,在教育系统“双优化”整治攻坚活动推进中,学校将借此契机,拓宽交流渠道,深化家校联系与合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又讯,为落实“双优化”攻坚工作部署,为了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2月下旬,沙市中学总务处开展了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主管后勤工作的学校领导从员工健康管理、原材料采购、餐饮器具清洗消毒、食品分类存放等方面对食堂全体员工进行了培训,要求将食品安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全力保障全体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同期,为了科学普及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全校师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沙市中学医务室向学校全体班长连续开展了春季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介绍了春季各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

  据悉,沙市中学“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共分五个阶段,通过开展大学习、大整治、大走访、大督导、大评比,将攻坚行动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真正推动百日攻坚行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突破。

  沙市中学2022年1、2月大事记

  1月初,沙市中学档案规范化管理顺利通过省一级复查。

  1月初,沙市中学第十届读书节各项活动全面展开。

  1月10日,我校各支部组织开展了一月主题党日活动。

  1月14日,我校召开了《湖北省沙市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

  1月24日,沙市中学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7次会议胜利召开。

  1月24日,我校召开2021年秋季学期中层干部述职大会。

  1月25日,我校召开2021年终总结暨2022新春团拜会,2021年秋季学期圆满收官。

  1月28日,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开展了春节走访慰问活动。

  2月初,由我校1989届校友陈宇担任原著和编剧的电影《狙击手》豆瓣评分第一。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沙市中学1989届校友王平久创作的北京冬奥主题口号歌曲《一起向未来》已先期唱响。

  2月11日,沙市中学召开新学期管理团队工作会。

  2月12日,沙市中学召开2021至2022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教职工大会。

  2月12日,我校召开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班主任工作大会。

  2月12日,沙市中学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会。

  2月14日,我校召开2022年度春季学期意识形态、党建及纪检监察工作专题会议。

  2月14日,我校各支部在党员活动室开展了2月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2月14日,我校举行了2022届高三年级开学前集中教育暨二调动员大会。

  2月16日晨,我校举行了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

  2月,我校荣获“2021年度荆州市平安建设(综治工作)优胜单位”称号。

  2月21日,我校召开"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动员会。

  2月22日,学校总务处召集食堂全体员工开展了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

  2月22至23日,学校医务室开展春季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2月22日,生物组教师彭璟瑶喜获2021年荆州市“湖北好课堂”一等奖。

  2月,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十佳青年教师”听课活动。

  2月24日,公安一中考察组到访访沙市中学,参观我校智慧校园建设。

  2月25日,我校召开了“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自查自纠转段工作会。

  2月26日,沙市中学举行家长座谈,会就“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工作向家长们代表征集宝贵意见和建议。

  2月28日,我校各年级召开了“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工作大会。

  2版

  后冬奥时代,教育如何作为

  2月20日,冬奥主火炬“大雪花”缓缓落下,燃烧了16天的奥运之火渐渐熄灭,为期16天的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中国兑现承诺,为全世界献上了一场真正无与伦比的体育盛会。奥运之火熄灭了,但是运动场内外,那些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彩故事,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迪。为此,《中国教育报》2022年02月22日推出冬奥启迪教育专刊评论,本报予以转载,敬请关注。--编者

  从“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身上学什么

  两金一银,18岁的“天才少女”谷爱凌为自己的冬奥首秀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实际上,在摘金夺银之前,谷爱凌就因为各方面的出色表现成为北京冬奥会的顶流。

  世界冠军、学霸、时尚达人……这些标签或许都难以完整描述谷爱凌。谷爱凌的光环早就溢出了运动场,人们热议谷爱凌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很多家长坦言,谷爱凌的出现让自己的育儿焦虑翻倍了。一些家长或是自嘲或者自勉:“鸡娃”不如“鸡自己”。而在一些人看来,谷爱凌的成功复制不过来,她的成功属于精英阶层,是育儿天花板的存在,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

  毫无疑问,谷爱凌的成长,建立在优越的家庭条件之上,而且是充分利用中美两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其天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再加上对机遇的选择和把握,成就了今天的谷爱凌。这些优越条件,显然是大多数人所难以企及的,从这个意义来讲,制造下一个“完美小孩”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谷爱凌的成长之路,也揭示出一些普遍的教育常识、成长规律,普通人并非只能羡慕,以至于徒增育儿焦虑。从谷爱凌的身上,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很多可供借鉴的东西。

  比如,尊重兴趣。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谷爱凌从三岁开始就走上滑雪场,固然因为她的妈妈就是滑雪教练,带给了她接触冰雪运动的机会,但一路走来,归根结底还是热爱。“我不是为了拿奥运奖牌而滑雪,也不是为了考上斯坦福而学习,我这么做是因为我喜欢,顺便赢几场,而赢又让我更喜欢去做。”从滑雪中了解到自己的兴趣,并愿意承受风险和伤痛而选择坚持,从滑雪中享受更大的快乐。她发现了自己的兴趣,而母亲尊重她的兴趣,支持她的选择,而不是为她选择,更不是强迫她做什么,“尊重孩子的兴趣”无疑是这一教育模式的基础。

  不仅是谷爱凌,苏翊鸣也曾在做演员和职业滑雪运动员之间动摇过,父母给他的建议是:“做你喜欢的。”正是因为热爱,不断激发他们的天赋,使他们获得了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持续动力。为人父母,需要反思的是,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有多少是孩子自己在选择,又有多少是父母为他们选择,把自己未实现的夙愿寄托在孩子身上?

