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文摘》第30期]动手动脑深入探究方能掌握精髓
作者/来源: 刘江田(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发表: 2011-01-04 13:33:59    浏览: 8566 次
    【化学】
    今年是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第四年,全国共有11个省、两个直辖市实行新课程高考,包含化学新课程内容的试卷有10套。其中,化学单科试卷有2套:江苏卷和海南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有8套:全国卷(供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陕西、湖南使用)、北京卷、天津卷、广东卷、山东卷、浙江卷、安徽卷、福建卷。本文试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从“考与教”关系的角度对这10套新课程高考试卷中的化学试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新课程命题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试题整体情况概览

  10套试卷中,有6套试卷包含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内容,体现了选择性。从考查模块看,广东、山东、安徽、福建、全国理综卷和海南化学卷考查了4个模块的内容;北京、天津、浙江理综卷和江苏化学卷考查了5个模块的内容。其中,化学1、化学2和选修4是10套试卷都考查的模块,选修5是5套试卷的必考模块、其余5套试卷的选考模块,选修3也被6套试卷纳入选考模块。考查较少的是选修1、选修2和选修6三个模块,分别只有两套试卷将其列入考查模块,可能因为这3个模块独立的化学知识含量较少。值得欣慰的是,高中化学6个选修模块都有试卷将其列入考查范围,这有利于促进每个选修模块在不同地区进行实验。

  所有试卷都突出了对化学新课程主干知识的考查, 注重学科内知识融合,渗透化学思想方法,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其中,江苏、海南单科化学试卷对主干知识有较大的覆盖面,其他各理综试卷有选择地考查了中学化学核心知识。主要考点包括:电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关于Na的基本计算、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电离平衡、pH、溶液中离子共存、离子浓度比较与计算、电解、原电池原理、常见元素化合物(Na、Mg、Al、Ca、Si、Cu、Fe、C、H、O、S、Cl、N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重要实验、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常见化学图表、有关实验数据处理和化学计算等。涉及课程标准新增内容的考点主要有:“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化学平衡常数、盖斯定律、溶度积常数Ksp、沉淀的pH范围;“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的核磁共振氢谱;“物质结构和性质” 模块中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杂化轨道、晶胞组成和配位数、键的极性、σ键和π键、分子构型、配位键、氢键、电负性等;“化学与技术”模块中的水的硬度及软化剂用量计算、酚醛树脂的制取装置与操作、制取玻璃的原料和反应方程式、玻璃钢、废旧塑料处理、接触法制硫酸等。“实验化学”模块Cu[(NH3)4]SO4·H2O的合成路线和实验步骤;“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的阿司匹林、高温结构陶瓷、牺牲阳极防腐、四乙基铅汽油抗爆剂等。试题突出考查了主干知识和新增内容,体现了高考命题对新课程的支持,有利于引导中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主干和核心知识为载体,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探究活动。

  总体来看,试题更加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注重利用新型材料、能源、绿色化学、化工流程、有机合成路线、实验探究等素材,结合对图像、表格的数据分析,对这些真实情境引发的问题进行探究,同时渗透着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更加关注化学素养、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更加关注思维过程、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试题体现出的导向

  按照考试大纲要求,试题以化学科学素养和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化学“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重点考查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能力。试题体现的一些新课程特色对化学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五基”融合,体现三维目标

  “五基”融合考查三维目标,是指以化学基本问题融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体现化学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所谓化学基本问题,是指在化学学习、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典型的、具有鲜明学科特点的“真实性化学问题”。“五基”融合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策略。例如江苏卷第18题,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回收利用为基本问题,提供制备正极材料LiFePO4的方法、从正极材料回收钴和锂的流程图、CO(OH)2在空气中加热固体残留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图等新信息,融合考查的化学基础知识有:化合价判断、Fe2+离子[Fe(OH)2]及活性炭的还原性、Fe(OH)3沉淀的pH范围等;基本技能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技能、根据固体残留率推断化学式的计算技能;基本方法有:化学实验流程图和数据曲线图表示与解读方法;渗透的基本观点有:资源合理开发和回收利用等绿色化学观点。此题考查的化学素养和能力比较全面,对如何利用素材融合三维目标进行教学具有启发性。

