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文摘》第34期]"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
作者/来源: 郑志湖 发表: 2011-07-06 21:25:59 浏览: 9084 次
新课程提出了“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这里的“学”,一是指学生是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二是指有没有学会,有没有会学,主要指教学的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论教”主要是从情绪、交往、思维、目标达成的四大状态来评价教学效果。
从上述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学论教”的一些要素:1. 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2. 评价与有效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同一过程;3. 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4. 评价的对象是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以学论教”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重视学习的过程,其根本特征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有效学习。这种评价方式对促进师生发展、教学质量提高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学习设计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学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以往,人们主要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把握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中只有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因此,在分析教学目标时,首先看一节课的目标是否全面、完整,其次看是否具体、明确,再次要看学生是否知道这节课的目标,特别重要的是教学目标的制订既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又要略高于学生的实际,体现以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起到“灵魂”的作用。
二、为学习设计教学过程。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此,为学习设计教学,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制订相应的对策,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序进行。要求教师的备课、上课、评课等各项教学活动都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认真分析评价学生的现有状态与教学的预期状态之间的差距,并且动态把握学生需求变化的征兆。
为学习设计教学,突出了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动态性和生成性。系统性要求教师既统揽全局、着眼整体,又能够逻辑有序、扎实可靠地落实好每一项教学活动。动态性意味着教学活动要随时依据学生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作出调整,同时也要求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师生、生生的互动交往。生成性是指学生理解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搬运转移过程,而是依据其自身的经验来建构、发现和领悟。
为学习设计教学,其课堂教学应具有如下特征:1. 教师应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确定难点和重点,立足学生的发展,注重有差异地发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让教学走在学生发展水平的前面。2.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要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要抓住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需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抓住矛盾点,使一个小问题牵动教材的大问题,激发学生的体验探究精神,又触动学生的深层思维;抓住发散点,让学生在发散思维中提高创造力;抓住延伸点,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而有得”的被动局面转移到“思而有得”的主动局面中来。3. 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
三、为学习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学论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开发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从而保证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依托,积极消化,领会,体悟,建构新知识,尽可能在问题性、生活性、趣味性、思想性的情景中,在主题项目综合活动和协同式合作探究活动中学习并运用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以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欲,是否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为重要依据来评价教学。
2. 教学生学会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法”意识。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教师应通过示范引路使学生自悟学法。学生是在思维活动中学会思维的,教材内容蕴含着思想方法和思维活动,而且思维活动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展过程展现出来。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见缝插针,随时渗透,引导学生去发现,理解,领悟,掌握新的“学法”,提高学习能力。
3. 自主学习,差异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贯穿于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自主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这一教学策略对教师的文化底蕴、思维的敏捷、课堂驾驭能力、艺术审美的价值取向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在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处理过程中,会有不同品质的内容同时出现的情况,在交流、展示与集中研讨的过程中,也会动态地生成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学机智,对各种因素进行拓展,把握教学的走向。同时,必须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性,教师不能搞“填平补齐”,要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不同学生的潜在优势,以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作为评价依据,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优发展,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4. 合作学习,和谐发展。教师要密切学科知识与现代科技、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 探究学习,挖掘潜能。教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为学生设置探究的情景,建立探究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形成自己的创造力。
四、“以学论教”呼唤高素质的教师。
“以学论教”既是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又是一种教学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教师要有课程整合的能力,要有较强的处理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能力,还要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以及多元的传导信息、组织教学的能力。通过实践探索,教师要尝试和开发一系列学科教学的有效模式和策略方法,促成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
教师要有课堂驾驭能力,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组织、管理和监控。教师要具有民主、平等精神,以真诚、热情和换位思考的态度,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新的师生观,要懂得信任,尊重,接纳,关注,理解,促进,感召学生。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成问题解决的咨询者,知识建构过程的循循善诱者,学习困难的帮助者,学习干劲的鼓动者,成长体验中的对话者等。
我们倡导师生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必须按照系统思考的方法,从系统运转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构建多种学习思路,然后,长期不懈地进行观察、有效测定和分析,及时发现系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抑制学生成长的因素,并及时调整其中的某些环节,将抑制成长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使系统始终处于快速运转的状态中。
教师要有高水平的教学艺术。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具有很大作用。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演示实验及教具的运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板画设计合理,字迹清楚规范。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态度亲切和蔼,语言机智幽默。教师要具有创设课堂学习氛围的能力,课堂气氛应宽松而严谨。
“以学论教”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以学论教”的实施,将形成以评促学、以学定教、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的创造性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达到课堂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