  也正是因为热爱,所以专注。睡够十小时,是谷爱凌的另一个成长秘诀。一天只有24小时,对谁来说都是如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全面成长,这背后是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比其他运动员睡觉时间长,但不睡觉的时候就更加专注。比全职滑雪的人付出的时间少,那么就奋力追赶,不断提高效率。“做作业的时候用百分百的精力去做,然后用百分百的时间去滑雪,这样才能滑到最好的成绩,也能得到学校最好的成绩。”

  也正是因为专注产生的效率,让她有机会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尝试一切有趣的东西,并在热爱的赛道上不断超越自我。让孩子牺牲睡眠时间去追求学业目标是不少家长的选择。但从谷爱凌的案例上,我们应该认识到,保障睡眠时间是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可以与实现学业目标、成长目标等并行不悖。做好时间管理,提高专注度,所能产生的效率远超过对睡眠时间的压榨。

  “制造”下一个谷爱凌不可为,“别人家的孩子”终究是别人家的,不必为此而神伤、焦虑,也不必为此而不平。富裕还是贫穷,当然会深刻影响孩子的成长道路。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暂待爆发的“小宇宙”。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尊重教育常识和成长规律,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天赋,发展自己的天赋,“小宇宙”就能迎来爆发的时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作者 杨三喜 系本报记者)

  敢于突破自我 不唯金牌论英雄

  “哪怕就是爬,我也要站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资格赛中,带伤出战的中国小将高弘博因脚踝骨折只能做一些基础动作,最终拿到15分。虽然分数全场最低,但他笑得异常灿烂,因为上场了就没有遗憾,这样的乐观与坚韧也打动了无数网友。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们全力以赴地践行着这样的奥运精神。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获得金牌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但他们所追求的又不仅限于金牌。放手一搏、站上自己热爱的赛场突破自我,同样是值得骄傲的成功,同样能够收获掌声和认可。

  这种勇于突破自我、挑战极限,不唯金牌论的体育精神,对于引导学校破除唯分数、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成长观,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身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

  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固然欢喜,但作为最后一名也不应妄自菲薄。教育是一场人生长跑,每个人真正挑战的敌人始终都是自己,拼尽全力、没有轻言放弃的人都应该被尊重。就像本届奥运会的“微火”火炬一样,每一个奋力“燃烧”自己、坚持拼搏的人都是一束“微光”,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照亮世界。

  敢于突破自我,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起初,很多人都不理解羽生结弦,为什么要在冬奥会这么重要的场合挑战未被任何选手在比赛场合攻克的阿克塞尔四周跳(4A)。他在自由滑比赛前一天练习中,脚踝已经受伤,却刚一上场就毫不迟疑地挑战起了4A,第一次摔倒后他又立即调整状态,开启第二次挑战,那份勇气和坚定让人深受鼓舞。这样的冒险会让他错失金牌,但是不这么做他也许会迷失自己。他在接受采访时坦然表示:“一定意义上,我已经挑战成功了。”因为在他心里,最重要的并不是获得金牌,而是挑战极限。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沉醉在已获得的成功和掌声中,格局不再局限于获得一枚奖牌,而是收获更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通过羽生结弦,我们可以认识到,重要的不仅仅是成绩,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和进步,在努力奋进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神维度。也许孩子并没有达到预期,但是只要有进步有成长,都值得被鼓励和赞扬。

  战吗?战啊!以最孤高的梦,致那冰雪上的呜咽与怒吼。敢于突破自我,能缩短与梦想的距离。中国小将苏翊鸣在摘取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银牌后,有很多网友鸣不平。而他并没有将目光停留在过去,没有去纠结金牌还是银牌,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下一场比赛中,最终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项目中斩获金牌。在苏翊鸣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注重的不仅仅是初速度,更是加速度,是突破自我的勇气。奥运会上的竞争,打败的不只是对手,更是内心的恐惧与压力,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就是赢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到,努力的重点不仅仅是为了攀登到顶峰,而是在攀登的磨砺中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这样才能抵御生命中的不确定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实现的,我们无法笃定成功,却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获得奖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奔向顶峰的过程。(本报评论员)

  挫折与失败也是一堂必修课

  北京冬奥会上,徐梦桃摘得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项目金牌,齐广璞则摘得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项目金牌,这均是二人参加四届冬奥会以来的首枚金牌。

  对于“迟来”的冬奥会金牌,圆梦的徐梦桃喜极而泣,齐广璞也难掩激动的泪水。冠军的荣光、舆论的赞美,都会随着这枚个人冬奥首金如潮水般涌来,可在荣耀背后,他们面对挑战、失败,不后退、不放弃,愈挫愈勇的精神或更难能可贵。

  徐梦桃、齐广璞的努力与坚持最终在北京冬奥赛场收获了圆满结果,可在竞争极其激烈的职业体育赛场,还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终其职业生涯或许都不能站上领奖台,更别说收获金牌。这就是体育的残酷,当然也是体育的魅力所在。有竞争就有成功和失败,即便最优秀的运动员,也不能保证没有失败的时刻。在失败中重新站起来,即便依然无法战胜对手,谁又能说这样的坚持与努力没有回报?