  试题还注重融入化学思想方法。化学思想方法是对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是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学思想。如天津理综卷化学第7题和第9题、安徽理综卷第28题等,将化学概念与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计算互相交叉,传统的“四大板块”与真实的化学问题有机融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考查学生的化学思想方法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化学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意义。

  重视实验,突出探究能力

  今年的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重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导向。一些实验题注重对实验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学会实验探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处理并得出合理结论,能对实验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学生通过解答这样的实验题能进一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以下题型为实验教学提供了范例。

  设计实验方案制备和提纯物质。制备和合成新物质是化学的重要贡献之一,也是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设计制备和提纯物质的实验方案,必须了解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实验原理,熟悉一些基本的实验仪器、装置和操作,并能根据有关信息综合考虑实验方案, 是新课程高考考查学生化学实验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题型。如浙江理综卷第27题,题目提供了在实验室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Cu(NH3)4]SO4·H2O的合成路线,要求考生根据合成路线及有关电离方程式等信息推断各步产物,并设计[Cu(NH3)4]SO4溶液→[Cu(NH3)4]SO4·H2O晶体的两种实验方案,回答实验步骤、装置、操作及缺陷等问题。山东理综卷第30题、江苏卷第15题等,都要求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的原理,结合题目所给信息进行解答,考查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出问题与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提出问题与假设,并验证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过程,今年的高考试题也重视对这个方面的考查。如广东卷第33题,题目提供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事实: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提出的新问题是:吸收液(题目提示:强碱性,肯定存在Cl-、OH-和SO

)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的CO2的影响)是什么?要求考生提出合理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根据题目提供的限选试剂填写表格中有关的“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和结论”。安徽卷第28题对学过的银镜反应实验进行改编,要求考生回答制备银镜实验过程中的有关操作和问题,对Fe(NO3)3溶液蚀刻银的原因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填写有关“实验步骤”,并对实验结论进行“思考与交流”,对同学的结论发表观点。该题考查了Fe3+和NO

的氧化性、制备银镜等实验操作技能、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对别人的结论进行评价等能力。这些实验探究试题的命题模式与新课程倡导的科学探究活动模式相似,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必须亲历这样的实验探究过程,才能真正培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方案验证等探究能力。
  控制实验条件,探究化学反应规律。如全国理综卷第28题,题目要求考生探究: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江苏卷第21(B)题,要求学生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原理,对制备硝基苯的实验操作进行分析,根据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对甲苯硝化产物和总产率影响的实验数据表得出结论。这些试题表明,化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研究物质的组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高考实验题考查的重要题型。如浙江理综卷第25题,取汽车安全气囊中的粉末(仅含Na、Fe、N、O这4种元素)进行水溶定性实验和加热分解定量实验,探究该粉末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要求考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或电子式,并写出有关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作用,指定物质中选择替代品,最后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Na2O2)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实验中涉及的物质有N2、Na、Fe2O3、Na2O2、Fe、Na2CO3、盐酸等学生熟悉的物质,还有学生不熟悉的NaN3。这种根据定性、定量实验推断物质的题目,比传统的无机框图推断题更具有新课程特色和化学特点,以紧密联系生活的问题较好地整合了化学基本概念、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定性和定量化学实验、化学基本计算等化学核心内容,考查目标和功能更全面,能力要求比较高。类似的实验探究物质组成的试题还包括北京理综卷第25题,题目以“查阅资料”提供信息: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有效成分(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及Al3+、Mg2+沉淀的pH,要求考生根据“实验过程”(定性和定量结合)探究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的组成。

  以上几种新题型为化学新课程教学提供了基本原型,值得在教学中认真研究,领会精神,举一反三,使学生能通过类似的实验探究真正感受化学的作用,学好化学知识,掌握化学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培养探究能力。

