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文摘》第30期]高考答案应考虑教学实际
作者/来源: 张日华(江苏省南通市二中)    发表: 2011-01-04 13:46:36    浏览: 6412 次
    由2010年高考文综试卷(江苏卷)政治34题说起———
    打开今年的江苏政治卷,各种形式新颖的试题不仅设计精巧、设问灵活、考核全面,而且底蕴深厚、内涵丰富。但正如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一样,该卷同样也存在着瑕疵,尤其是34题第二问,其答案的逻辑合理性值得商榷。

  请看该题:

  2010年高考政治江苏卷34题:材料一:图表1:江苏省GDP和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2:江苏省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位:亿元)

  材料二: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们福祉的提高上。


  问题(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阐述江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对此题的第二问,我的理解为,考生必须说明江苏省政府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对江苏社会建设的意义、价值或影响。结合试题材料,得分点应在江苏省政府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的意义上。由此可以得出下列答案:江苏省政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有助于促进江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居民素质;有助于提高江苏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江苏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如果把上述内容进行总体概括:投入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但令人遗憾的是,答案(2)为江苏省政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了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句“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说的是为什么要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而没有直接指向投入的重要性;第二句“发挥了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这更没有切合试题的重要性要求;只有第三句“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说明了江苏加大对民生领域投入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该题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试题,但其答案中的瑕疵让该题价值折半。这启示我们有好的试题材料、有好的设问还需要正确运用归纳法等思维方法组织好答案。

  首先,要以题为据、以材为据。试题答案要与试题材料的逻辑对应,而不能照搬教材观点。具体到上题,可以具体而微地阐述增加财政投入对提升教育水平、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及增加就业的意义,也可以概括为增加财政投入可以让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或坚持了以人为本,更可以概括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样的概括依据就在于图表2中的子目。

  其次,把握问题的各种限制性条件,明确方向。限制性条件为考生提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使考生能准确地把握问题的考查指向。答题前若没有弄清楚问题的限制性条件或忽视该条件,就有可能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着边际、答非所问。

  再其次,注意思路分岔、多点指心。这里的“心”即试题的中心、核心,也就是要说明的主要问题。上题材料的中心就是社会建设,不能仅仅用一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概括,还必须切入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8日第6版)