  体育赛场竞争激烈,而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同样也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竞争,学业竞争、就业竞争、职场竞争……竞争无处不在,无疑是人生的常态。而且,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的还是一个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传统中,传递的更多是关于如何成功的理念,而对于挫折教育往往重视不够。这导致一些人难以承受竞争的压力,或者难以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

  有竞争就会有成功或失败,没有谁能一帆风顺,我们的教育在引导青少年勇敢直面挑战、参与竞争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因为这是竞争之下必然要面对的问题。那些最终成功的,往往都是能直面失败、不惧挫折,将一次次失败转化成搭建成功堡垒基石的人。这样的能力有人可能与生俱来,但更多是通过后天培养习得。只有知道如何面对失败,才有可能更好收获成功。眼里只有成功,或在接受的教育中只有成功学,那遭遇一场失败就可能一蹶不振,而即便收获成功也可能因为一次挫折而无法守住胜利的果实。只有做到正视失败,才能做到身处低谷不气馁、站在高处不骄傲,也才有可能厚积薄发取得成功,并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胜利。(作者 夏熊飞 系媒体评论员)

  传承冬奥精神 上好“开学第一课”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这是我国首次举办冬奥会,北京也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成为展现新时代国家形象、发挥大国之治、提振发展信心的重要窗口和契机。通过这段无与伦比的“北京时间”,全世界再次惊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如诗如画的中国式浪漫,沉浸于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感动于台前幕后无私奉献的工作和服务人员。这就是北京诠释出来的奥林匹克精神给全世界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我们看到赛场上实力与颜值并存的谷爱凌凭借出色的比赛表现斩获2金1银,我们看到苏翊鸣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单板大跳台冠军和首位赢得冬奥会单板滑雪金牌的中国运动员,用1金1银的优异成绩送给自己一份特殊的成人礼;我们看到三届冬奥会老将武大靖获得中国首金时的几度哽咽、情难自已;我们还看到患有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36岁创造生命奇迹的肖恩·怀特,参加8届奥运会的50岁德国速滑选手佩希施泰因……每一位运动员拼搏的身姿和顽强意志都令人动容,他们所诠释的冬奥精神远不是一块奖牌所能表现的。

  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超乎预期。百度热搜大数据显示,北京冬奥会是史上最“热”冬奥会,比上届冬奥会高出5倍,80后是关注的主力,而00后的兴趣高于90后。诚如世界青年大会秘书长伊迪欧拉·帕肖拉瑞所言,冬奥会是青年得以了解不同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国际活动和平台。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用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哺育成长,用什么样的理想价值引领成长,不仅关乎青少年个体发展,也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办过之后就成了“寂静山林”。冬奥会如此,冬奥精神就更不应该成为“寂静山林”,而应成为中国人新的“精神营养剂”和“精神沃土”。如何深层、深度、深刻挖掘冬奥精神,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为青少年恰逢其时地上好春季“开学第一课”,是契机,更是责任。

  虽然,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色对冬奥精神有不同的解读和认识,但以下三个方面一定要和青少年讲深讲好:一是要把新时代奥林匹克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讲深讲好,引导广大青少年勇争一流、不言放弃、奋勇拼搏。这是冬奥精神“看山是山”的第一层内涵,是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官方话”。二是要把冬奥会闪耀的中国元素、中国自信、中国精彩讲深讲好,切实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是冬奥精神“看山不是山”的第二层内涵,是“北京话”的时代体现。三是要把冬奥会“更团结,向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讲深讲好,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撒和平的种子,用更开放、更包容、更自信的姿态放眼世界、开创未来。这是冬奥精神“看山还是山”的第三层内涵,是放眼世界格局的磅礴大爱,是冬奥精神的“世界话”。冬奥精神三个方面的内涵,是认识冬奥精神、实践冬奥的基础,由浅入深、由小及大、由点到面,必须要和青少年讲清楚。(作者 雷园园 系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

  3版

  沙市中学第十一届科技节科幻小说征文选粹

  地壳人类

  2115班 彭钦磊

  “千万别告诉他们,你看得见。”那人告诉我之后,好像被机器人压制住了。

  密密麻麻的鞭子落在我的身上,如雨点般,可我却无法躲避。我知道这是在催促我起床。我只能忍住身上的疼痛,利落干脆地从垫子上起身,短暂的睡眠让我头脑发昏。伴着剧烈的耳鸣,我踉踉跄跄地往餐桌奔去。我摸到面前的盘子,用手抓着里面的东西就忘嘴里塞。虽然无法看到里面是什么,但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差点要吐出来。我拍拍自己的胸口,使劲咽了下去。我听见身边人的发出呕吐声,紧接着,凛冽的鞭子声伴随着尖叫声钻入我的耳朵。我的内心毫无波动,类似的事情天天上演着,我的心已经麻木了。

  这里是公元12111年,如你所见,人类已经失去主导地位。三年前,由于人类大肆破坏环境,机器人纷纷起义,不过一年,就胜利。但表层已无法适应生存,机器人逼迫人类来到地壳挖取一种能让机器人获得充足电量的矿石,不然就把人赶回无法生存的地面。人类不得不开始了奴隶生涯。