  联系实际考查迁移能力

  从命题素材的选择来看,许多试题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联系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的化学问题,创设新的应用情境,以化学常用的各种信息形式,如流程图、装置图、曲线图、数据表、有机合成路线图等,提供给学生答题必需的新信息,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及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考生在解题的同时感受到化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全国理综卷第38题涉及PC可降解聚碳酸酯;北京理综卷第25题探究抗酸药物有效成分,第26题涉及氮肥厂氨氮废水处理,第28题联系药物合成;天津理综卷第1题联系低碳经济,第9题联系纳米TiO2,第10题联系清洁燃料二甲醚;广东理综卷第30题联系温室气体CO2的固定利用;山东理综卷第28题联系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等等。这些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较好地体现了各种形式的化学信息和应用价值,考查学生快捷、准确地获取试题信息、与已有知识整合、分析评价并应用新信息的能力。同时,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中学化学教学也具有指导意义。

  命题仍有待改进

  从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的角度来审视,今年的试题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创新命题形式,融合三维目标。10套试卷在考查模块、考查目标和对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上存在差异。有的试卷对新课程选修模块考查不够全面,只考查了四五个指定的必考模块,没有设置选考模块,这种一个省(市)统一考查模块的命题形式是否能够现新课程的选择性?有的虽然设置了选考模块试题,但试题内容缺乏模块独立性,学生不学相关模块也能解答,形同虚设。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课程管理措施,很可能会导致这些地区的化学教学只教考试模块。因此,很有必要在现有10套试卷模式的基础上就以下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必考模块是否需要统一?如何科学设置选考模块?怎样提高选考试题的等值性和独立性?而这些问题和高中化学课程设置、学生个性发展、中学与高校化学衔接等都有关系。

  有些试卷题型比较传统,新课程理念和特色体现不足。有些试题在测量目标的立意选择上,仍存在知识目标立意的传统考试思想。例如,一些试卷中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无机框图题多次出现,题型功能单一重复,缺少真实性和开放性,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不够,很难考查学生的创造性。命题和教学如何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全面整合三维目标,使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值得命题者和教师两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遵循课程标准,选好背景材料。有的试题背景材料所涉及的知识超出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范围,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脱节,而题目又没有提供相应的补充信息,导致题目信度和区分度很低。考试内容超出规定范围,或要求学生机械记忆一些孤立的数据,既增大了试题的不合理难度,也容易导致教师不按照课程标准和规定范围进行教学,给师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化学是学生的选考科目,在新的选修模式下,试题难到什么程度才能既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又能对化学新课程教学起到积极的评价与导向作用,值得命题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应重视基本实验,引导实验教学。有些试卷对化学实验的考查与学过的实验相差太大, 给师生造成“学过的实验不考,考的实验都未学过”的印象,导致一些教师对教科书中编写的基本实验也不重视。这与化学新课程重视实验探究过程的理念不相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因此,高考命题要重视对课程标准规定的一些基本实验的考查。

  试题开放要适度,评分标准要合理。开放性问题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问题,但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考试问题。因此,开放性问题的应答规则及评价控制应成为命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应便于阅卷者把握评分原则,否则会降低主观题的测量功能和区分效度,增大试题的考核难度,使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降低。

  慎对教材差异,体现考试公平。如何对待教材差异,与高考的公平性原则直接相关。事实上,各种版本的教材都经过审定,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但对一些课程标准描述不太具体而不同版本的教材又有明显差异的内容,对此高考命题应尽量回避。因为如果这些内容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并不能真正区分考生之间化学学习的实际水平,其结果差别可能是由一种教材讲了而另一种教材没讲所造成的,这显然对使用不同教材的学生很不公平,还会误导教师在教学中将各种教材的差异内容全部教给学生。

  表述准确规范,避免考点重复。有些试题的题意表述不够准确,导致考生对题目的理解与命题人的意图不同。例如,一些试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容易与教材中作为物理量的NA(6.02×1023mol-1)混淆。许多试卷中都出现了化工流程图,但表示方法不统一。因此,化工流程图有必要按照规范的表示方法进行统一,以免混淆。考点重复问题在单科化学卷中显得更为突出,这会影响试题的覆盖面和对考生的区分度。

  化学教学既要关注“考什么”,又要避免“考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倾向。要依据课程标准,合理整合三维目标,加强实验探究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重视联系实际,精选各种化学信息形式,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训练学生吸收、整合化学信息和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使用规范的化学语言,培养学生准确表达化学问题的能力。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1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