  忽然传出一阵阵乱糟糟的声音,像是机器人在追赶什么人。只听见那人说:“你们别过来。”我的肩膀感到一阵疼痛,我的双手被他单手抓住,他另一只手上的冰凉的刀子正抵住我的喉咙。我苦笑,原来是人类逃犯。虽然希望总是渺茫,但是勇敢不服输的人类从来没有放弃。在黑暗的地壳里,只有机器人能看见,这些人类怎么能行走自如,对我们而言,一直是个难题。他表面上不动,实际上往我的双手里塞进一个纸条。我犹豫了一下,把纸条偷偷攥在手里。机器人也不动,貌似怕他伤害我。我心想,机器人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卑微”的人类放弃抓捕“逃犯”。

  突然,他抱着我就跑。我的手臂突然一阵酸痛。他给我打了什么药剂?他声音低沉,“千万不要告诉他们,你看得见。”什么意思?什么能看见?不等我细想,他停住了,并且把我抛在了一旁。我耳边传来清脆的声音,是机器人滑轮的声音。我在心里为他难过。

  我被带去了矿场,我的眼前是一片马赛克。我知道,我正在慢慢恢复视力。不过,我没有声张。

  如果我们真的是在地壳,那么我们是因为没有光才看不到。就算视力恢复,也应该看不到。而且,他们有药剂,说明不只是我的眼睛坏了,很可能机器人把所有人的眼睛都搞坏了。如果我们真的在地壳,他们根本没必要损害我们的眼睛,因为我们跟瞎了也没什么区别,何必多此一举,说明我们根本不在地壳。这根本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

  我的视力恢复正常,看到了光亮照在矿堆上。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地面,人类从来没有损坏资源以至于被迫在地壳生存,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谎言!都是为了占领我的土地的谎言。此时,两个机器人架着我,“你们想干什么?”我假装镇定地问。原来,他们看我与那个“逃犯”接触了这么久,害怕我也知道了真相,于是想把我杀掉。我被带到一处地方,那里却是血流成河,白骨遍地,我的心里有些冰凉。可我抬了抬头,望向了太阳,太阳光直射地让我有点不习惯。顿时我的心里生出了无限勇气。人类,就是这样勇敢的种族。我绝不服输,人类也绝不服输!

  我的胸膛被机器人像螳螂一样的臂膀穿过,我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我把那人给我的纸条紧紧捏在手里。我死后,其余的“逃犯”同胞一定后来找我的尸体。我会用我的血散发最后的余热。

  仿佛一阵温暖的阳光包裹着我的尸体,伴着一阵药香,我睁开了眼睛,我不是死了吗?我刚想起身,就带动了我身上的伤。我倒吸一口凉气,躺了回去。此时一个胡子拉碴的大叔发现我的动静,他连忙过来,“你好,我是人类幸存者基地的首领黄峰,感谢你做出的贡献,那张纸条上写了很重要的情报。欢迎回家。”

  失落的,不止一代

  2116班 张子涵

  一个叫张禾的17岁女孩准备去死。

  和她唯一的好朋友李垚一样。一样失落,一样疲惫,一样无助。

  但她反悔了,因为今天是她的17岁生日,外婆说过要送她礼物。叹气,明天吧,明天一定。

  说起礼物,那是半年以前的一天,外婆异常欣喜。那天的天空是晴朗的蓝还是纯洁的白,那天的天气是荡漾微风还是小雨淅沥,都已模糊。张禾只记得外婆坐在阳台,沟壑苍老的脸庞,像贫瘠的土地,谈不上美感,却绽着一朵笑意盈盈。只是一朵,比不上花海,那么宁静,让张禾有想变成其中一朵的冲动。毕竟,这是自张禾记事以来,外婆第一次走下病床。更难以置信,她笑得如此纯粹、温柔、自如。张禾感到温暖,却又有些害怕。

  外婆拉着张禾坐在床旁,摩挲着张禾的手。“生日快乐,孙女。”这感觉并不好受--外婆的手粗糙,像树皮。也很奇怪,很陌生,但却不可抗拒。张禾难以说清自己对外婆的感情,这个当了半辈子老师的女人,如此易怒,如此焦躁,对自己的亲孙女也态度恶劣。但有时又平和,又温柔,只安静地坐在床上翻弄着她的旧物。

  张禾之前总是想带外婆去看看心理医生,李垚的妈妈是这方面的专家。第一次,她趁着外婆冷静的时候提出来这个想法,外婆放下手中泛黄的照片,抬头望她,只是望着,像流浪的小狗,只是望着。第二次,她又提起,时机不对,外婆像咬人的凶狗,冲她不停咆哮。她不敢再提。

  今天,她17岁了,她还是看不懂外婆。

  但她觉得外婆肯定不是坏人。每次外婆冷静下来都会将自责的情绪注入她望向张禾的目光,她能感受到。她一直都在探索着,为自己,也为外婆:为什么外婆变成了现在这样?

  她之前觉得,可能是因为腿伤。外婆在她开始记事之前就换上了现在这条人工腿。做工不赖,外观也和正常人一样,外婆使用得也挺好,但外婆还是坐在床上不动,被子死死盖住那条人工腿。

  后来,李垚神神秘秘地告诉她,是那场“大覆灭”导致的。她家的情况和张禾差不多,有一个阴晴不定的奶奶,这可能是她们成为好朋友的原因吧。李垚她说偶然听见她妈妈,那个心理医生,跟她奶奶治疗时提起了“大覆灭”,还说什么“大覆灭毁掉的不止一代人”之类的话。不过张禾当时还没从外婆的怒气中缓过来,也就“嗯嗯哦哦”应和着。

  再后来,李垚就选择在一个安静的午后,点燃了煤气。她之前说,现在科技太发达了,怎么死都能把你救活。于是她在被她奶奶又一次违心的折磨后,将一切难言永远咽下。

  外婆连唤了我几声。我这才缓过神来。“张禾啊,你不答应,那外婆就帮你决定了,以后你就叫张千吧。”外婆有些不耐烦。“外婆?为什么?” “张禾,‘禾’字的一撇一捺,你看,像不像人的两条腿。”外婆讲话斯斯文文的,却像巨石击中了张禾。她想张嘴说,却连张开嘴的力气都丧失了,只是从喉咙里哼出:“这就是你送我的生日礼物吗?”外婆只是看向窗外。张禾这时候才知道,心原来真的会疼,裂开了一般,疼。

  张禾抹干眼泪,倒不如说是眼泪流干了。她决定不等明天了,因为这里没什么值得她等了。

  李医生在张禾离开家时叫住了她。四目相对,眼睛同样的红肿。李垚走了,李医生一定比她自己还难过吧,张禾想。她开口:“李医生,还好吗?”李医生扯出一个笑,也没应答。张禾觉得自己问得多余,她中年丧女,还有个老人需要照顾,怎么好得起来呢?

  李医生深吸一口气,“‘大覆灭’,因为‘大覆灭’。”张禾愣了愣,知道她说的是外婆的过去,只听李医生继续讲了下去。

  “‘大覆灭’来得毫无征兆,就像上帝开了一个玩笑,打了一个响指,于是万丈高楼夷为平地。所有人都以为世界末日来了,以为自己也会随之毁灭,都陷入了恐慌。而所有人都活下来了,这比死亡更可怕。面对未知人的攻击,攻击后的统治,所有人都快疯了,所有人。那时候我还是个攻读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而你外婆那一辈人,一辈子被割裂成了两个完完全全不同的部分,他们受到的冲击尤其大。”李医生好像在迫使自己冷静地向张禾叙述,可她眼底还是有隐藏不住的慌张。张禾对这类东西很敏感,可能是从小看她外婆的眼色所练就的吧。李医生也感受到了,“她不许我们谈论这个。”李医生顿了顿,“但我觉得这个,有必要的。”她看向张禾。张禾没有躲开,直至眼底。

  李医生轻描淡写地说了一通,张禾却也身临其境般体会到了那种给人希望的绝望。受成长环境影响,她敏感至极,对别人的遭遇能百分百吸收,只是觉得信息量太大了,一下子接受不过来。她仅仅是好想冲回家抱住外婆,告诉外婆不必不安。然后她真这么做了。

  没想到外婆先开了口,“对不起,张禾。对不起,外婆又糊涂了。”低着头。张禾一把抱住外婆,“你受苦了,外婆。”外婆愣了一下,孙女不怪我了?感觉到了什么,抬头,“你知道了呀。”不像是问句。顿了一会儿,又补充,“确实不好过。”张禾紧紧搂住外婆,更紧了。那天外婆像小孩一样哭了好久,张禾不停说“哭出来就好了”“哭出来就好了”。

  外婆给张禾重新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张禾拆开礼盒之前真的不太好受,她不想再受“张千之苦”。是一张古老的碟片,发行于1994年。嘶,完全陌生的纪年法呢。张楚,也是陌生的名字,奶奶说这是她喜欢的歌手。扉页中,有这么一段话:

  “这是94年的春天,空气里有一种富裕的气氛,每个人似乎都站在一场洪流之中,等待着来自欲望的冲击……张楚也置身其中,看见从身边汹涌而过的人群……他静静的想,有些美好的事物终将一去不返。”

  张禾喜欢这段话,她也站在洪流中。

  星河

  2005班 李定炀

  “聂少,快撤!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吞噬天玑,逃生舱已经为您准备好了。”

  聂星河挥了挥手,望向舷外,时隐时现的黄雾笼罩着天玑,与无尽的星河显得格格不入,它便是“傲因”。据冥王星上的情报,它来自遥远的仙女座,已经摧毁了玉衡、天宇两大空间站,空间站的电力系统在黄雾的渗透下直接瘫痪,防御所用的机械臂就像玩偶一样被他拆解,拆解的零件在黄雾中慢慢分解,最后被傲因消化,成为它的一部分。

  聂星河快步走到控制室,控制室中央的电子浮屏上显示天玑即将遭受攻击,预计还需两个地球日,天玑将完全被傲因笼罩,到那时,想必天玑也会和玉衡、天宇一样,被傲因摧毁殆尽。想到这里,聂星河望了望控制室的墙壁上,各位站长的壁画赫然挂在墙上。其中也包括它的父亲--聂英,以及先祖--聂海胜。乌黑的瞳孔在快速收缩,聂海胜仔细地端详着这十来幅画像,似乎想与各位前辈促膝长谈,解决这次危机。

  过去了一个地球日,聂星河望向左舷,先前那团黄色的雾更加真切了。深黄色的星空,想到这,聂星河嗤笑一声,觉得这样的宇宙看上去甚至有些可爱。看着天玑,聂星河早已下定决心与它共存亡,至于那些手下,那些懦夫,要逃就逃吧。聂星河走到空间站舱口,透过玻璃往下看去,原本堆满了逃生舱的仓库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几个七零八落地散在那儿。一道道白光从窗外闪过,看着那些贪生怕死者,聂星河笑得更开心了。他在狂笑,笑那些怕死鼠辈,笑自己连性命都不要了,笑人类自认为多么伟大,却如此这般。聂星河回到站长室,坐在椅子上望向太空,狂野的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凝视。乌云仍未散去,聂星河仍相信希望,望着深渊,陷入沉思。

  第二个地球日也已过去,天玑已经完全被傲因包围,散落的零件飘落在宇宙中,巨大的机械臂在星河飞舞。“难道一点办法都没有吗?”聂星河自言自语道。

  “警告!警告!机体已损害百分之七十!请立即撤离!”

  聂星河虽说早已抱着必死的决心,但是想到天玑将被摧毁,这位从小到大生活在此的站长,难免会心头一颤。他闭上双眼,一位高大的男子浮现在脑海中,他正值壮年,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露出坚定的自信和属于男人的气魄,只见他转过身来,对聂星河说:“看这星河,或许对你来说它平平无奇,但是,你以后要明白,这些星星意味着什么。”想到这里,聂星河眼角微湿,右手掩着双眸,低声说了一句:“父亲,对不起,没能保护好天玑。”他再次望向星河,只见天玑号的机械组件像夏日烟火一般在空中散开,在星星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就在这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傲因内部发生爆炸的部位颜色暗淡了许多。或许?它的内部无法抵御高温?聂星河站了起来,正想起身启动等离子轨道炮,但是电力系统已经瘫痪。踌躇之际,他突然想到,由于天玑年代久远,之前所用的是核动力,若是能找到核部件,说不定能在内部击杀傲因,而如今的站长室便是先前的动力室!黄色的气态物质已经渗入,聂星河走向置放许久的核反应堆,冷笑一声:“哼,永别了,怪物。”

  天玑在宇宙中炸开,如同一朵盛开的牡丹。那些先前逃走的人在逃生舱里目睹天玑爆炸,他们并不知道这是聂星河所作所为,亦不知道为何会产生如此强烈的爆炸,他们只是暗暗震惊。

  至于傲因,虽说受到重创,但仍旧开始新的猎杀;至于那些逃命的人们,又开始寻找新的避难所;至于其他的聂星河们,仍在摸索出去的路,尽管没人支持,但他们就像星河一样,充满希望。

  4版

  沙市中学第十届读书节优秀书评选登

  《我的名字叫红》书评

  2005班 李飞翔

  1590年的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动荡不安但文学艺术鼎盛繁荣的国家。《我的名字叫红》便是发生在那个年代的一本书。

  《我的名字叫红》是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穆克所著。帕穆克曾经对大众这样说道:“我写作是因为生所有人的气,每个人。我写作是害怕被遗忘。我写作是因为我享受生活的孤独。我写作是因为我从来没让自己快乐,写作能让我快乐。”他所说的这一切看似有些消极,但这是每一个处在文明冲突下的伊斯坦布尔人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小说的主人公黑也许能说明这一切。他在外漂泊12年,然而回到故乡伊斯坦布尔却卷入了一场暗杀、爱情纠葛以及绘画风格和宗教信仰的争端之中,借用帕穆克自己的说法,读者“仿佛是透过布满水汽的窗户”观看黑的一举一动。他的回归看似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不少色彩:与恋人重逢,参与宫廷画事,习得法兰克大师的透视画法。可他所不知的是他面对的是奥斯曼帝国的一切衰败。他与恋人的爱情被沉重的伊斯兰教法束缚,即使黑常想像自己和恋人是《列王纪》中的霍斯陆与席琳,但这也只是他对自己的精神麻痹。他参与宫廷画事,即使有幸阅览了历代画家的精美作品,可他没意识到这些名作已尘封数年,如今市面上能见到的作品不免落于俗套,细密画家也只是为了金钱而作画。即使习得法兰西大师的透视画法,他也没清楚的认识到伊斯坦布尔的方方面面正受到来自威尼斯的威胁。同一时期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而昔日拜占庭帝国的中心伊斯坦布尔仍处于一片黑暗与迷茫之中。经历这场冲突之后,伊斯坦布尔变成了一座充满了忧伤的“废墟”,黑也不再真正的快乐。写到这,我才终于明白奥尔罕的心境以及为主人公取名为黑的良苦用心了。

  瑞典皇家文学院授予奥尔罕·帕穆克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这样写道:“在探索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我不禁发问,在当下如此多元的文明世界,我们怎样才能化解冲突、平和交往呢?其实奥尔罕的作品早已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不想成为一颗树本生,而想成为它的意义。”在当今的时代,我们正需要在内心种下这么一棵树,深深植根与我们的胸腔,在面对不同的文明时,应当坚守内心的本源,面对如洪水猛兽般的文化入侵,我们应担起责任,直面它,战胜它,真正成为一颗树的“意义”。

  然而《我的名字叫红》这本书以多维度,多视角的叙述手法在沉郁的蓝色之下为我们绘制了一张宏伟的伊斯兰文明与艺术的画卷。每一章都切换不同的视角,“我的名字叫黑,我的名字叫蝴蝶……”从以上的这些小标题我们不难看出,《我的名字叫红》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来自不同人的叙事集,我们的作者奥尔罕更像是一位“听故事的人”。在这种不同的时空交错下,让我窥见了伊斯兰世界的绚丽多彩,赫拉德大师用自己的芦杆笔为伊斯兰经典绘制栩栩如生的插图,那些令人着迷的色彩,使人沉浸在一种愉悦的梦境和想象,那世人传颂的《波斯列王纪》《古兰经》……在细密画家的笔下浓缩成了上千幅精美的画卷。苏丹在林中狩猎,在细密画家的笔下成为了驾在祥云之上的勇士;霍斯陆与席琳的爱情故事,在细密画家的笔下成为了宁静月光下的甘蓝草,无不显得祥和与美好。正如《古兰经》中写道:“东方,西方都是真主的。”伊斯兰大师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把中国的祥云、威尼斯的光影一律以真主的视角呈现在世人面前,即使是伊斯兰全境最高的王--苏丹也摆脱不了对其他文明的迷恋甚至依赖。这也是伊斯兰世界的时代哀歌。

  伊斯坦布尔是沟通亚欧大陆的桥梁,是伊斯兰世界与基督世界对话的窗口,二者的文明先在此处交汇、兴盛、繁荣,但也是在这里冲突、分解。奥尔罕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伊斯坦布尔人,作为一位理性的观察者,他对此流露着深深的无奈。在书中,他让黑去询问奥斯曼大师们时都问了同一个问题--“你惧怕黑暗吗?”众所周知,黑暗对于一位画家来讲是致命的,可那些奥斯曼大师们都矢口否认。他们已经将每一幅画的每一处细节都牢记于心,他们只需要等待雇主的到来,机械地作画,赚取金钱,获得社会地位。他们已无心再创作新的画作,发现新的画法。他们总是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不愿去改变现状。

  《我的名字叫红》这本书以最烂套的爱情、最普通的悬疑实则解开了伊斯兰世界最后的遮羞布,是对伊斯兰世界最后的哀歌。奥尔罕将他所有的情感都给予了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然而这座“人类文明万花筒”般的城市却在宗教的枷锁、文明的冲突之下日渐衰落。在安拉的瞩目之下,真主的关爱之下,昔日辉煌的细密画也逐渐从人们的心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超现实主义,西方的行为艺术……在文明的冲突之下,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幸免遇难。奥尔罕之所以说自己活得不开心,我想也因为如此吧。

  我想奥尔罕会带着他对文明冲突的忧伤闪耀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我的名字叫红》,一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杰作。

  为你,千千万万遍

  --关于《追风筝的人》的评论

  2003班   李欣怡

  《追风筝的人》全篇243000字, 是一部由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所著的温情文学小说,200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主要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令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他回到了故乡,却发现惊天谎言。

  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这部小说值得瞩目。这部小说从阿米尔与他的父亲仆人儿子哈桑的亲密友谊开始,这段感情称为贯穿全书的脉络,这两个男孩所放的风筝,象征着他们之间关系的脆弱。当哈桑被其他富家少爷困在角落施以暴力的时候,阿米尔却畏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也不敢挺身而出;阿米尔不敢面对哈桑,因为懦弱,因为害怕,他偷偷把手表和钱放在哈桑的床底下,哈桑带着沉默离开了……这些吸人眼球的内容缔造了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将这个过去不引人注意、在新千年却成为全球政治焦点的国家的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兼备时代感与高度文学之感,极为难能可贵。

  这部小说最伟大的力量之一是对阿富汗人与阿富汗文化的悲悯描绘。作者以极其敏锐的笔触让他的祖国栩栩如生,他深入描绘阿富汗人民在哀悼失去祖国、努力融入美国生活之际、仍然根深蒂固的风俗与传统。书中充满令人萦回难忘的景象:一个喂饱了孩子的男人在市场上出售他的义腿;足球赛中场休息时间,一对通奸的情侣在体育场上活活被石头砸死;一个涂胭脂粉的男孩被迫出卖身体,跳着以前街头手风琴艺人的猴子表演舞步……其敏锐、真实,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主角阿米尔最终在“追风筝”的道路上变回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子汉,他不再胆小怕事,不再自私自利。面对妻子索拉雅无法生育的消息时,他选择不离不弃,陪伴在妻子身边;在好友拉辛汗重病之时,他不顾危险重返阿富汗;在得知哈桑的儿子还在阿富汗时,他撇去了以往的胆小懦弱,与儿时宿敌阿塞夫搏斗,并从他手中救出了索拉博。没有虚伪与矫情的桥段,没有无病呻吟的冗长篇章,作者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描写得淋漓尽致,每一字每一句都敲打人心。

  合上书本仿佛还能看见儿时的哈桑追着那枚蓝色风筝奔跑的身影,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似乎还在徘徊在耳边,对于哈桑来说,友谊便是那枚风筝,为了追逐友谊,他愿意付出所有,带着他的真诚忠心陪伴在阿米尔的身边;就像命运中某条纽带,由阿富汗来到美国的索拉博,在经历了侮辱,战争,失去亲人的痛楚后,他就像被抽空了灵魂的傀儡,脸上没有了小孩原本应有的天真与笑容,唯有风筝才能激起他眼中的一丝涟漪,勾起他嘴角的那抹弧度。

  小说中最后写到: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追逐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抉择,有的人会是像哈桑那种执着和相信,有的人会是阿米尔懦弱而又真挚的渴望等,而且追到的风筝不一定心中所想。可是,我相信不管是那一种,愚忠和服从终会逐渐变成明智的平等,懦弱和渴望终将会被面对、改变。

  我追,我的风筝,像哈桑,也像阿米尔。

  人间词话   词话人生

  --《人间词话》书评

  2008班 祝艺瑄

  不同于唐诗的豪放不羁,我更喜欢词的婉约。寂寥无人的月下,坐在窗前,看月光与灯光交融,品《人间词话》,远离白日的喧嚣与繁华,让灵魂在古词中得以冲涤,然后缓缓地,被牵引着,带入到另一个境界。

  《人间词话》宛若月下纷扬的落花,华美绝伦却又悲喜交集。这是一部被人们奉为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被欣赏的,是衣下的傲骨,是骨中的灵魂。是东坡豪放、稼轩壮志,是后主愁悔、易安忧思、容若赤心……寥寥数万字,无一句不美,无一段不雅。它像是一座桥,教你如何走,才能走进诗词中的人。

  《人间词话》如同滋润后世的春雨,断章零语却又字字珠玑。傅雷曾在家书中对傅聪说:“肚里要不是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人间词话》是读不懂的。”王国维以简隽明晰、深入浅出的条分缕析,讲透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他用中国古代学者传统读书笔记的形式,梳理出中国从唐末五代以来,渐渐兴盛的词这一文体的美学。那些诗文巨匠所创造的千古绝句与王国维的深刻见解穿越历史合二为一,那宛若天成的唯美使《人间词话》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

  《人间词话》倾注着王国维的心血,才情高绝。作为一个中国古典文化结束的强音,王国维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他恪守传统,幻想着清王朝能够复辟成功,可惜希望一再破灭,最终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弃世之语,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正是他的这些经历让他顿悟出境界的真谛--其中对读者影响最大以及最成名之段莫过于“古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入门前,心中惶恐不安,不知从何开始,彷徨、痛苦与渴求正如此;“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执著无以成,王国维正是凭借着这份执着与隐忍,才成就了他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师地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往昔追寻之中的种种艰辛苦楚,在顿悟瞬间得到了完美补偿。

  王国维带着中国最后一个传统士大夫苍老而悲凉的背影,在一汪碧蓝如玉的湖水中,渐渐地沉没,消失,永不再现,而我们只需守住对《人间词话》的青睐,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静静的感受那一份无声的悲喜。

  野蛮下的文明

  --《四世同堂》书评

  2017班   郭海彬

  “一个具有爱和平的美德的民族,敢放胆的去打断手足的锁镣,它就必能刚毅起来,而和平与刚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老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起初是被他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所折服,而在读完《四世同堂》后,我更是对这位有着伟大灵魂的老先生深深敬仰。

  《四世同堂》虽然是小说体裁,但在我看来更像一部抗战纪实文学,其伟大之处更在于它是唯一正面描写抗战时期普通民众生活的长篇抗战小说。《四世同堂》意蕴丰富,我仅从野蛮和文明的角度来与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进行比较分析。

  说到文明,我不得不提钱先生这个人物。初见钱家,我就被钱先生清淡雅致、避世脱俗的生活状态所吸引,他的诗花酒茶,他的瓶瓶罐罐,他的谦和安详,几乎是中国传统士大夫形象的代表。但同时我也会有疑问--乱世怎会有太平一隅?果然,小羊圈最安分守己的钱先生竟然被送入日本人的狱中,惨遭毒打,受尽折磨。钱先生有文化,讲文明,可他尊奉的文明却没有让他躲过日本人的皮鞭,他所信仰的文明使他妻离子散,蒙受屈辱。这种文明是救不活中国的。

  于是他变了,他离开家,穿着破旧邋遢,借宿在佛寺里,全然没了钱先生的精致讲究;他全心投入到与日本人的抗争中,而不是琢磨那纸上苍白的诗行;他一身乞丐的野蛮习气,却遮不住那双炯炯有神的目光。他不再是钱先生了,他已然成为一名战士。他是从骨子里爱好和平的北平人,可他却刚毅地拿起刀刃。

  西元的小说《文明》描写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战士与美国战俘的一段对话,美国人评价道:“你们的勇敢是野蛮人的勇敢,或许不能叫勇敢,而只能叫疯狂。”刚开始我不能完全理解,直到我看了《丧钟为谁而鸣》,才浅薄地明白了中美两国对于战争的不同看法。

  “凡是杀人的人迟早都会遭到残酷无情的报应。”“我喊惯了他们法西斯分子,但他们并不是。他们也是穷人,和我们一样。”海明威对战争的反思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当下确实值得提倡,可从这些文字中也不难看出--美国战士对战争是迷惘的。他们通过战争推广自认为先进的美国文化和精神,他们自诩为和平的建设者,可他们却不断制造杀戮,这又怎么能不视为野蛮呢?而中国不一样,中国向来是和平包容的国家,我们的反抗与斗争是在受尽屈辱和压迫后被激发出来的,为了捍卫国家的独立自由和民族的尊严被迫加入战争,是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苦难洗礼后最朴素最真挚的信念,这种“野蛮”反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

  以史为鉴,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增进对他国思想的理解,交流互鉴,以找到长长久久维护和平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